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各車廠純電車型的銷售比例逐漸提高,大家一定能清楚地感受到電動車已經是日後車壇的新趨勢。關於邁入電動車世代這件事,Volvo這間來自瑞典的車廠自是十分積極,他們目前的計畫是從2021年開始,每年推出一款純電車型,在2025年時達到「50%油電車、50%純電車」的目標,也就是屆時旗下所銷售的新車半數是油電混合動力,另一半則是純電動車;到了2030年則會淘汰全球產品線上的內燃引擎而僅生產純電動車,讓Volvo轉型成為「豪華電動車」品牌。至於今日試駕的XC40 Recharge,便是Volvo旗下的首款純電動車型,也可說是Volvo在邁入「豪華電動車品牌」這條路上一個重要的起點及里程碑!

XC40 Recharge這款在2019年底正式加入Volvo陣容的純電動車,首次於國內亮相是在稍後的台北新車大展,國際富豪汽車在當時便展開了預購活動,即使預估交車期會落於2021年第四季(兩年耶!),仍有超過百位車主搶先下訂,未上市隨即完售的狀況,也證明了不少車主們對於Volvo的純電車型可是抱持著相當大的期待!
兩年過去了,總代理在2021年底宣佈2022全新年式的XC40 Recharge以219萬元的接單價開放更多車主預訂,如果你知道現行XC40 B5 R-Design的價格為207萬元,就可知道豪華品牌電動車開這出價格其實算是相當誘人!至於兩年前之前預訂的車主們,也依約盼到了首批XC40 Recharge的交車作業,這次的媒體試駕車,即是首批導入車型中的經銷商試乘車。由於到現在XC40 Recharge在國內仍未正式上市(預計農曆年後上市),因此目前並無詳細的規格配備表,內文中將會以試駕車所搭載的現有配備進行說明。而相信不少人都對XC40 Recharge感到相當陌生,因此在介紹實車前,我們先花點篇幅來看看XC40 Recharge於車體、動力總成上的特點吧!

正如大家所知,XC40 Recharge搭載的是Volvo於2017年推出的CMA模組化平台(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 platform),我得先說明的是,XC40 Recharge可不是許多人說的「油車改電車」,因為CMA本來就不是專為傳統內燃機動力設計的平台,更可搭配輕油電、插電式油電、以及純電動等不同動力,這也使得CMA平台至今已廣泛地運用在包括Volvo、Polestar、領克、吉利汽車等諸多品牌車型,至今為止已經生產了超過130萬輛以上的CMA平台汽車,可說是將模組化平台的優勢發揮至極致。當然,將用於下一代XC90的SPA2平台也會比照辦理囉。
而雖然同樣採用CMA平台打造,不過XC40 Recharge與搭載內燃引擎的XC40之平台結構仍有些許不同,主要是為了提供底部電池組更佳的防護,因此原廠設計了諸多新開發的強化結構,包括側面底樑加固讓發生側面撞擊時能吸收能量、抵抗彎折,並將應力負載重新分配至後座部分的強化結構;車身底板結構也經過重新設計,將大型高壓電池組以擠壓鋁框架穩當地包覆並固定於底板。而在少了引擎之後,原廠另為XC40 Recharge換上了強度更佳的車頭下方防撞鋼樑,並將潰縮區經過重新設計以提升正面碰撞時的安全性。另一個比較特別的強化措施,則是在A柱最底部加裝了稱為SPOC鑄鋁滑塊的構造,能讓衝擊力順勢向車體外部滑動以保護A柱結構,這設計應是為了強化車輛在遭受正面偏位撞擊時的能耐。
此外XC40 Recharge也是Volvo首款配置最新世代可擴充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車型,這套採用雷達、超音波感測器、攝影機所組成的新系統是為了日後更進階的自動駕駛功能所開發,軟體部分由Volvo與Veoneer所擁有的合資子公司Zenuity負責。相較以往Volvo車型將雷達與攝影機配置於前擋風玻璃處,新系統則是將雷達改放在水箱護罩中,可偵測前方車輛、自行車騎士、行人並同時測量物體的距離、夾角與相對速度,對於遠處車輛的最大測量距離可達180公尺,同時也強化了金屬物體的偵測能力。至於攝影機依舊安置在前擋風玻璃,能夠偵測車輛、行人道路標誌、街道照明等,水平視野為67度(部分狀況下可達100度)。原廠表示新系統的主要進化,在於系統的反應更靈敏、快速,除此之外還具備了擴充性,意即日可透過更新優化系統甚至加入新功能。

XC40 Recharge的電能來源為78kWh能量的高壓鋰離子電池,整個動力電池Pack共有27個模組,每個模組則是由12個電池芯組成(共計324個電池芯),而每個電池模組均包含兩個溫度感知器測量電池芯的電壓、溫度,若電池模組損壞時也能單獨更換。此外,XC40 Recharge全車共有三套冷卻迴路,除了車內空調外,包括傳動系統與高壓電池組也均具備獨立的冷卻迴路,確保兩者始終維持在最佳的工作溫度。在如此精密的管理之下,原廠宣稱高壓電池組擁有10~15年的預估使用年限(24.6~30萬公里),經過1500次深度充放電循環後SoC(state of charge)仍可有80%電量,目前則可為車主提供8年或16萬公里的保固服務。

XC40 Recharge的電池組就與大多數電動車一樣放置於車底,值得注意的是並不像Tesla一樣採平鋪方式,而是與Porsche、Audi旗下電動車相同的「堆疊」方式,有些地方堆了一層、有些地方堆了兩層(中央通道與後座下方),後座乘客的腳部空間則並未放置,目的當然是在不佔用到車室空間的狀況下盡量塞入最大數量的電池模組,這也讓XC40 Recharge能擁有與燃油版本相同的後座空間。

XC40 Recharge搭載了前後軸雙馬達,兩者合計能輸出共408hp最大馬力與67.3kgm最大扭力,這讓XC40 Recharge僅需4.9秒便可完成0~100km/h加速,原廠公佈其NEDC標準下的續航里程為465公里,美國EPA標準為332公里,至於較接近車主實際用車狀況的WLTP標準則為418公里。
正如大家所知,電動車與內燃引擎車款另一個較大的差異便是沒有變速箱,XC40 Recharge的馬達即是透過行星齒輪組、傳動軸與輪胎連結傳遞驅動力,由於齒輪組並未配置離合器也無法切開,在需要空轉的狀況下得透過馬達惰轉達成,倒車時則由電動馬達逆轉來改變行駛方向,要比較注意的則是遇到狀況需要拖吊時得記得找全載式拖車。由於擁有分別驅動前後軸的雙馬達,XC40 Recharge是一款恆時四輪驅動車款,不過並無法大幅分配前後軸扭力,基本上僅有起步時是採前40%、後60%的扭力分配來得到更佳的加速力道,煞車時為相反的前60%、後40%,至於轉向時則與傳統汽車一樣,會透過內側輪施加煞車的方式增加過彎順暢度。
- 充電孔
- 充電

至於電動車主們最關心的充電部分,XC40 Recharge若是以J17772規格的AC交流電以最大11kW功率充電,約110分鐘可得到100公里的續航力,而目前包括Volvo經銷商,以及NoodoeEV、EValue及EVOASIS等充電服務業者或政府公設的收費充電樁在內,全台已有超過2000座的AC充電樁。在DC直流快充部分則是使用CCS1規格插頭,若是以最大功率200kW充電,僅需5分鐘便能增加62.5公里的續航里程,電量由20%充至80%也僅需半個小時。Volvo已在去年於全台11處經銷據點架設了11座雙槍DC快速充電站,預計在今年則會擴增至包含17個據點在內的21座,加上多家充電服務業者約30座,全台將會有約50座的直流快充站供車主使用。

接著將目光轉至實車。XC40 Recharge的4425mm車長、1863mm車寬以及2702mm軸距均與汽油版本相同,不過車高少了11mm為1647mm,底盤離地高則少了35mm而僅有176mm。車身規格上的最大差異,便是因搭載了沈重的電池組(500公斤重)與馬達,讓車重由汽油版本的1.7噸大幅上升至近2.2噸重。

XC40 Recharge的外觀基本上是以XC40的R-Desien車型為藍本,特徵為專屬的前後保桿造型與且加入黑色元素妝點,此外更擁有亮黑塗裝的色車頂與車外後視鏡等配備。

LED頭燈內當然採用品牌著名的「雷神之鎚」日行燈設計,大燈則具備AHB主動切換遠近光燈、轉向輔助等機能。

XC40 Recharge與一般XC40於外觀的最大差異,便是不需撞風冷卻後,水箱護罩換成了封閉式的空氣力學飾板,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雷達則被巧妙地融入採平面設計的新廠徽當中;如此一來不僅高速狀態下能有效降低風阻,從車頭也可一眼辨識出這是輛純電車型。

取消水箱護罩後也不是沒有缺點,那就是這片在最前頭撞風的飾板相當容易沾黏小蚊蟲的屍體而影響美觀....
- 前行李廂-1
- 前行李廂-2
- 前行李廂-3

車頂的亮黑色塗裝在C柱部分向下延伸至中段,並加入一塊長條形飾板,不過相較於B5 R-Design車型上頭的「R-Design」字樣,XC40 Recharge則改為「Recharge」。

尾燈組部分當然採用已被旗下休旅車、旅行車型廣泛使用的直立式設計,上半部同樣加入細緻的橫格狀構造,差異則在於尾燈組下方是朝向車身外側延伸。

車尾設計輪廓並未改變,保桿最下方呼應車頭以亮黑色後下護板呈現,唯一的差異在於少了內燃引擎車型的雙出矩型排氣尾飾管。

尾門鈑件並無太多複雜線條,僅加入梯型凹槽並在其中鑲嵌「VOLVO」字樣為車尾帶來畫龍點睛的視覺效果。

車尾右側配置了標示「Recharge Twin」的銘牌,Recharge的意思是可充電車型,至於「Twin」這個字以往用於PHEV車型之上為Twin engine(雙動力)之意,現在用在純電車型上代表的當然是雙馬達動力。不過很有趣的一點是,XC40 Recharge當初於海外發表時車尾這塊銘牌寫得是「P8 AWD Recharge」,這也時原廠給予其XC40 Recharge的副車名,P為Pure純淨動力之意,8為Volvo旗艦動力的稱號,P8則代表純電動力的頂規高性能車型。

XC40 Recharge搭載造型俐落的五輻黑鑽石切割鋁圈,尺碼則是與B5 R-Design車型相同的19吋;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增加起步時的加速力道並增進操控行駛穩定性,XC40 Recharge是Volvo旗下首度於前後配胎採用不同規格的車型,前輪為235/50R19,後輪為更寬的255/45R19。

內裝設計同樣依循R-Design版本的設計元素,融入包括黑色頂篷、鋁合金踏板、Cutting Edge霧黑鋒銳鋁合金嵌飾等配備;而雖然我手邊沒有詳細的配備表,但許多看得見的舒適性配備均比照T5 R-Design車辦理,包括Keyless系統(附尾門開啟功能)、電動尾門、環景系統、高階車室氣氛照明、全景式電動天窗,並同樣搭載了具600W輸出功率的harman/kardon音響系統,除了車室中的13支揚聲器外,包括前方/後廂也配備了共兩支重低音揚聲器;豐富齊全的配備,也是我在前面說XC40 Recharge開出219萬元價格相當誘人的原因之一。

整個中控台以多樣化材質鋪陳,諸如Cutting Edge霧黑飾板、金屬色/亮黑色空調出風口,前門喇叭處也運用了細緻的金屬飾板覆蓋,呈現不俗質感。
- Calm模式
- Navi模式
- 方向盤-1
- 方向盤-2
- 方向盤-3

以往透過方向盤左右按鍵,車主可切換欲使用PAII智能駕駛輔助或單獨啟用ACC,不過現在新介面的操作方式予以簡化,單鍵即可開啟PAII,儀錶上則會顯示「TA」小圖示,若只想使用ACC的話則需進入螢幕選單中將「轉向輔助」功能關閉。

中控台上仍搭載9吋觸控螢幕,並升級為768x1020解析度的IPS面板,此外也與新年式XC60一樣換上了Volvo與Google聯手開發的「Google車載資訊娛樂系統」,不過事實上2019年推出的XC40 Recharge才是品牌首度採用這套車載系統的車型。
- 主畫面
- 空調
- 設定
- 駕駛設定
- 環景
除了資訊娛樂功能的強化外,Google車載資訊娛樂系統也提供了整合「車內服務」以及「Volvo Cars」手機應用程式在內的「Volvo on Call」服務,Volvo Cars手機應用程式可讓車主掌握車輛的即時位置、狀態,還可遠端遙控車輛解/上鎖、啟動空調,或提供PHEV與BEV車型的充電功能協助。車內服務則包括可自動聯絡客服中心尋求協助的碰撞事故自動撥號、SOS緊急救助服務以及On Call專人客服(15年)等三大功能。
這套全新的Google車載資訊娛樂系統我們在之前的新年式XC60試駕文章中已有詳細介紹,想更清楚瞭解的朋友們可參考試駕報導(Volvo 小改款 XC60 B4 Momentum 試駕|Hey Google,請多多指教!全新 Android 車載系統來了)。

雖然同為Android Automotive OS系統,不過純電動力的XC40 Recharge則在其中加入了「Range Assistant」應用程式,除了能幫助駕駛者能更即時地瞭解剩餘里程與實際耗能表現,並加入了Range Optimizer里程優化功能可自動調整空調系統以提高行駛里程;而Volvo也將會持續以OTA的方式優化這個應用程式並加入新功能,例如提出關於駕駛方式與車速的建議以達到更佳行駛里程。

既然是Android系統,內建的導航當然是Google Map,而XC40 Recharge在OS系統中還加入了VEM車輛能量管理系統,使用Google Map時以雲端運算方式推估抵達目的地時的剩餘電量,或者是否需要充電;除此之外更具有學習能力,依照之前曾行駛過的相同路線調整耗這些預測數值。
- 無線充電座
- 置物空間

寬厚的中央鞍座以大面積亮黑飾板妝點,右半部為雙置杯架,左側則為電子線傳排檔座,與汽油版本相較少了下方的電子手煞車與Auto Hold等按鍵,不過其實Auto Hold並未取消而是改為自動啟用。

與以往試駕過的汽油版本相較,排檔頭不再以加入車縫線的皮革包覆,精緻程度少了一些。鏤空的內部則改以亮黑色取代之前的霧銀色。
- 扶手內空間-1
- 扶手內空間-2

手套箱容量不算大,上方另規劃了一個小型置物盒,最前方還有一個限重2公斤的折疊式小掛勾,翻出來後便可懸掛你剛買的湯麵、滷味等怕灑出來的東西。
- 前門
- 後門

比照B5 R-Design車型搭載了前半部可開啟的全景式電動天窗,提供車室更充足的採光。

抬頭看看也有不同,因為頭頂的照明燈組與天窗開關均改為觸控操作,天窗遮陽簾則可用手指前後滑動方式啟閉;至於照明燈前方的兩個黑色按鍵,即是新世代車型陸續新增的「Volvo on Call」的車內服務,左側的「SOS」按鍵為緊急救助功能,右側的「On Call」按鍵則可提供專人客服,而且目前提供長達15年的服務。

雙前座均具備電調、電動腰靠等機能,特別的是首批導入車型搭載的為織布座椅,至於去年底開始預售接單的2022年式車型,則會將座椅材質改為較受國內市場消費者歡迎的皮椅。當然,就如同Volvo在去年九月所宣示的,這將不會是真正的動物皮革。
- 後座-1
- 後座-2
- 後座-3
- 前座空間
- 後座空間
- 五人座後廂
- 兩人座後廂
- 底板下方

Volvo近年來的各種設計,都給人一種愈來愈「簡單」的印象,也就是早被眾多設計師奉為圭臬的「less is more」理念,而且除了外觀與內裝,連操作介面也是如此,就像是儀錶顯示的簡化、PAII使用方式的簡化等,後來甚至還陸續取消某些燃油車型的怠速熄火裝置、行車模式切換機能。而在XC40 Recharge這輛電動車上,Volvo也認為去掉一些東西會更好,你第一個會發現的就是少了啟動按鍵,現在只要身上帶著鑰匙解鎖進入車內,儀錶燈便會自動亮起,接著踩下煞車踏板入檔便可直接行駛,夠簡單!

Less is more理念不僅用在全車多項經簡化的介面上,Volvo也為XC40 Recharge提供了一個全新的「One Pedal Drive」。此功能就像是有些電動車設計的可調整再生回充改變煞車力道一樣,只是Volvo將這個制動力道設定得較大且不能調整,好處是一鬆開油門即可獲得高效率的再生充電,另一個特點則是減低煞車踏板的使用機率,甚至能達成「One Pedal Drive」的目標。欲使用此功能前,較麻煩的是得先進入螢幕選單的設定功能中切換「單踏板驅動」,實際使用時,一開始你會覺得鬆開油門時的煞車力道其實不小(原廠說明可達-0.3G),不過當你逐漸習慣制動力道後,便能透過細微的油門深淺改變,讓你的右腳一直放在油門踏板上不需移動;此時即使處於D檔下車輛也不再自動蠕行,停紅燈時也僅需放開煞車即可(具備自動Auto Hold機能),確實可讓你的右腳更為輕鬆。另外在啟用PA或ACC系統時會暫時取消此功能,因此當你關閉ACC瞬間車輛即會產生較大制動力道,這也是使用時得多加注意之處。

今日的電動車可不只有節能優勢,在馬達、電池技術的快速進步下,也能展現出色性能。就像是擁有408hp/67.3kgm最大輸出的XC40 Recharge一樣。一般行駛下,輕巧的起步表現已是意料中事,另一個重點則是雖然具備充沛輸出,但仍能展現相當線性的出力,不會給人一種「太衝」的感覺,加上出色的車室隔音,均為XC40 Recharge帶來優異行車質感。稍微用力一點踩下油門,你更能體會到猛烈的貼背感瞬間襲來。對,我說的是瞬間!開過電動車的朋友們應該就知道,就算同樣是400hp等級,電車與燃油車的加速感其實仍有些許差異,電動車的動力湧現才是真正的「隨傳隨到」,直接、迅速的出力絕對能令人大呼過癮。且不僅在起步與低速愈具備猛烈加速性能,80~120km/h這段中速域的加速推力也同樣驚人,在高速公路行駛時,轉瞬間便能擺脫車陣將向高速領域衝刺!
原廠為XC40 Recharge配置了可降低車高1公分的R-Design懸吊,使其與汽油車型一樣具有明確的路感回饋,不過XC40 Recharge在搭載了電池組之後擁有更低的重心與更平均的重量分配,反倒呈現出較汽油車型更沈穩的動態表現,大幅增加的車重並未為操控性帶來太多負擔,反應迅速靈敏的轉向表現也讓其依舊是一輛在大部分狀況下都好操控又聽話的車。

在這次兩天的試駕行程中,原廠的安排是第一天讓我們在台南短暫的體驗了一下XC40 Recharge的能耐,重點其實是擺在第二天的行程,那就是要讓我們將車輛由台南開回台北(下一梯次媒體則是台北再開至台南)。坐進充飽電的XC40 Recharge,帶著一份沿途可充電地點的清單,我們就這麼從台南出發前往台北!

由台南下榻的飯店出發,終點站則設在台北內湖的新凱汽車展示暨服務中心,Google估算行駛里程共為304公里,抵達時剩餘電力則為10%。什麼?你說WLTP的續航里程不是有418公里嗎?但別忘記高速行駛對於電動車來說最為耗電,且幾乎沒有電能回充的機會!由於我很想看看到底開到台北還剩多少電量,因此決定中途「不加電」直接一路殺回去!
- 90公里後
- 90公里後
- 230公里後
- 230公里後

終於成功抵達內湖新凱,總行駛里程為299公里,儀錶上顯示的剩餘電量為12%,仍可行駛約40公里的距離。而此數字在剩餘里程低於50公里時才會顯示。

這就是裝設於Volvo各個服務據點的雙槍DC快充充電設備,雖然已經抵達目的地,但為了想看看實際的充電時間,我們還是插上了電線充電。

插上充電槍後,車輛儀錶則會顯示即時充電狀況,系統估計由下午1:05分開始充,由13%的剩餘電量充滿電時為下午2:43分。此時電池充電是設定在全滿的100%,也可於中控螢幕設定較低的充電%數以延長電池組的使用壽命。

吃個飯回到新凱,可看到充電一個小時6分鐘後,電量已由原本的12%上升至93%,不過原廠其實也說明過,到了80%過後充電速度會放慢不少以保護電池,因此看到螢幕上顯示充飽的剩餘時間估算還要一個小時。也就是說若沒有要一次行駛高里程的話,其實將電量充至80%左右才是最有效率的充電方式。

這幾年電動車成為了各大車廠的兵家必爭之地,關於電動車的討論度也愈來愈高,而經過幾次的長途試駕後,我想與大家談談關於大家都在說的電動車「里程焦慮」。在這幾次試駕電動車的經驗中,里程焦慮這件事絕對不能說沒有,不過除了充電站的普及率之外,我相信有一大部分的里程焦慮來自於「經驗不足」。舉例來說,我現在偶爾將汽油車開到亮油燈都不會太擔心,因為我知道就算亮燈還是至少能開個幾十公里,而沿途一定能找到加油站。同樣地,當你開了一段時間熟悉電動車後是否還會煩惱行駛里程呢?這次試駕行程出發前,我也曾看著導航顯示的目的地剩餘里程,認真地考慮到底要不要在中途找個地方充電,但若下次要我再開著XC40 Recharge行駛同樣的路程,我想我應該完全不會擔心里程問題!相信這也是原廠想要讓媒體在這次試駕行程中去體驗的一點。當然,電動車在現階段「長途駕駛」的方便性仍不比燃油車,畢竟真有需要,你還是要在沿途找到充電站並停下來花時間充電,不過有幾個人會一天行駛數百公里路程?而且電動車早已是明顯的車壇趨勢,隨著全台愈來愈多的充電站,也會讓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一日日增加。

話題回到車輛本身。身為純電車型,XC40 Recharge性能強悍的電力驅動總成令人激賞,出力充沛運作精緻,實際續航里程也有不錯表現(台南-台北沒問題),我認為它在電氣化總成部分其實沒有什麼太多好挑剔之處。至於XC40 Recharge最令我感覺特別的地方,則是對絕大多數的使用者而言,這是一輛能讓你感覺很「熟悉」的車,要不是你特別說明,車上乘客很可能只知道這是一輛Volvo,而不會知道它是電動車。換個說法,XC40 Recharge雖然在某些地方擺脫了種種傳統的燃油車思維,但在外觀、內裝設計、操作介面、舒適度,乃至於開起來的感覺與呈現出的行車質感,都讓你感覺它是一款以成熟造車工藝所打造的「豪華車型」,而非功能先進的3C產品。當然,兩者沒有好或不好,個人偏好罷了;不過這確實是多間豪華車廠在打造電動車時的目標,也是他們現階段在電動車產業的一個優勢。顯然Volvo也是以此為目標,而且拿捏得很好,這也讓人更期待更帥氣的C40 Rechage,還有以SPA2平台打造的電動大軍等到來的一天。
▍XC40 Recharge(P8 AWD) 規格諸元表
動力型式:前後軸雙永磁同步馬達
最大輸出功率:408hp(300kW)
最大扭力:67.3kgm(660Nm)
電池型式:鋰電池
電池儲存電量:78kWh
純電行駛里程:418公里(WLTP)
最高速度:180km/h
0~100km/h加速:4.9秒
驅動方式:恆時四輪驅動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前235/50R19、後255/45R19
車身尺寸:4425mm x 1863mm x 1647mm
軸距:2702mm
車重:2188公斤
國內預接單價:219萬元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Volvo XC40 Recharge的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為Volvo麋鹿玩偶,僅有1個名額。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2年2月9日中午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Volvo麋鹿玩偶 | Lahtin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