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BIKEID站長的沉重呼籲
看到越來越多人騎車, 但也聽到越來越多車友因騎車所發生意外事故, 自己也在幾天前親眼目睹一件摔車意外, 心中感觸許多, 所以第一次以BIKEID站長的身份與各位車友對話.
話 說週日要與好友前往金山騎車, 在登輝大道要往下滑時, 就發現前面嚴重塞車, 直覺前方應該有意外發生, 放慢速度往下騎, 先看到馬路中央正在進行施工造成道路縮減, 再看到旁邊有一位車友躺在地上, 心中驚覺不妙, 前去一看, 車友已呈現半昏迷狀態, 但臉部及嘴巴全是鮮血, 同時地上也有一灘不小的血跡, 還好這位車友是與車隊一起同騎, 同時也有車友在馬路指揮交通以免經過車輛影響到傷者, 當時救護車已經到達現場, 以過去看過救護車或警方到達現場差不多都要10分鐘上下, 所以事故發生應該已有一點時間了.

其實道路施工造成道路縮減, 會發生汽車與自行車爭道的情況,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很多建商會將廣告車停在馬路邊佔據機車道, 造成自行車行走空間更小, 所以自行車下坡時是非常危險的, BIKEID在此針對建商廣告車停在馬路邊佔據機車道影響用路的安全表示最大的譴責; 在08/25有車友透過BIKEID危險路段通報此危險路況, 同時BIKEID在上週四也透過Facebook告訴週末要前往三芝金山或是往巴拉卡公路的車友, 經過此路段請特別小心, 沒想到還是發生不幸的意外.
當時在現場看到, 與傷者同騎的車友大家都拿著手機拼命詢問傷者家人的聯絡電話, 雖然現在每個人出去都會帶手機, 當時受傷的車友也有攜帶個人證件, 但現場完全沒有幫助, 直到傷者被送上救護車後, 救護員還在緊急地詢問是否已聯絡上傷者的家屬, 直到最後一刻聯絡上並告知家屬將送往哪一個醫院.

現場的畫面令自己心中久久無法平覆, 之後也問同騎金山的好友是否有攜帶個人緊急聯絡資料, 好友表示並未有攜帶的習慣, 連一位騎車多年的車友都是如此輕忽攜帶緊急聯絡資料的必要性, 相信有更多車友聽到每一次騎車都要攜帶個人緊急聯絡資料, 大多會有以下反應:
「自己運氣不會那麼差!」
「拿帶手機就可以啦!」
「我有帶健保卡在身上喔!」
「自己騎車小心一點就好了!」
「都有戴安全帽沒問題啦!」
以上或許是很多車友的直接回應, 騎乘的技巧與反應雖然可以透過時間與經驗來累積, 但很多意外的發生往往是路況不佳(包括馬路上隨處可看到的人孔蓋), 或是其他車輛無預警撞擊, 或只因為喝水分心來不及閃避路上的一顆小石頭等, 都會讓你摔個措手不及, 運氣好手腳擦傷, 輕一點骨折, 嚴重可能撞擊到頭部昏迷, 或更甚因為後方來車反應不及撞上的二度傷害, 這些危險都是每一位有經驗的車友可能遇到的, 更遑論是剛開始騎車的車友, 在經驗與體力不足的情況下, 更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在事故發生的當時, 如果個人已經無法講話或昏迷過去, 需要送往醫院進行緊急救治, 很多狀況需要進行手術處理, 所以醫院都會先詢問傷者的家屬是否同意進行手術, 也就是聯絡傷者家屬這 一段, 在實際情況是最令人頭痛與扼腕的, 除非是非常要好且認識多時的朋友在身邊, 否則現在車隊每一個人都習慣稱呼對方綽號, 英文名或大哥大姐, 當一發生意外時, 即使拿到傷者的電話隨手撥一個出去, 往往連傷者的正確名稱都講不出來, 因此實務上都要花上個10分鐘或者更久的時間才能聯絡上家屬, 更何況只有一個人出去騎車發生意外, 經過協助的路人怎麼可能正確快速地聯絡上你家人呢? 所以現在歐美國家皆積極推廣戶外運動者(以自行車為主), 應在身上醒目的地方別上個人緊急連絡資料, 醫療人員在遇到因自行車意外傷害送進來的傷患, 會先檢查身上是否有緊急聯絡人資料並通知家人或指定人員, 這個動作如果是順利的, 醫護人員往往能在第一時間為傷患做最好的處理.

我想很多新的朋友都沒有這張緊急聯絡卡是不是可以找個機會在發給新車友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緊急聯絡卡的格式長怎樣呀,有沒有一定的格式呀....
上次自己也差點發生驚魂的事件.......
騎在路上,只能自我驚惕一下,不要再發生了.....
可以參考這邊的說明就可以免費申請到, 小弟自己也有一個, 非常方便!

基本上是沒有一個格式, 只要符合好隨身攜帶, 醒目與方便自己使用這些原則即可, 很多人帶健保卡或是身分證是沒有用的, 因為警察並沒有辦法透過健保卡去連絡你家人, 同時沒有一家醫院會因為你沒健保卡不收人的, 很多人都用紙卡, 但就是一個不方便.

個人經驗方享!!
星光團有自己的專屬出遊平安卡只是好久沒有在發了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