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乏高級工程師 或是 公司主管或老闆
在這討論這麼 科學 的東西 值得搬沙發了

別回我........................... 我沒興趣
schoubian wrote:
...(恕刪)

schoubian wrote:
亟須檢討的當前能源政策
在這波反核的滔天巨浪中,人們只看到擁核與反核雙方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的拔河攻防,卻忽略另一個存在數十年的問題。
壹、能源的真相:
經濟部能源局公佈的《中華民國100年能源統計手冊》中明載,民國100年度全臺灣發電總量中,各類發電方式供電量所佔比例如下(欲知詳情可上經濟部能源局網站下載):
火力發電(包括煤及煤產品、原油及石油產品、天然氣)89.33%、核能發電8.82%、再生能源(包括生質能及廢棄物、慣常水力發電、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太陽熱能……等等之總和)1.85%。
以上資料顯示:火力發電在總數中佔了最大比率與最重要位置,並且世界各國都同樣以火力發電為主。
政府與多數新聞媒體一再告訴我們:我國核能發電量佔總發電量17.x%,一旦廢核,立刻有電力不敷使用而必須限電之危機。
但是該項數據卻是民國80年的數據(17.52%),到了民國100年只剩一半:8.82%,重要性與政府所言差距甚鉅。
反核人士認為:核能發電有其不可預測與難以預防的危險性,一旦出事,必定釀成難以估計與回復的巨災。
至於世界各國(包括臺灣在內)政府投入鉅資致力研發可以替代火力與核能的再生能源或曰綠色能源,卻都成本極高耗費鉅資而成效極微。以臺灣為例,發電或供電量只有1.85%,成效與投入資金不成比例。所投入的鉅額經費反而成為各方奸商與貪官垂涎勾結爭奪的油滋滋肥肉。
根據這份資料,筆者大膽斷言:不論大家喜不喜歡,也不論兩個極端立場的「核四續建商轉」或「核四停建作廢」甚至莫名其妙的所謂「續建不商轉」,在可預見的未來,火力發電都是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發電方式。
不可,亦不必諱言者:火力發電固然有其優點,當然也有其缺點。
火力發電的優點:
一、燃料(石化燃料)取得方便。
二、建廠容易;建設費用低廉。
三、相較於核能,較無危險性及無法處理的輻射廢料。
火力發電的缺點:
一、石化燃料蘊藏量有限,終有用完之時。
二、能源轉換效能不高,約只有30%,浪費燃料。
三、運轉成本較高。
四、石化燃料燃燒產生二氧化硫、懸浮微粒等,造成空氣汙染及酸雨;燃燒產生廢熱及二氧化碳,加重溫室效應。
五、易遭民眾反彈、抗議。
六、對員工肺部健康有害。
貳、本世紀最重要的環保課題:
火力發電的優點固毋須贅言,如何改進甚至消弭缺點,實為本世紀最重要的環保課題!
綜上可知:火力發電關鍵的缺點在於:〈一〉能源轉換效能不高,約只有30%,浪費燃料。能源轉換效能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原因是燃燒效率差。也就是說,有極大比率的燃料都是白白浪費掉了!因此連帶衍生〈三〉「運轉成本較高」的缺點。縱然現在發電廠的蒸汽渦輪發動機有再熱循環(reheat cycle),效率可以高達47%,若是加上燃氣渦輪發動機的複合循環,效率可以高達60%,仍有40%的浪費。
而且還不僅僅是白白浪費這麼簡單而已!從〈四〉可知沒有燒完的物質都成為有害物質,汙染空氣而成為奪命殺手,因此連帶衍生〈五〉「易遭民眾反彈、抗議」與〈六〉「對員工肺部健康有害」的缺點。
燃燒效率不佳的原因很簡單:燃料(包含固態、液態、氣態)分子顆粒太粗,分子中心佔太大比例,使可燃燒表面積受到壓縮,點火時只能匆匆燃燒掉分子表面,中心部份則根本燃燒不完全而成為廢氣。
解決之道也很簡單,只要將所有燃料分子充分裂解,擴大可燃燒表面積即可大大提高燃燒效率並連帶提高能源轉換效能,裂解愈徹底顆粒愈細小,則燃燒效率與能源轉換效能愈高,最理想狀況是將燃料分子裂解至不可再分割之微粒(即奈米化),可燃燒表面積極大化而趨近百分之百完全燃燒。如能達成百分之百的燃燒效率,扣除一些機具本身以及氣候與空氣等等相關因素的損耗,應該還可以節省30%。
節約燃料成本30%,可將國際油價節節高升帶來的成本上漲幅度完全吸收尚有餘裕!請問主管機關與主事官員們:如此,還需要油電雙漲嗎?
並且,由於完全燃燒,不會產生有毒廢氣,巨幅降低空氣汙染,上述缺點中的〈四〉、〈五〉、〈六〉都應不復存在!
還有,更可以連帶延緩石化燃料用罄的時間!
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的道理,但要如何將燃料分子奈米化則為艱深的尖端科技。
許多畢生致力研究物理學而至皓首蒼顏的物理學者表示:以天然能量擊碎裂解燃料分子而達成奈米化,從而大幅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理論上可行,但執行困難。
叁、節能減碳的神兵利器:
本公司於25年前即擁有該項奈米化技術粗胚,25年來一步一腳印不斷研發改良精進,技術與產品早已臻成熟,只要發電廠機組與配套設備充分配合,上述節能減碳目標皆能如願達成。
這項以奈米化為基礎的「節能減碳」技術與產品尚可應用於汽機車、船舶、飛行器、鍋爐、窯爐、燃燒機。實際上,將該項「節能減碳」技術與產品應用於汽機車的省油節能及降低汙染(還能提升馬力、延長車輛使用壽命),只是本公司的初期試驗,目標是透過試驗的成功,可以無限推廣至於所有交通運輸工具及所有產業的燃燒設備,將全球「節能減碳」的目標極大化。
市面上汽機車省油產品琳瑯滿目,大抵可分兩類:安裝於車輛的裝置與投注於燃油或機油的添加劑,各廠牌省油原理與理論基礎各有不同,省油效果因而各異,但研發過程多花費無數資金(少則數千萬元,多者數億元)與多年青春歲月及無法估量的心力與血汗,省油及其他相關效果或有高低好壞之差異,但絕對不可能全然無效!
世間不可能有人願意花費鉅資與無數青春...(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