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世紀工業革命時引擎出現於歷史,往後至今300年的發展,人類將引擎技術開發出各種可能,一再的演進及突破,時至今日,永續議題及替代能源也為汽車工業帶來革新。

----------------------------------------------------------------------------------
燃油引擎可謂人類文明的重要產物,然而石油並非取之不竭,伴隨各國對於能源耗損有越來越嚴苛的標準,大排氣量引擎不復存已成現實,取而代之的除了增壓技術及混和動力,替代能源的開發更是人類為交通工具引擎的重要解套。

前面所謂替代能源概括甚廣,其中最為常見及知名的便是「電能」,雖然電能並非綠能,但在目前技術來說的確是較為成熟且易發展的。以剛硬車體及安全至上聞名的VOLVO,在即將邁入百年車廠的門檻前,宣布將於2030年轉型成全電動的豪華汽車品牌,其實我看到新聞當下確實是愣住了,對我而言燃油引擎不僅是歷史上的光芒,引擎聲浪的上揚乃至全車的硬體反應,都是油車才能帶來的熱血及浪漫,在走過近一世紀的引擎開發,選擇在2030年說斷就斷除了錯愕更是不捨,至少在接觸XC40 Recharge之前,我骨子還是不能接受電車

電動車比起傳統引擎少去了大半的引擎組件,動力高低的傳遞也與油車的感受截然不同,雖然不曾質疑電動車在加速度的優越,但在賽道上的操控反應確實還有滿大的保留空間。更別提VOLVO XC40 Recharge是輛不折不扣的SUV,也讓我在出發前很多的預期心理不外乎「SUV在賽道上也能夠大放異彩嗎?」

VOLVO這次選擇在麗寶國際賽車場做基礎的火力展示,並由專業的車手兼教練Aka活動駕駛,畢竟要能體驗到完全的車輛性能還是得讓專業的來,直到體驗活動結束將近一週後的這天,我還是非常贊同VOLVO選擇讓專業來帶領我們進入賽道的領域。雖然不是扮演駕駛的角色,但我對專業教練的駕駛技術非常有信心,索性相機就不帶上車了,事後也證明我這個決定是毫無疑問的正確。

為了讓同場包含我共三位的乘客完整體驗到XC40 Rechrge的操駕反應,教練特地與同場的賽道參加者拉開非常充裕的距離,首先便是令人好奇的加速力道,XC40 Rachrge畢竟不是性能導向的電車,我承認是我太小看它了,一氣呵成可以說是對其動力最為貼切的形容,在滿載重將近2噸半的車重下67.3kgm的扭力爆發出的加速度,強大的力道讓我整個人往後仰,原本拿在30cm外的手機在無法反應的瞬間應聲撞上我的臉,如果有一天有幸擁有這台車,我也要這樣載我的主管。

XC40 Reacharge搭載了前後雙馬達系統及eAWD的四輪驅動,而這次的體驗目的並不只是淺嚐即止,在賽道上所有可能的速度及駕駛動態,透過教練的操作不僅完整享受到在賽道上馳騁的快感,面對極加、減速及髮夾彎處理及高速彎的動態,在極為強勁的G力拉扯下,VOLVO XC40 Recharge表現出了超越SUV的安定感,白話來說就是過癮。

XC40 Recharge在車身配重上擁有低重心的優勢,工程師將電池模組設置在車輛底部,透過VOVLO專為電動車設計的CMA底盤平台,讓電池對車室空間的影響做到最小化,不僅克服了SUV車型本身高重心的體質,高底盤的車身也能避免行車時底盤觸底的危機,將原本的劣勢轉化成優勢,獲得了更好的車身比重,同時解決了電池擺放的困擾。

對於VOLVO的操控我一直都是評價良好,在90年代以850 Estate在BTCC(英國房車賽)大殺四方,雖然他的車體剛性及不打折的安全配備多少奪去了焦點,傳奇也只存於網路,然而這一次的賽道試乘體驗,間接證實了VOLVO對於造車的理念及堅持就沒有因為時光飛逝而下修標準。尤其安全這方面VOLVO更是沒有妥協餘地,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XC40 Recharge的循跡系統是常駐式且無法自行關閉的,雖然在賽道上來說感受的確受影響,不過XC40 Recharge本來就不是為了賽道而生的車款,這樣的設計反而是種貼心。

這一次的賽道體驗對我而言備感新鮮,不僅是人生首次體驗賽道,更別說體驗專業車手在賽道上的奔馳,以及純電動車的風馳電擎,充滿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樂趣,也讓我看著照片再三回味整段過程,VOLVO XC40 Recharge在VOLVO對於電動車市場的規劃下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我相信經過賽道的洗禮,VOLVO XC40 Recharge絕對經得起市場的考驗,不僅能滿足柴米油鹽的常規生活,也能回應想一嘗熱血的偶爾放縱,加上電動車自帶的保養及規費優勢,說不心動都是騙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