tangochen wrote:
http://www.busong.net/bs/viewthread.php?tid=863&extra=page%3D1
車主是2005年發表的,在YAHOO論壇也有頗多回應。...(恕刪)
上面這篇不是原車主 po 的吧? 從 ID 的命名看起來, 應該您自己轉 po 過去的吧? 原車主只有 po 在奇摩論壇而已:
http://tw.mb.yahoo.com/auto3/board.php?&bname=152957739&action=m&tid=2012&p=5
(而且 Busong 網的 tango 這個 ID, 不只是轉 po 這篇而已, 還另外轉了其他兩篇, 也是關於 Volvo 暴衝的不同文章到 Busong 網裡)

話說回來, 請大家看看上面那個連結裡面, 編號 7. 的原事主回覆, 他描述到幾個暴衝時的狀況:
「只要在冷車倒車時,一定會有短暫的剎車失靈」,
「我雖使勁的踩住剎車板,車還是一樣的往前衝」.

我想, 或許不是很多車主都能分辨出「煞車短暫失靈」和「暴衝」的區別.

事主所描述的狀況, 在小弟的 '02 S80 上也發生過一模一樣的事情, 而且不止一次. 但我很明確的知道: 那是煞車問題, 不是暴衝. 至於事主提到「引擎轉速提高」, 有可能是因為空調啟動正在提速, 又正好發生煞車問題, 加上消費者對於暴衝問題的心理陰影, 三者相加之下, 因心理上的緊張, 便一直放大引擎提速的現象, 同時又與暴衝的潛意識相連結, 進而造成主觀上的認定.

煞車的制動力, 在設計上一定大於引擎動力. 只要煞車正常, 不管車子怎麼想衝, 車主踩死煞車, 不可能煞不住.

回到煞車上的問題, 我的狀況是這樣: 發生問題時, 煞車踏板變得像石頭一樣, 踩不下去, 但是用力踏還是會有一點點煞車的反應, 只是不足以煞停車輛. 我研判是「真空輔助泵」出問題, 回原廠去看, 輔助泵沒有查到問題, 但原廠幫我做了節氣門清潔, 狀況消失了一陣子後又出現, 第二次幫我更新 ECM 模組的軟體, 從此之後就沒有再發生過了.

至於我在事發當時的反應: 發現煞車失效, 立即排入 N 檔, 同時拉手煞車. 車子就停止前進, 沒有造成事故. 且此故障並非一直持續, 只要我多踩踏幾下踏板, 就可以恢復正常. (如果一直踩著反而無法解除)

另外, 這個問題只會發生在「起步」的時候, 尤其是冷車起步. 但只要煞車一直踩著不放, 車子只會「緩步前進」, 不會有「暴衝」那麼誇張. 只是車主不了解實情, 穿鑿附會的誤用「暴衝」來形容, 造成大眾的誤解.

最後, 為何大家只把暴衝焦點集中在 Volvo 身上? 還有很多其他日美歐系車款也發生過啊!! 怎麼不提那些呢?

《防暴衝, 車主人人有責》這篇文章裡面提到:

「......全球第一起汽車暴衝案例在1980年代中期發生於加拿大,曾經在全球車壇喧騰一時,後來經過鑑定調查,證實為人為疏失所引起的。可是暴衝事件的調查結果一直被消費者所忽略,大家通常只會去注意是哪個品牌的車款發生暴衝,這無形中導致全球各地以訛傳訛、層出不窮的類似案例陸續出現,同時也讓傳出暴衝疑雲的汽車品牌蒙受重大損失。」

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副教授陳澤明表示:
「在某些情境下,例如車前突然出現外物,駕駛人踩錯煞車、油門踏板的機率會高達百分之五十。」
~~ 新願資本-臺醫壹號創投基金-普通合夥人 ~~
ThomasLin wrote:
我印象當中VOLVO...(恕刪)


VOLVO的兒童安全鎖當然還在,小弟的兒童安全座椅是固定在駕駛座後側,自然該車門也上了兒童安全鎖,該門上下車的機率也低,所以上了兒童安全鎖後影響車內乘客上下車方便性的問題自然也少了很多....

but,右後門小弟沒上兒童兒全鎖,如果連這們也上了鎖,以後後座所有乘客上下車都必須小弟親自下車幫忙開車門....寒流,大雨......這2門同時都設上兒童安全鎖的機率應該是很低.....

而小女當時則是被家人抱著(這是小弟當時最大的失誤,經過此事絕對不會讓它再發生),坐在右後側,也就是沒上安全鎖的右後門邊,而小女手賤,一個突然......行駛中門就給我打開了(還好是等待紅綠燈時)

而目前VOLVO最新的安全設計是,除了原有的機械式兒童安全鎖外,更魚好幾年前發展出"電子式"兒童安全鎖設計,也就是想上兒童安全鎖時不用再跑到車外,打開該門按下按鈕;而是直接從中控台按下按鈕亮燈,後車門的兒童安全鎖自動上鎖,中控台按鍵再按一次熄燈後,亦同步取消......這樣子便可以兼顧安全性以及乘客上下車的方便性

只是.....在目前的XC90車急幾乎所有VOLVO車系上,這東西是"選配",而且一定得在"歐訂"選項內,也就是.......無法於新車到港後改裝加裝,所以小弟的XC90購買時沒選這項,此刻想加裝有錢也沒法子啦,所以才退而求其次,花個萬把元裝上2段式門鎖的六腳螺絲組總成

參考一下囉~
"Do it ", the best solution !!

Bon兄的這版開出來,小弟就知道早晚會扯出多年前的這暴衝事件,所以小弟之前文中才說,這件事情始末,只留下一堆的????
1).why無論車的廠牌,暴衝事件在台灣的比例超高??
2).VOLVO當年的7/9 series在暴衝設計乃至機械組件上,是否的確有瑕疵??


小弟之前文章亦提過,"駕駛習慣的差異"應該才是這事件發生的最大原因,而"駕駛習慣"這東西,又跟教育息息相關,所以用台灣人的立場及駕駛習慣來看待,絕對這絕對是VOLVO車子設計上或是機械的問題,但是在老外眼中看來,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who is right ??這就看在哪個角度來看事情....

why小弟這麼說??就舉實例來看好了....

在歐洲甚至美國車主的駕駛習慣,啟動時一定會先確認檔位是否於P檔,在車子排入D檔(或是手排的1,2,3...檔位)前,手煞車絕對是拉起作用的以及腳絕對是踩在腳煞車上的,待排入D檔後,才會先release手煞車,接著腳鬆開煞車板,開始行駛.....

in Taiwan ?? 上車後的第一個動作往往是發動後先放手煞車,甚至連啟動時的檔位,也有不少人連是否於P檔位置都不確認;然後點火發動時的煞車板上是否放著右腳??大家不用懷疑太多,真的是很多人發動時是不踩煞車的(小弟家的女性駕駛都被我罵過),甚至還有的人停車熄火拔鑰匙時檔未還在R檔,鑰匙拔不出來還跑來問我"why鑰匙拔不出來??"(小弟內人),還好新一代的車子都有此設計,停車熄火後檔位不是在P/N檔位置,key是無法取出的;否則檔位在D/R的任何位置,加上啟動後不帶煞車的習慣,保證又是一次暴衝!!

再舉個實例好了,3,4年前發生小弟友人T牌國產車上暴衝的實例,先看結果好了,當時蘋果還刊登過唷,最後的結果是.....T牌賠償所有的修車損失加上重新更換煞車以及變速箱組....

但是事實上呢??開車的是"女主人"(小弟朋友老婆),該車一發動後還OK,是發動後約5secs後暴衝,直接把庭院停車場大門鐵捲門撞個大凹洞.......事後小弟與友人聚會時談到此事,連友人都自己覺得,應該是他老婆啟動時右腳放錯位置,直接踩在油門上,然後才會排入D檔後直接衝出去.......後來T牌車廠調查時也是發現車子內機件動作都正常,也是認為該是此原因,可是當時小弟有人家甚至特別是他老婆,怎麼可能承認??

這種糾紛鬧大鬧久了,羅生門是一定的,煩冗的調查以及時日,吃虧的絕對是車廠,賠上的形象加上馬上受影響的銷售量,聰明的車廠絕對是希望趕快落幕!!

T牌發生暴衝??按理說小弟友人家該不會再買T牌車,可是他老婆年前才把那輛暴衝車換掉,換成了又是T牌的C款2.4房車.....莞爾!!

VOLVO當年的"暴衝事件"已經是羅生門了,雙方都有自己堅持的立場及理由,已經很難再去判斷;小弟誠心呼籲,停止口水吧!!還是把如何建立正確的駕駛習慣,傳染給每一個自己身邊週遭的親人朋友吧!!

參考一下囉~


"Do it ", the best solution !!
我之前在U CAR有看到一篇報導說汽車上加裝類似飛機黑盒子東西...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這項技術???

要是真的有...
車子爆衝的話就直接把紀錄調出來就好了...
省得在那裡各說各話...
raytracy wrote:上面這篇不是原車主 po 的吧?
我有說我是原PO嗎?沒有吧。不爽網的文章會註明資料來源,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出處呀。

raytracy wrote:但我很明確的知道: 那是煞車問題, 不是暴衝
除了原PO者的回應外,請注意他寫的第一篇。「日前開著它等紅燈,引擎無故加速,整部車往前衝,還好趕緊排入N檔,車才停住」。
所以,似乎不如您所言的「是煞車問題, 不是暴衝」,而該說是「除了暴衝外,還有煞車問題」,比較準確。


raytracy wrote:車子只會「緩步前進」, 不會有「暴衝」那麼誇張. 只是車主不了解實情, 穿鑿附會的誤用「暴衝」來形容, 造成大眾的誤解.
我同意您個人可能有這些經驗,但反對您認為的、每個人的暴衝經驗都跟您一樣,只是敘述方法不同的說法。這一點,您過於主觀了。

raytracy wrote:最後, 為何大家只把暴衝焦點集中在 Volvo 身上?
應該這一篇是討論VOLVO,不是討論其他車。

raytracy wrote: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副教授陳澤明表示:...在某些情境下,例如車前突然出現外物,駕駛人踩錯煞車、油門踏板的機率會高達百分之五十。
在某些情境下的人為疏失是50%,也就是說在同樣情境下,「非人為疏失」的可性也高達50%喔。還有,在這些情境之外的可能性喔。

raytracy wrote:如果要討論暴衝, 應該把這些車款也一起加進來討論才公平吧? 不然會有刻意針對 Volvo 品牌的感覺
同意。
只是,上面說過了,這篇是要討論VOVO,
而暴衝廣告、車廠/車主官司,都是VOLVO台灣發展史的一部份,
閉上眼睛以為看不見,怕會有「刻意美化」 Volvo 品牌的感覺吧。
豐島 wrote:之前文章亦提過,"駕駛習慣的差異"應該才是這事件發生的最大原因
VOVLO從來就不是台灣銷售量最大的廠牌,當年年銷一萬多輛,也不過是台灣全年汽車銷量的3-4%,
假設您說的台灣車主「不良駕車習慣」為真,為何其他廠牌沒有「密集出現」這麼大量的暴衝事件?

豐島 wrote:應該是他老婆啟動時右腳放錯位置,直接踩在油門上,然後才會排入D檔後直接衝出去
錯把油門當煞車,的確可能造成無預期加速,
但很多暴衝車主表示,他們面臨暴衝時的加速狀況,跟大腳油門的感覺很不一樣,
這一點,豐島大或許可作進一步說明。
(例如,有位車主提到,他在車輛暴衝時,用力踩煞車,地上也留下長長煞車痕。這跟把油門當煞車的狀況是不一樣的吧.)
另外,您是否認為,所謂暴衝是100%可以歸責於車主?

豐島 wrote:誠心呼籲,停止口水吧
我看上面各位大大的討論,都蠻言之有物的,您所謂的口水是指什麼呀?

豐島 wrote:還是把如何建立正確的駕駛習慣,傳染給每一個自己身邊週遭的親人朋友吧!!
這是一定要的啦。。
不過,在此同時,記取歷史教訓也是一樣重要。
不要讓財大氣粗的車廠覺得台灣消費者好欺負,
以為種種劣跡都可以「船過水無痕」。
歷史不只會留下審判,歷史本身就是審判。
tangochen wrote:
VOVLO從來就不是台灣銷售量最大的廠牌,當年年銷一萬多輛,也不過是台灣全年汽車銷量的3-4%,
假設您說的台灣車主「不良駕車習慣」為真,為何其他廠牌沒有「密集出現」這麼大量的暴衝事件?

1.首先唷~我從沒說"台灣車主「不良駕車習慣」"....而是"駕駛習慣的差異",這點還請閣下不要給小弟戴這頂"帽子",小弟是"愛台灣"的深綠支持者!!
2.你提的論點非常之好!!但若以同一論點,why這種"暴衝車"發生的比例,台灣是全世界第一,而且是相對比例極高的第一??當然也許閣下會認為,這種事件在其他國家應該也不少,只是是否被消費者或是媒體重視,但是談論事情談的就是數字跟證據,而在北美歐洲這些極度重視人權"人命重於天"的國度,這種事情一但發生,比例不用達到當年台灣的水準,早就該被爆出,而VOLVO至今早就關門大吉也絕對不會享有"安全"美譽至今!!

tangochen wrote:
錯把油門當煞車,的確可能造成無預期加速,
但很多暴衝車主表示,他們面臨暴衝時的加速狀況,跟大腳油門的感覺很不一樣,
這一點,豐島大或許可作進一步說明。
例如,有位車主提到,他在車輛暴衝時,用力踩煞車,地上也留下長長煞車痕。這跟把油門當煞車的狀況是不一樣的吧.)
另外,您是否認為,所謂暴衝是100%可以歸責於車主?

1.還是那句話,事情講究證據,車主的說辭可以當成的是"參考",當年的狀況說法莫終一是,但是能提出絕對有效直接證據的卻不多,所以我無法就您說的表示意見(因為我沒看到那條長長的煞車痕)
2.暴衝是不是車主要負所有的責任??這問題太過"兩極化",我想您也難以回答!!如果是車子設計本身的瑕疵,那就不是車主的問題,反之是車主自身的問題,那當然是車主的責任,車商有的也僅是道義責任;當然也有例外,好比我那開T牌車指控T牌車暴衝也上了媒體,最後得到善終(車廠賠償所有損失),靠的就是閣下說的那條"煞車痕",可是私底下友人則是認為,這應是當時誤把油門當煞車的結果,最後覺得是"賺到了",只是當著車商及媒體,當然要說是T牌車的瑕疵,否則修車修門誰買單??(台灣社會特有的習慣不就是"誰先嗆聲誰大聲就是贏家??",加上結合動不動就找媒體,只要不是需索無度,廠商不多是照單買單?避免為了一隻小蝦米,卻丟了整缸魚的形象及客戶?)


tangochen wrote:
我看上面各位大大的討論,都蠻言之有物的,您所謂的口水是指什麼呀?

不過,在此同時,記取歷史教訓也是一樣重要。
不要讓財大氣粗的車廠覺得台灣消費者好欺負,
以為種種劣跡都可以「船過水無痕」。
歷史不只會留下審判,歷史本身就是審判。

1.小弟以為"口水"的意思即是,在沒有明確證據下的強詞奪理,你來我往!!網路是讓人討論的好地方,除非有著明確的證據,否則都只是彼此你我的個人意見,在提出自己不同看法的時候,一定要提示這是"個人意見"才好;VOLVO當年的暴衝事件, 之前一位網兄說的很好,第一次判車主贏;第二次判VOLVO贏,第三次又判車主贏,無論VOLVO是否真有錯,而台灣社會的輿論已經給了車商最大的制裁及教訓(凱楠關門以及VOLVO銷售狂跌),只是當年的最後判決靠的是"推判",但是車子瑕疵這種東西不比殺人或害人,靠的該是科學的"明確證據"而將推理降至最低,但是判決判了就是判了,VOLVO當年再不爽,也只能尊重這土地上的判決!!
2."歷史不只會留下審判,歷史本身就是審判"這句話小弟非常喜歡,感謝賜教!!



以上都是小弟個人意見,還請參考囉~


"Do it ", the best solution !!
謝謝豐島大的指教 ︿︿
但是有幾點我沒弄懂的,還是要請您指點一下。

豐島 wrote:我從沒說"台灣車主「不良駕車習慣」"....而是"駕駛習慣的差異"
豐島 wrote:in Taiwan ?? 上車後的第一個動作往往是發動後先放手煞車,甚至連啟動時的檔位,也有不少人連是否於P檔位置都不確認;然後點火發動時的煞車板上是否放著右腳??大家不用懷疑太多,真的是很多人發動時是不踩煞車的(小弟家的女性駕駛都被我罵過
如果這只是「不同駕駛習慣」而非「不良駕駛習慣」,您為何要罵她呀?

豐島 wrote:why這種"暴衝車"發生的比例,台灣是全世界第一
假設如您或車商所言,VOLVO真的只在台灣發生暴衝,
而且原因是台灣人特殊的「駕駛習慣」,
那當時的T牌或F牌應該每年有兩、三百起暴衝事件,雙B應該也要有數十起,
但是並沒有呀。

豐島 wrote:反之是車主自身的問題,那當然是車主的責任,車商有的也僅是道義責任
如果可舉證是消費者的疏失,我覺得車商連幫忙維修的道義責任都沒有。

不過若車輛無機械/電子故障、且車主並無過失,
那麼,站在消費者(車主)權益的角度,
車商不僅要應該承擔道義上責任,
還應該承擔法律上的「無過失責任」,(也就是說,車主在正常使用的狀態下也會出事)
這部分,法院的判決書也寫得很清楚。

豐島 wrote:可是私底下友人則是認為,這應是當時誤把油門當煞車的結果
油門當煞車,是比較容易被鑑定出來的暴衝事件(汽車消保會有蠻多案例可參考)。如果車商不心虛、願意委託第三公正單位鑑定,車商很可能不必出這筆錢。當然,車商還要考慮其他因素。
您說的這事件,只能說你的朋友賺到了,他應該要頒一塊牌匾給VOLVO,上書「惠我良多」。

豐島 wrote:暴衝是不是車主要負所有的責任??這問題太過"兩極化",我想您也難以回答!
是的,我無法回答,也不敢自己猜測或感覺。
這只能讓專業的來,看專業鑑定單位給的鑑定報告。
所以,我才質疑,車商把責任全部推給車主,認定是駕駛習慣的問題,他們的依據到底是什麼?(內部的自行鑑定?)

我再舉一個例子,台灣有一大堆的火燒車,車輛拖回原廠鑑定,原廠答案幾乎百分之百是「車輛無機械故障或疏失」,但是,送到第三公正單位去檢定,確有一大部分可歸責於車輛的電子/機械的問題,也就是說,責任在原廠。

所以,不管是暴衝或火燒車,各車廠的第一反應,就是「不關我的事」,
非要等到鑑定報告出來,車廠才會認真跟車主協商。
這是台灣汽車消費者必須認知的現實。

豐島 wrote:台灣社會特有的習慣不就是"誰先嗆聲誰大聲就是贏家??
恩..先嗆聲之後成為輸家的案例也有一大堆耶。。

豐島 wrote:只要不是需索無度,廠商不多是照單買單?
恩...許多廠商都不買單耶。。我看到大部分是依照法律規定的底線在走而已。
不爽網中還有一大堆廠商違法、惡意詐欺的悲慘案例喔,消費者嗆聲或媒體報導,都動不了他們的...
台灣消費者似乎沒有您想像中那麼「幸福」。

豐島 wrote:"口水"的意思即是,在沒有明確證據下的強詞奪理,你來我往
按這這個標準,這裡有哪些人的發言可被歸類為口水呀?
我不是要點其他人,而是擔心自己的發言也被當作口水卻不自知,這樣就冏了...

tangochen wrote:
Q1: 如果這只是「不同駕駛習慣」而非「不良駕駛習慣」,您為何要罵她呀?

A1:"習慣"這東西,只要不違法或是違反社會規範,就無法評論"對與錯";之前文中小弟亦提過(我不知道是不是這討論串),VOLVO原廠設計的中控鎖,坐在後座的乘客只要輕輕一拉門把,即使於行駛中中控鎖已上鎖,門還是一樣可以輕易打開,小弟的愛女"手賤"日前險些掉落車外,可是我並不認為這是VOLVO設計上的瑕疵,一來小孩子上了車本來就該好好的綁在安全座椅上,這點我自己就沒做到(如此他絕對摸不到門把),二來VOLVO中控鎖的設計,本就是預防一但車禍發生後,乘客及駕駛無法從車內打開車門的安全設計;可是在台灣社會中,小孩除了嬰幼兒外,父母親願意把小孩子好好地綁在安全座椅上的應該不多(特別是上了國小以後的兒童),在這種前提下若是行駛中打開了車門,而人整個摔了出去,有幾個父母親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我可以教育我的家人,教育我的小孩養成該有的習慣,但是我無法去強迫其他人改變他們的"習慣",所以我花了$$而沒要VOLVO賠償,換了2段式門鎖及軟體,變成跟日系車一般,中控鎖上鎖後,一定要先拉起拉桿(或撥桿),再拉門把才能開啟車門,但是我也吸收了一但車門變形,那拉桿(或撥桿)斷裂或故障,車室內的人就無法自行開門逃離現場的危險性!!所以.....不違法或是違反社會規範的"習慣"這東西,牽扯到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太多的因素,我無法判斷好與壞

開車起步發動時的"習慣"亦然,點火前右腳先踩緊煞車==>確認擋位是在P擋位置==>確認手煞車也是在"作動"狀態==>點火啟動引擎==>排入行駛檔位==>放下手煞車==>放開腳煞車==>加油行駛,這是在歐美慣有的駕駛習慣,從開始學開車就是被如此教育,同時落實於生活中;我的意思是,這種"習慣"避免了不少所謂的"暴衝"(我沒說所有的暴衝都是來自這原因),當然在歐美車輛的安全設計上,自然是以此為出發點而去思考該有的安全設計;但是若是在開車習慣與以上有差異的地區,自然有可能會出現安全設計上的漏洞,所以這實在很難判斷是誰的責任,當然以"民族性"來看,想賣來台灣當然要符合台灣消費者的駕車習慣而設計,喊這句絕對是"愛台灣"的,但是認真說起來,全世界的車廠在設計時會特別這般為著不同地區,特別是像台灣這種"小市場"而獨立設計,可能性都不高,遇上同是東方民族設計的車種,或有幸較為習慣,但遇上文化差異太大的歐美國家(北歐為最),開起來總會覺得"怪怪的"就多少在所難免了!

而20年前在台灣震驚一時的VOLVO暴衝事件,綜合著幾個因素及條件~
1).當時發生的幾乎都是VOLVO
2).全世界至今為止又只有台灣特別多比例特別高(暴衝 in Twawan?)
3).當時其他車種都幾乎不會發生


綜合以上後,小弟個人駑鈍腦袋的想法是的確是VOLVO的車"在台灣""少了些啥安全設計"(在歐美也許就不缺),所以最後三審法官還是根據"台灣的思維"而給了VOLVO敗訴,但是讓VOLVO不服的是當時列舉不出任何可以證明機件故障瑕疵或是設計瑕疵的"科學證據",所以小弟認為,這駕駛習慣上的差異造成的原因,才該是可以合理解釋以上3點的邏輯,但是小弟從未說過100%的是VOLVO對或是100%的是車主錯!!反倒是閣下幾篇文中,給人的直覺就是在整個暴衝事件中....."VOLVO車絕對有問題"!!

tangochen wrote:
Q2: 車商不僅要應該承擔道義上責任,
還應該承擔法律上的「無過失責任」,(也就是說,車主在正常使用的狀態下也會出事)

A:"正常的使用狀態"如何判斷??就以開車的行為及習慣來看,就牽扯了國情,文化,區域乃至民族性,所以在台灣用的是"台灣的正常使用狀態"定義,在歐洲呢??小女日前險些摔出車外的case,在台灣我想真出了人命,我應該也是可拿到勝訴的,但是客觀的回到第三者的中立立場來看,可能結果就往往並非如此!!

tangochen wrote:
Q3: 車商把責任全部推給車主,認定是駕駛習慣的問題,他們的依據到底是什麼

A3:我個人認為,車商依據的是當初該車原始設計者所"無法想像"的駕駛習慣吧!?不可否認地,小弟很多外國朋友來到台灣,往往感覺台灣的駕駛者"不可思議"的習慣,坐上計程車時更是如此感覺!!20年前的暴衝事件,VOLVO應該認為頂多該負道義責任而非全責!!


tangochen wrote:
Q4:按這這個標準,這裡有哪些人的發言可被歸類為口水呀?
我不是要點其他人,而是擔心自己的發言也被當作口水卻不自知,這樣就冏了...

A4:所以之前文中小弟提起,避免再繼續的噴口水討論這事件了,在這裡是不會有結論的;而還是把該有的正確駕駛習慣,傳染給週遭每個家人朋友吧!!

一點意見,敬請參考囉~


"Do it ", the best solution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