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prius時,我慣於以trip A紀錄全桶油的平均燃效、平均車速、行駛里程,並在低油量警示初次顯示後,以trip B計算低油量警示後、至加油間的燃效、均速、行駛里程等。但在IS300h上,將trip A / B歸零,似乎只是單純將分段計程表歸零,平均車速和燃油效益記錄則「不會」隨之從頭計算。雖然IS可以直接顯示「加油後」的平均燃效,但找不到能顯示加油後平均車速的設定。除此之外還能顯示的平均車速平均燃效資訊,就只有「重置後」或者「啟動後」兩者。但這兩種方式雖能顯示均速和均燃效,卻又都不能顯示行駛距離。換句話說,要想同時知道行駛里程、平均車速、平均燃效三項數據,好像就得分別重置「里程計」和「燃效重置」才行得通。但這麼一來,在IS上要如prius般分別記錄前述兩筆數據,似乎是挺難的了。我個人覺得,沒有隨著trip A / B連動計算顯示的平均燃效、車速值,真是個不怎麼聰明的設計……
還是,有開IS較長時日的車友,知道怎麼分別記錄trip A / B的平均燃效與平均車速的竅門嗎?
maken wrote:
開prius時,我慣於以trip A紀錄全桶油的平均燃效、平均車速、行駛里程,並在低油量警示初次顯示後,以trip B計算低油量警示後、至加油間的燃效、均速、行駛里程等。...(恕刪)
這樣做的意義是???
沒特別注意過, 但好像沒辦法分開計算
不過記錄IS300h油耗應該會讓你很無成就感
這車排氣量太大, 車重也太重, 不能靠降低車速而降低油耗
舉例來說, 時速100引擎轉速已經低到1300rpm(平均值), 這是因為引擎動力過剩
Prius可以靠降低車速做出3xkm/L油耗, IS300h即使天時地利人和頂多也到25吧
即使很用心精密控制油耗(當然還是要考慮路人甲的觀感), 最終結果大多數會落在20~25之間
差不多就是IS300H與Prius車重與排氣量的差距
雖然去年三週體驗期間就測過IS300h的時速表與里程計誤差率,但因為當時的車是17吋圈胎組合,和現在的車不同,因此今天就重測了一下IS300h F Sport版本原廠圈胎組合下的時速表與里程表誤差率。
測試里程表誤差的方法和去年如出一轍:在高速公路上盡可能不要切換車道從甲地走到乙地,接著以「高速公路甲乙兩地里程牌數值的差距」,和「行車電腦所示由甲地至乙地的里程數」相較,就可以計算行車電腦里程計的誤差率。
我開著IS300h走國道一號南下,在指標115 km處將trip B歸零,之後走到215 km處,此時trip B數據為98.8 km。換言之,實際上走了100 km,但行車電腦所顯示數值卻少了1.2 km。因此,儀表所示的里程值,必須乘以1.0121457,才是真正的里程數。這個誤差率,比去年測的一般版IS300h還來得略大一丁點。
測試時速表誤差率的方法也和去年一樣:既然高速公路里程可視為真,那麼當車輛以100 KmPH定速行駛時,每6分鐘應恰好行駛10 km整。我首先以表速100 KmPH定速行駛,發現以如此速率下,每行駛10 km需耗費6’12”。之後我將速率提高至表速103 KmPH之間,發現在這種速率下,行駛10 km恰好費時6分鐘。如此,我們得到兩項數據:一、表速100 KmPH時,真時速率為96.774 KmPH,灌水率為3.33 %;二、表速103 KmPH時,真實速率恰為100 KmPH,時速表灌水率為3 %。這兩項數據的結果也算相符。
p.s. 定速測試途中,為了避免速度變化致使速率測試誤差更大,遇慢車時只好定速切換車道。這可能會些微放大時速表誤差率吧。
meridian wrote:
這樣做的意義是???...(恕刪)
1.呈現全桶油平均燃油效益時,如果能一併提供平均速率,就能長期追蹤這款車在不同速率下,燃效是否會出現大幅落差。也能讓御覽本篇的看官瞭解,文中車輛所達成之燃效表現,其背景條件與狀態為何。
2.如果可以獨立顯示「低燃料警示初鳴」以後至加油間的行駛里程、平均燃效的話,才能相對精準地計算低燃料警示初鳴之際,實際燃油存量為何。同時,也才能依據顯示燃效值,推估後來又用掉了多少燃油。如此便能更精準地把握前去加油的時間點。
3.我沒有對IS300h的燃油效益有太高期待,甚至沒冀望它在一般行駛與用車狀態下,能有超過20 KmPL的平均燃效表現。去年我進行的多種路程燃油效益測試,結果也大多落在18~20 KmPL間。但以一輛排氣量2.5公升、重達的1.7噸的車輛來說,這樣的成績我覺得已經不錯了。而如實呈現第一手資料給網友參考,本來就是這篇流水帳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