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cooper countryman JCW all4 車身不太大,動力強,好選擇.
jordon0808 wrote:
我的RX300已經高...(恕刪)


太強了,五分奉上!!
請問一下里程是多少??
jordon0808
總里程18.2萬公里,現在每月大約開1千公里
southernho
22年車,只開18萬真的很省~
老車不死,只是需要修護,畢竟零件使用22年,效能一定會衰退!

最近經過比較顛簸的路面,偶而會聽到一聲“碰”!感覺是前避震器頂撞車體;此外,每當高速頂風或側風而行時,車體搖晃有點大,判斷減震筒已經沒什麼作用。

因為前避震器從未更換過,大部份組件應該都已老化,除了彈簧無處購買而延用舊品,主要的緩衝件(KYB筒芯,原廠避震器上座、軸承、饅頭)全都換新,零件、工資+四輪定位總共花費14300元。





換下來的筒芯死得很徹底,頂桿壓下去後已經完全無法回彈!


第二個要處理的問題是怠速時的車體震動,尤其檔位掛在D檔時感受較為明顯,判斷是引擎腳老化導致避震效果不佳。

RX300的引擎腳有4支:前、後、左,再加右上拉桿。拉桿又稱狗骨頭,在引擎室可以直接查看,目測其橡膠已經破損,拉力不足,直接先做更新。



拉桿失效會發生上述怠速D檔震動的現象,換新後震動狀況雖有改善,不過並未消失,可能其他引擎腳也壽終正寢了,近期再來更換。

其實還有不少22年沒換過的耗材零件,如空氣墊片(用於進氣岐管、怠速馬達)、馬達碳刷(用於發電機、啟動馬達),下次保養時考慮做一次預防性更換。

……後記(2024/04/11):
換完前避震器的隔天早上,車子電瓶完全沒電,量測電源與地線的電阻,只有不到1歐姆,心想問題有點大:不知道是那裡短路了!

車行的人來幫我檢查並接電,最後發現是煞車燈開關擋止(brake light stopper)脆化脫落,造成煞車燈恆亮而吃掉電瓶所有的電。


問題看似與避震器無關,但是由於時間上的巧合,合理判斷是更換避震器時產生的劇烈震動造成脆化的塑膠塞子斷裂脫落。因為這個插曲,我想針對重要的塑膠零件/墊片先做預防性更新,以免莫名奇妙的問題此起彼落。
derekchen1234
馬達碳刷(用於發電機、啟動馬達,請問在哪裡換
最近在準備預防性零件更新的項目,所以不時打開引擎蓋來做研究,沒想到後來引擎蓋就再也打不開了! 沒預期到老車竟有這種故障形式, 而且連平常配合的修車廠也無法打開,後來是輪胎行幫我處理的,但是打開的方法我並沒有弄懂。

引擎蓋有兩道鎖, 第一道鎖在車頭上, 已經解鎖。


引擎蓋內有第二道安全鐵鉤, 避免引擎蓋行駛中意外掀起。這次引擎蓋打不開是鐵鉤鉤住車體無法釋放造成的, 原因是連結鐵鉤的彈簧生銹硬化,解決的方式是先以WD40除銹,並在彈簧添加潤滑油, 另外為了預防萬一, 第一道鎖也同時做除锈及潤滑。通常一般保養不會去潤滑這兩道鎖, 不過如果您是老車車主, 最好做一次除锈潤滑, 以免將來卡住造成引擎蓋無法開啟。


今天早上做了部份預防性更新, 首先是發電機碳刷

由於碳刷是消耗品而且我的老車從未更換過, 耗損程度也無從得知, 所以我花了500元買新的碳刷直接做更換。換下來的碳刷長度雖然還有將近5mm, 但是已經接近維修手冊要求的最小值了, 換掉並不寃枉。換好碳刷並啟動引擎, 量測電瓶電壓為14V~14.2V, 所以發電機效能沒問題, 應該可以用到車子退役。



更換碳刷並不困難, 不需要將整個發電機拆下來, 直接移除3顆螺絲打開後蓋, 就可以看到碳刷了, 但因為空間狹小, 作業時要放慢動作, 以免螺絲不小心遺失。除此之外, 我在拆發電機接頭時, 發現其塑膠卡榫已經脆化, 手一按就斷了, 雖然接頭不會鬆動, 但我還是用AB膠加固。



這次也預防性更換6顆繼電器 !

繼電器是一般人容易輕忽的零件, 即使繼電器很可靠, 但也是有壽命的, 前文的電動窗失靈就是繼電器故障造成的, 而我的車已經22年了, 所以這次便把重要又使用頻繁的繼電器一併更換。

首先是散熱風扇(Fan #1 / #3)及冷氣風扇(Fan #2)的繼電器, 總共有3顆, 萬一壞掉的話散熱風扇不轉, 會造成水温過高而抛錨。


控制電子噴油(Electric Fuel Injection)的 EFI Relay(#4) 、控制冷氣壓縮機離合器的MG CLT Relay(#5)、啟動馬達的STARTER Relay(#6), 也一併更換, 這些繼電器故障會造成抛錨或是冷氣壓縮機不運轉。



繼電器算是便宜的零件, 而且徒手就可以更換, 其位置在引擎室內, 是一個擺滿電阻、繼電器的黑盒子, 很容易找到。

derekchen1234
請問在哪裡換馬達碳刷、啟動馬達
jordon0808
碳刷我是在蝦皮買的(搜尋碳刷小組),然後自己動手換的,不過啟動馬達的碳刷還沒換。
太強了。不過開老車如果不是預算有限。都不會有想開新車的夢想嗎。
jordon0808
愈老反倒愈珍惜它,車子也還能滿足我的需要,如果有問題無法處理才會換吧!
最近發生的故障都不在預防性更新的項目, 計劃趕不上變化, 遇到問題也只能繼續處理。

第1個故障是副駕駛座電動窗開始不聽話, 有時下得去卻上不來, 但是休息一會後又會恢復正常, 判斷是車窗控制模組上的繼電器老化, 直接下單買繼電器來更換, 前文已經紀錄過更換方法, 在此不再贅述。

第2個問題比較麻煩, 是冷車啟動後引擎怠速過低, 只有400轉, 但是到達工作温度後就怠速正常, 冷氣壓縮機運轉時也會自動提升引擎轉速。判斷問題出在怠速控制閥門(Idle Air Control Valve, IACV), 也就是俗稱的怠速馬達。
(料號: 22270-20050)



其實怠速馬達的結構簡單, 只有一個步進馬達控制轉軸角度來調整空氣流量, 如果熱車後怠速馬達動作是正常的, 那麼問題應該不在馬達, 而是轉軸因積碳或油漬而卡頓, 清洗後就可以恢復正常。諮詢平常配合的修車廠, 師傅不建議拆洗, 因為工資貴且不一定可以解決問題, 過程中有些塑膠接頭或管線可能會破損, 所以最好直接將怠速馬達換新, 而且要買原廠件, 一次到位, 免得問題沒解決而重覆拆裝。

後來諮詢另一家修車廠, 他說可以先幫我清潔, 但不一定有用, 不過因為費用不高, 所以我就讓他試看看。這一試我可開了眼界! 只見師傅將連接節氣閥的軟管接頭轉鬆, 將節氣閥清潔劑的吸管伸進接頭, 在引擎運轉之下將整瓶清潔劑噴進節氣閥, 在我還沒回神就已經噴完了, 從熟練的程度來看, 他們這樣做已經行之有年。雖然很想駡三字經, 但是於事無補, 師傅啊, 您知道您在幹什麼嗎? 您只是將清潔劑噴進引擎燒掉而已, 除了造成損壞, 怎麼可能會有清潔效果? 回家的路上, 手機的"TORQUE"監控APP通知我車子多了兩個DTC錯誤碼 - P0172/P0175 : 燃氣太濃, 這就是用清潔劑對引擎加料的結果。

其實除了拆車品, 國內已經找不到原廠新的怠速馬達, 而從國外買要價將近萬元, 所以我決定先自行清洗怠速馬達, 萬一無效, 再來考慮更新 ! 自行維修通常都是從搜集資料開始, 伴隨研讀、消化, 總要花一兩天時間, 之後有信心才開始動手, 並在1 ~ 2小時完工。這次維修沒有需要特殊工具, 主要就是花費230元購買一瓶GUNK節氣閥清潔劑。

其他有用的資料及影片如下:
節氣閥接線圖:


影片: 清洗RX300怠速馬達
影片: 更換RX300怠速馬達

這次是做簡單的清洗, 主要是依第1支影片的方式進行, 不過為了使清潔劑浸泡轉軸, 所以我將下方的排水管用膠布封住, 浸泡20分鐘後才拆封排掉清潔劑, 然後使用快乾的WD-40再做一次噴洗。清洗前轉軸確實有些卡頓, 清洗完就轉得很順了, 所以我認為問題應該會有改善, 萬一無效, 就要依第二支影片的方式進行, 卸下整個節氣閥總成來更換怠速馬達, 並順便清洗整個節氣閥, 到時我還是會自己動手。


在與修車廠的對談中, 我每每感受他們對老車的不友善, 主要是擔心維修過程產生的意外損壞, 尤其是拆裝老舊的管線與接頭時最容易發生。即使我表示理解, 也可以接受意外的費用, 但還是覺得他們不想碰老車, 以免萬一車子沒修好出不了廠還佔用修車台!因此,每每諮詢後我就覺得求人不如求己,開始自己動手修車, 上次安全氣囊如此, 這次怠速馬達也是如此, 予豈好修哉,予不得已也 !

修車廠的人說了一句值得警惕的話: 除非車主很有愛, 不然不要開老車, 以免自找麻煩。
qq7777
建議買全新的thottle body:Genuine Throttle Body With IACV TPS Sensor For Lexus RX300 1999-2003 22210-20130
jordon0808 wrote:
最近發生的故障都不在...(恕刪)

關於第2個問題"冷車啟動後引擎怠速過低, 只有400轉"。我的車gs300現在還在開(發電機掛了原廠叫不到,副廠倒是很多),7-8年前也曾經是這種狀況,更換過tps、怠速馬達(另換水箱溫感),都沒用。後來從中國買一顆全新節氣門才解決。
jordon0808
謝謝建議!我自己清完怠速馬達後,目前怠速正常,我會多試幾天看看,如果不成再考慮您的方案。
針對冷媒滲漏的問題, 去年12月的時候將補漏劑灌入冷氣管路中, 時隔將近半年, 冷氣仍然正常運作, 低壓端的管路壓力也正常落在1.5~2.5kgf/sq.cm, 所以我認為冷媒的滲漏點已經有效修補, 因此今天做個收尾: 冷氣管路清洗, 把之前添加的螢光劑、拔水劑、冷凍油、補漏劑等異物清洗出來, 並重新裝填正確份量的冷凍油(40cc)及冷媒(600~700g), 讓冷氣系統回復到標準狀態。

我是在”耐X耐”做冷氣管路清洗, 收費2500元, 有專用的自動清洗機做冷媒循環清洗, 將壓縮機內部及管路中,劣化變質的冷凍油、雜質及水氣清除乾淨, 清洗過程中可以從機器的玻璃視窗觀察冷媒沖洗的效果, 只見冷媒顏色從螢光綠慢慢變為澄清,然後將管路抽真空,重新充填新的冷凍油及冷媒, 整個過程花了1個多小時。師傅把洗出來的冷凍油拿給我看, 是比抹茶還深的墨綠色, 底下還有黑色沈積物, 22年累積下來的雜質果然相當可觀。

現在怠速時冷氣出風口的温度是6度, 冷氣效果還可以, 師傅說我的冷凝器老舊, 散熱效果不佳, 如果冷凝器換新後會更冷、更省油, 不過這不是當務之急, 我現在最想解決的是底盤異音!

前文提到, 去年7月追查後避震器異音時, 修車廠老闆斷定異音來自車體與底盤大樑的連接點, 由於無法處理, 與異音共存成了開車的常態, 不過冬天來臨後異音就完全消失了, 猜想是熱脹冷縮造成的差異。現在天氣轉熱, 異音再度出現, 讓我非常困擾! 有時還是覺得異音來自避震器, 因此花了不少錢把之前沒換的避震器上座、饅頭一併更新, 不過異音依然存在, 接下來會把李子串也換新。

檢視最近五年半的紀錄, 我的老車花在保養、維修及加油, 每年平均花費是58000元, 今年才過5個月卻已經花掉53717元, 保養維修佔比將近7成, 其中最大的支出是前後避震器, 花了22000元。 異音解決之前, 我會暫停花費較大的更新, 如引擎腳、冷凝器, 否則萬一因為無法忍受異音而換車, 所有更新都是浪費 !



2024.05.29
今天把李子串也換新了,無奈底盤後方的異音還在,真是沮喪,大概要與異音共存幾個月,直到冬天到來!
異音的來源, 除了避震器、防傾桿、李子串之外, 其他可能的來源應該都包含在下圖中了。


最近再度商請修車廠陪同路測, 之後上車台檢查底盤, 初步排除工字樑、排氣管後, 懷疑是左、右懸吊的6支連桿所產生的異音。以撬棍扳動各連桿的螺絲鎖點, 發現其中1支較為鬆動, 判斷是橡膠襯套(Bushings)老化, 因此著手更換。

拆下來的連桿(料號: 48780-48010)如下圖, 長度有54公分,


檢視其襯套, 雖然橡膠部份並未破損斷裂, 但中心鐵環已經偏移, 而且徒手推拉就可以讓鐵環晃動, 當承受車輛行進間強大的推拉力道時, 內、外環是有可能互相碰撞而產生異音。安裝好新連桿後, 滿懷希望再度路測, 但是很不幸主要的異音仍在!


我又找了另一家修車廠來幫我找異音, 師傅檢查底盤並進行路測後, 他認為異音來自避震器本身。其實除了筒芯之外, 避震器的所有零件才剛換新, 雖然心中懷疑, 但因為無計可施, 所以我還是買了新的日本KYB筒芯來做更換, 為了節省成本, 這次只更換右後輪筒芯。檢視拆下來的舊筒芯, 徒手測試並沒有發現任何異樣, 而且也才安裝不到兩年。


更換筒芯之後, 異音並未消失, 至今我已經花費一萬四千元在處理異音, 卻完全沒有效果, 而我也不知道接下來還能做什麼, 只能先放下!
今天找了第三家修車廠來追查底盤異音,因為檢查方式與其他兩家大同小異,所以一開始也沒什麼進展。老闆猜測是平衡桿橡皮磨損,不過換新之後異音並沒有改善。

之後繼續用撬棍施力檢查拉桿與襯套,但是都找不到任何鬆動或破損,在束手無策之際,老闆徒手拍打後拉桿,竟然複製出一模一樣的異音,這下我們都喜出望外,因為八九不離十,就是這支後扭力桿產生的異音。


拆下來的拉桿其實看不出異樣,襯套橡膠也都沒有破損,不過因為我們都聽到了,所以還是決定把左右兩支拉桿一併換新。


皇天不負苦心人,歷經2個月的折騰,總花費近2萬,底盤異音總算消失了!檢查的方式是關鍵,簡單的徒手拍打就能模擬路面顛頗而複製出異音,連老闆自己都很意外!

2025/01/02:
之前換的拉桿撐不到一個月就發生異音,修車廠免費幫我換新,但還是很快又有異音,最後自己買料來更換,去年10月先換左邊,三個月過去左邊沒再出現異音,今天把右邊拉桿也換新了。

我自己買的拉桿雖然不是原廠,但至少是國內大廠傑生工業JASON的產品,比起修車廠裝的不知名拉桿,品質要好多了!
jmjmtw
請樓主介紹這家的維修廠資訊, 未來可以找這家處理, 謝謝
jordon0808
我是在新店中興路的耐途耐找到異音來源,但是如文中所述,發現過程其實帶點運氣。老闆叫來的新拉桿不知是什麼廠牌,2支連工帶料4000元,不過看起來不如原廠紮實,壽命應該也不會太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