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福特廠) 沃爾沃 S80L 當地車評


u8511821 wrote:
看完影片後,我覺得大...(恕刪)


+1
這位大陸仁兄的許多試車影集相當精彩又生動.
台灣試車影集沒有辦法這麼面面俱到而又中肯

johnkson wrote:
沒有自動頭燈+自動雨刷...(恕刪)


台灣的S80是有自動雨刷的, 但沒有自動頭燈 (是較不方便些...)
daihsu wrote:



台灣的S80是...(恕刪)



沒有拉我的是澳洲版的S40...
自動雨刷要台幣30張小朋友
自動頭燈要台幣45張小朋友
想了想還是務實一點雙手萬能

johnkson wrote:
自動頭燈要台幣45張小朋友...(恕刪)


原來自動頭燈是可加價選購的
但這價格.....

MASTER CHIEF wrote:
+1這位大陸仁兄的許...(恕刪)


buycartv 的車評不夠嗎?

daihsu wrote:



原來自動頭燈是...(恕刪)



但這價差其實可以讓我升級R-DESIGN的外觀!!!
不然原廠配205/55R16真的讓我很失望

PETER 沈 wrote:
buycartv 的車評不夠嗎?


Buycartv的車評有其優點,例如在剪接、配音、動靜態拍攝的細緻度都勝過大陸網站。但是嘉偉在試駕當中太多時間在外觀、與配備上的說明,試駕心得與同等級車款比較很少,時間上占約20%。這種車評對一般消費者是恰當的,但是對非初次購車的駕駛人而言不夠深入。大陸網站(che168)上會對汽車「發動機」(引擎)的輸出特性作比較,一般消費者只會對引擎的馬力、扭力數據斤斤計較,但是對車子本質與實際行路的狀況,網友則希望聽到更深層的東西。

我以最近ES240與S80的多篇比較文為例。小弟以為S80的對手是ES350,ES240偷掉太多的東西根本不跟S80同級(先不談售價啦!),因此我直接以ES350與S80的動態特性作分析為例:

在山路上試駕ES350與S80之區別在扭力輸出之線性&高原化,是否在1500轉就伴隨著足夠的推力?以這種推力結合方向盤的左右操控,達到精準控制車體慣性方向以很順暢、平衡的方式進出彎道,另外引擎的反應速度也是重點。但是到高速公路上,引擎輸出的精緻度則是關鍵,如Lexus ES350的馬力輸出品質就大勝S80 2.5T,ES350的輸出品質是安靜、綿密、細緻與滑順的,2.5T的直5 (L5)渦輪增壓引擎輸出則稍顯粗糙,這與V6及L5先天特性有關,在汽缸震動相互抵銷與設計平衡上L5很難跟V6抗衡。入彎時駕駛者右腳都會帶煞車此時轉速會掉,但是在彎道上S80 2.5T的扭力輸出從1500 rpm就出來了,這讓彎道中的駕駛者操控與車身動態不會有落差,因為當見到彎道的出口時,要爭取速度都會在過apex(彎道頂點)後,甚至在apex之前就選好路徑提前加油利用車體慣性甩出彎道(S80與ES350都是前驅車幾乎沒有甩出彎道的動態,些微的轉向不足卻可以讓駕駛人很有信心的控制車體安全出彎,但缺乏「甩」的樂趣。)。S80 2.5T駕駛人當看到加速點時油門採下第一時間就有推力迅速出彎,而ES350的扭力卻要在3500-4000 rpm後才有較大的推力出彎,等到引擎轉速提升上來的時間差就造成過彎慢,也許你會說可以用Heel and Toe (掙趾動作)讓入彎時右腳帶煞車但腳跟微觸油門保持引擎轉速就不會失去扭力了,但是大家都不是賽車手吧!?不需要開的那麼痛苦,更何況ES350在彎道中較軟(精確的說應是阻尼係數較低)的懸吊會讓駕駛人等到車身動態穩定時再大腳油門(等車頭的指向穩定),又是時間差。這一連串的因素造成ES350雖然有好的馬力、扭力但是在彎道中不自主的駕駛者就會放慢,且駕駛者的意志與車身反應落差會讓腎上腺分泌受到抑制,就不會自High了,還是慢慢開吧!就變速箱而言,ES350與S80都是Aisin的6速變速箱,但是兩者有一個地方調較不同。你可以發現ES350在油門放掉後會往前滑很遠,這有助於省油與乘坐者舒適性。但是S80油門放掉後會有引擎阻力,導致滑行距離較短。這種特性在山路上時造成S80帶有引擎煞車,轉速更不容易往下掉,有利操控。兩車的車體剛性也會造成駕駛感受不同...這部分就不寫下去了!有人說S80標準音響與Dynaudio選配,兩者也大大不同好不好?Dynaudio的基本特性是聲底乾淨,背景音場深暨遠,低音密且實,高音無毛邊,定位準確...但是這些特性在S80上還剩下多少?這是寫音響的重點,一般雜誌都著重在幾顆喇叭,出力幾瓦,選配家多少錢...等。

但是如果要比較BMW F10 523與S80的動態特性又不是這樣寫了,F10是「車隨意走」,但是S80是「沈」,彷彿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車尾,隨時拉著你,不讓你做出激烈的操駕動作,保持安全駕駛。VW PASSAT也是前驅,但是特性也跟S80不同...這部分也不寫下去了。

而每台車子在瀕臨操控極限時,反應又不一樣,試駕時也應該寫一下吧?!這些在國內的試駕上大家都不提,照一些美美的照片,缺點輕輕點一下就交差,網友看完文章後還是不知道兩台車實際開起來的不同。也許網友應該好好起來寫一點誠實有深度的文章,應該會是很熱門的網站,最起碼我會天天報到。結論是試駕報告可以更細膩、深入,讓大眾能獲得原廠網站上就有的規格及配備表以外更多的東西,不是嗎?
謝謝大大的觀點
確實 buycartv 不是針對激烈性能操駕去評斷他們所介紹的車款
不過經過一些標準測試路線,150km油耗測試,然後 "嘉偉的駕駛座設定後" 的後座膝蓋拳頭空間...
是可以對車款有所認識,進而會有車商主動提供試駕..
不過....缺點是試車時程不同,(例如今天只能借3小時...今天天氣不好..)
影片內容長度 9~15分鐘不等,最近看到家偉的語氣明顯比較趕...

我第一次注意buycartv的時候正是嘉偉在介紹 BMW 120d....
沃爾沃今發佈中國戰略 首個國產基地落戶成都

2011年02月25日 09:47

李書福旗下的沃爾沃汽車,將正式邁開在中國市場的步伐。2月25日 ,沃爾沃全球CEO雅各布和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沈暉,將在北京發佈沃爾沃中國商業戰略。與此同時,沃爾沃首家國產基地也正式敲定落戶成都。
  今年1月25日,沃爾沃中國區總部和技術中心正式落戶上海,這使中國成為沃爾沃第二本土市場。也使沃爾沃汽車在華業務,從一家全國性銷售公司,發展成為一個全職能的業務集團。其中國區管理團隊也已全部到位。
  在被吉利收購的2011年,沃爾沃汽車重新實現了盈利,雙方的磨合因此輕鬆了很多。去年沃爾沃在全球共銷售了37.4萬輛汽車,比2009年增長11.2%。其中3萬多輛來自中國,比2009年增長36%。未來沃爾沃要實現復興,其支撐點仍然是中國市場。
  沈暉表示,沃爾沃已經制定了《沃爾沃汽車中國成長計劃》。「我們的目標是到2015年,使沃爾沃汽車在中國豪華汽車市場領先的品牌之一。」對中國市場未來銷量規模,沃爾沃規劃5年內達到20萬輛,在豪華車市場佔有率提升至20%。
  在今天的中國戰略發佈會上,沃爾沃將公佈詳細的規劃,其中將包括沃爾沃對自身的定位。未來,在保持北歐高檔轎車特色的基礎上,如何在中國更好實現本土化,適應市場需求,將是考驗沃爾沃中國戰略的一個關鍵問題。李書福形容沃爾沃未來的發展是「放虎歸山」,但如何放虎歸山,仍將考驗吉利和沃爾沃的智慧。
  沃爾沃在華的首個國產基地選址,預計也將同時公佈。據美國媒體前天報道,沃爾沃汽車公司董事會已經通過決議,批准在中國成都建設其在華首座汽車組裝工廠。沃爾沃此前曾表示,計劃中的成都工廠將在2013年初投產,屆時將達到每年10萬輛的產能。新工廠投產後,S60和XC60的生產也將轉到成都工廠。
  按照李書福的計劃,沃爾沃還將在上海和大慶也分別建立生產基地,以支撐在5年內達到20萬輛的銷量目標。

來源:南方日報

ricebear0527 wrote:
沃爾沃今發佈中國戰略...(恕刪)


放虎歸山...這句話很重要

過去的volvo一直就在自己的籠子裡面做車...

若更成掌握市場善用優勢

未來可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