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買油電車, 可是理智地想...應該是還不是時候


atoss888 wrote:
到是操控....有人能具體解釋什麼是操控嗎? 繞錐算嗎?

操控很難具體表示...
但是坐後座會不會暈車...會不會罵開車的人...就是很具體的
我開Volvo S70,女兒和老婆上車就睡,安穩的很
開Focus MK I ,女兒睡得很安穩..老婆偶而嫌太硬
換 Fiesta 5MT, 女兒對手排車收油的拉扯感很敏感...老婆則是常常嫌17"框太硬太跳
開Prius, 高速公路換車道...老婆被晃的開始罵人了...
可是看在市區隨便晃...停在路邊等人吹冷氣都不用關...油耗也只有5L / 100KM
台北墾丁來回一桶油搞定的分上...
晃一點就當作是考驗開車人的技術了...
車只是工具...工具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

atoss888 wrote:
不多說,想要過急灣時速50開到輪胎嘰嘰叫當然就買過灣快的 (快7km/h..??)
43km/h過灣嫌太慢的,開到50km/h就滿足了??...(恕刪)

就算超跑來開同一個彎也到不了60, 這樣還不滿足嗎?
該網站超跑slalom的速度大約是72~73mph, 過彎G值大約1~1.05G
自己算算比focus提升多少而已
meridian wrote:
就算超跑來開同一個彎也到不了60, 這樣還不滿足嗎?
該網站超跑slalom的速度大約是72~73mph, 過彎G值大約1~1.05G
自己算算比focus提升多少而已


很怪喔..

一個超跑也到不了60km/h的灣..

focus可以跑出50km/h很滿足.. 那其它車可以跑到43km/h就不滿足喔?
(問題是超跑到不了60km/h的灣... focus真的可以50km/h過去?? 可不可以請你拿出實例.)
我是知道fiesta過的去的灣Lamborghini 過不太去啦..

43-50-60, 你把50到60說的好像很近,卻隱喻43與50差很多..why?



Qmore6545 wrote:
操控很難具體表示...
但是坐後座會不會暈車...會不會罵開車的人...就是很具體的
我開Volvo S70,女兒和老婆上車就睡,安穩的很
開Focus MK I ,女兒睡得很安穩..老婆偶而嫌太硬
換 Fiesta 5MT, 女兒對手排車收油的拉扯感很敏感...老婆則是常常嫌17"框太硬太跳
開Prius, 高速公路換車道...老婆被晃的開始罵人了...
可是看在市區隨便晃...停在路邊等人吹冷氣都不用關...油耗也只有5L / 100KM
台北墾丁來回一桶油搞定的分上...
晃一點就當作是考驗開車人的技術了...
車只是工具...工具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


其實...不用拿prius來比.

直接拿網路上說的船, 國產10代以後的altis..

如果是一大堆人高速換車道每個都會晃,都會被罵,那絕對是車的問題.

如果大部份的人都換車道換的順順的,就少數人會暈..

我想...那與駕駛技速不能說沒有關系.

以台灣車子的銷售來看...大部份的消費者需不需要過灣過的嘰嘰叫,換車道換到暈來暈去, 銷售量已經告訴我們結果了.

so..回到主題, 油電車買來划不划算,這聰明的消費者自會做出決定.

mimipa wrote:
先說, 我是油電車主...(恕刪)



如果可以,真想給你一個"讚"!!!!!!

ado016435 wrote:
(2)目前在台灣的日系油電系統皆是落伍的系統, plug-in系統出來後, t牌自己發現他的油電系統被嚴重打槍, 於是宣佈日後其系統也全面改為plug-in系統. v60 plug-in後發先至, 以1.7噸車重, 52.63km平均油耗, 鋰電池系統, 體積小電力強, 純電可行駛50km, t及l牌油電車可以填海了..


http://want-car.chinatimes.com/article.aspx?cid=2001&id=20120315002006
"以2013年投產1,000輛、2014年投產4,000-6,000輛的產能來看,V60 Plug-in Hybrid要引進台灣還需一段時日;況且歐陸售價高達57,000歐元,相當於S80 V8的價格,即使有貨物稅減半優惠,仍舊不是市井小民所能負擔的啊!"

一台還沒量產的車, 你可以說的天花亂墜, 未來兩年的產量, 對照Toyota集團油電車一年的賣出量連塞牙缝都不夠, 陽春V60是21K歐元起跳, V60 Plug-in歐元定價如果是57K歐元左右, 那可是比GS450h還多一萬多歐元啊, 台幣定價你敢想像? 家裡有自己車庫方便充電的比例有多高? 等2015年以後燃料電池技術成熟還比較實在!
我現在2台車都是歐洲車,一台AUDI,一台VW GOLF 柴狗,開過這麼多年來的感想,歐洲車真的很好開,底盤比日系車好很多,有多好,很多人很難用一個具體的比喻來形容,我剛好有一個例子,因我以前在中部某大汽車廠上班,有一次去彰化ARTC測試高級歐系車和高級日系車,當在那個碗型跑道跑到200KM/H的時候,很奇怪,坐在德系車上就是比較不會怕,坐在LEXUS GS450和INFINITI M37的時候,真的就感到害怕,這就是德國車底盤的好,非常直覺。但我要講的是,小弟在這2台歐系車上大約花了快100萬修車,德國車的妥善率也真的另人感到害怕,以前從來不考慮LEXUS的我,最近突然認真了起來,油電車應該是個好選擇吧,該有的配備都有,冷熱通風椅,馬克李文森的音響,高超的隔音。在都市行車的時候,我真的覺得開德國車與日本車不會差異太大,但是在高速公路上,那種貼背加速的感覺,德國車會讓人覺得值回票價。但是回到現實面來說,誰不想省錢呢,LEXUS的油電車可以幫我從一個星期加油一次變成一個月加一次,我算了一下,一年大概省了5萬元,再加上良好的妥善率,這一次,我真的要認真的研究一下油電車。
ado016435 wrote:
板主考量油電車, 個...(恕刪)


怎麼?您回文都不看前面朋友的回應麼???

都給您假設就好了~腦殘的內容令人噴飯

寶獅那叫油電混合?不要笑死人了啦 哈哈哈~


台中阿發 wrote:
我現在2台車都是歐洲...(恕刪)


小弟試駕過新GS,似乎跟您的說法有出入,個人覺得比520I 520D厲害多了(感覺再欺負小朋友)

台中阿發 wrote:
我現在2台車都是歐洲...小弟在這2台歐系車上大約花了快100萬修車(恕刪)


不會吧!是在多久的時間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