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的網宅II wrote:https://cavin126...(恕刪) 2. VOC HS 也是把HS等級改良去符合東京協議裡面的VOC含量民間廠沒辦法處理白金金油尚且說得過去,因為沒高溫爐,加上配件承受溫度的疑慮但是VOC HS對於一般處理過HS的廠家來說應該沒有施工上的困難請教為何兄臺說坊間修理廠絕對做不到?原文網址: 賓士的烤漆特別不一樣? #Mobile01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03&t=703022&p=2&p=2#9268641K9520 Standox 2K VOC HS Clear高質量的VOC Clear,可用於面板維修和整體重新噴塗高固含量出色的垂直穩定性通過減少噴塗次數來節省材料和時間K9570 Standocryl VOC Platinum ClearVOC明確批准工作特殊的VOC Clear具有回流作用,可改善耐磨性,例如自動洗車機持久的高光澤度,適用於兩階段塗飾極高的機械和化學耐性VOC HS有說可以耐自動洗車機?可以耐自動洗車機是不是白金金油?你還要再堅持你錯誤的說法?https://standox77.pixnet.net/blog/post/17341098要介紹STANDOX VOC PREMIUM CLEAR .一定要先了解.VOC 所謂VOC =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易揮發有機物質.(像一般有機溶劑等).根據京都議定書.公元2008至2012年之期限間,6種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應削減到比1990年排放量低5.2%的水平.就是京都協定書.造就了VOC CLEAR 的誕生. 在2007前歐洲生產的金油.含有的有機溶劑揮發量.都不符合京都協定書的規定.要環保,而不失原有產品的品質.STANDOX 做到了.就說了VOC不是代表高一級.
albtliu wrote:汽車廠噴塗程序哪來的補土,你以為是在做鈑金修補啊!原文網址: 為什麼凌志的車身那麼亮? #Mobile01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6&t=5977746&p=3 人家是在說"膜厚儀"會將補土層一起算進去,從沒說原廠塗裝會有補土層吧... 語言能力要加強啊。
aronyang wrote:人家是在說"膜厚儀"...(恕刪) 你有看完後續回文嗎?他就是沒跑過汽車原廠塗裝線,還一直臭嘴在自嗨、吹牛以為要手動換好幾隻噴槍,完全不知道車廠是採機械手臂自動噴塗、一次有多支噴槍同時作業,不同車型噴塗都由電腦控制。還自以為是的認為補土是常態,這才是最大的錯誤,誤導網友,我不過是指正罷了。你的理解能力也太差了吧!他提的方式根本無法量產,懂嘛!你去問看看懂塗料或賣塗料的人,膜厚計重不重要,不是僅僅參考用好嗎。任何噴塗都有規定的膜厚範圍,你懂嗎?所有汽車廠都稱呼為膜厚計,而不是對岸說的膜厚儀都不知道了,還好意思發言!
albtliu wrote:你有看完後續回文嗎?...(恕刪) 誰嘴巴臭呢!你眼裡的新車,只有原廠產線。這是你的認知。消費者認知的新車,是到經銷交車到客人手上前稱之為新車。供應商,東陽,聯城等所製作產品,皆為新車的一環。進口新車入港整車事業,也是新車的一環。車由山立拖運到各經銷PDI亦是。中間各環節,新車沒補土層!!!是您對新車想像太美好。你的解讀問題真的很大。我不是領薪水在網路寫文還要一一順文章,訂正綴詞或語錯字,寫錯幾個詞語又如何。膜厚計也好,膜厚儀也罷。你懂得多,要嘛就寫些能幫別人的訊息,自己噴塗能過什麼檢測,車友自己能怎麼自檢,抓著幾個點尻,給你尻吧!只有你在抓著膜厚+新車沒補土不放,是自己揪心,不是別人。新車到客人手上前,車上沒補土,在車廠產線越久,你更不該講這種話,這是蔡鳥認知才會講的。新車不是只有幾片門鈑吊掛走上高溫盧,塗裝線量產。台北港,台中港一堆品牌,港口整車後修補,也是新車一環。產線車子拉到昇優或任何後裝配中心,都是會改變塗裝新車交車前的變數。是否是你太狹隘認定新車塗裝的定義,讀文是你有問題,還是我寫得太隨便。膜厚只是個參考數據,界面不對,噴再厚不是一樣裂解。金油膜厚過薄,其他塗層厚,有什麼用!!我又不是在寫論文。
aronyang wrote:人家是在說"膜厚儀"...(恕刪) 他解讀能力有問題,只因我寫新車到客人手上新車也會有補土+金油以外的膜厚沒那麼重要就炸毛了。主要應該是19樓我回車友訊問Volvo塗裝,我談到車主日後售後會遇到的配漆數與噴槍數等施工流程,加上隨手想到哪寫啥,內容有時會跳,沒在順,他自己腦補到量產線上作業去了,內行的應該知道我在跟車友提的是漆面太複雜,售後市場噴修不容易才是。他認定新車定義只有產線手臂噴的才叫新車件,“可能”沒見過新車入港整車作業也沒見過新車交客人前的整車修補作業。大概也可能不會曉得,最近車廠推出的星戰版,或過往車廠出的z版,或賽道版.....等等,許多新車件,都是2-3線幾家手工或半手工噴塗,大概連東陽的保桿件都認定不是新車件。單單就說納車MPV另外作的車頂加高那整件,他可能也以為是金屬或射出件用機械手臂噴塗。殊不知車廠是發包在新北用手工FRP玻璃纖維作的,在湖口2-3線廠手工噴塗,這些通通是新車件。再扯都覺得多談是浪費生命了!
你當然是臭嘴啊!別人質疑你的回答,你開口就罵人,然後不針對別人的質疑解釋還繼續吹牛,怎麼不是臭嘴呢!你最在行的是塑膠漆吧,提的例子、協力廠都是bumper等塑膠配件,最引以為豪的測試經驗也全是針對塑膠件,你懂金屬漆嗎?你知道現在各廠牌絕大部份車的車身主要是高張力鍍鋅鋼板而不是塑膠或玻璃纖維嗎?你懂汽車廠對車身塗膜最重要的要求是什麼嗎?是防銹!!!只有美麗的塗膜但防銹差是沒用的,就像前陣子某車廠發生沒多久的新車車體多處生銹,被消費者集體求償事件。那你又知道汽車廠對車身塗膜的測試要求是厚厚一本嗎?除了密著、耐衝擊,你做過耐腐蝕鹽霧試驗、耐候試驗、cycle test、延展測試、耐彎曲試驗、耐飛石試驗、佛羅里達海邊曝曬試驗…?車身塗膜耐腐蝕最好的是電著底漆,鹽霧試驗要求要超過1000小時,整個噴到clear coat的試片則要超過2000小時,你知道膜厚會影響試驗結果嗎?所以電著底漆的膜厚怎麼會不重要?你倒告訴大家一下補土能耐鹽霧試驗幾小時?汽車廠會讓車身補土成為常態來砸自己的招牌?"新車不是只有幾片門鈑吊掛走上高溫盧,塗裝線量產。"越說只會越暴露你不懂還吹牛的個性了!我前面就說過汽車原廠是焊接組裝好整台車的鋼板車身,再輸送到塗裝廠走每道塗裝線的,還有只有電著塗裝是吊掛進去電著的,其他塗裝線都是車身放在skid上去自動噴塗的!是什麼樣的思維會認為幾片門鈑吊掛走上高溫盧,塗裝線就能量產啊!
albtliu wrote:你當然是臭嘴啊!別人...(恕刪) 自己臭別人,現在又想把整車塗裝扯去只談金屬件。生產/量產,這都是你的視角。整台車不是只有金屬件,新車到消費者手上,車身件絕對沒補土層!!!大概只有你這麼認為,在產業,有勇氣這樣想也著實佩服你了!你從蓋第一樓,就在歪了,別人得跟著你歪呀!
阿福的網宅II wrote:自己臭別人,現在又想(恕刪) 哈哈哈…了不起! 現在除了臭嘴、吹牛、還多了一項栽贓啊!一台車的外觀塗膜,平均超過90%是金屬漆(包括內層看不到的地方),不到10%是塑膠漆,你的眼睛卻只看低於10%的零配件,然後扯車身意外後的補土噴塗技術是正統,根本是誤導不懂的網友、傳播錯誤資訊,讓人誤以為買到的新車都是滿身補土、重噴過的塗膜!你若回答是正確的,我就給你鼓掌;回答錯誤、提供錯誤資訊,別人提出質疑,為什還要對自己不瞭解的領域繼續吹牛呢?來 我們看看你的回答:2樓“….一般國民車面漆通常是1塗(白色混合硬化劑一次性簡易塗料,無另外噴塗金油)或2塗。…. 膜厚則都是超過30-40mu…."錯誤1: 原廠高溫烤漆是不加硬化劑的! 是靠溫度讓塗膜cross-linking錯誤2: mu是什麼? 正確的是µm (micrometer),請不要提供錯誤的單位!5樓又在吹牛車身<10%的塑膠漆經驗。20樓“因為塗裝料,都不環保,即使用上水性塗料,它還是有溶劑,就會影響人體健康。…”這是真的!22樓“膜厚儀量測,不是萬靈單,因為他會連同補土層到底塗,中塗,面漆,金油,堆疊起來量測一個參數。…而其實膜厚講究最重要的仍是金油層,其他層堆疊的厚,反而比較不那麼重要。我們在車廠以塗裝而言,重要的仍在百格後作耐水解+耐沖擊,漆面不會劣化,裂解,或沖擊測試,片狀漆面噴飛。…”前面就算了,但是看到這裡當然忍不下去了! 連結youtube的內容都是測金屬漆部位的膜厚,你怎可拿自己塑膠漆經驗就以為所有塗裝工法都一樣的錯誤觀念來傳播噴塗知識呢?此樓謬誤處之前回文多已說明,不再贅述!38樓“…車友有興趣測試自車塗裝,或自吹很懂噴塗的師傅,有很簡易的方式,去五金行買百格刀+切割板,對塗裝完的保桿或鈑金割百格見塑膠肉或鈑金底。以強力高壓水柱,以35度角朝切割交叉口,以柱狀水柱持續沖擊20分鐘,漆面不會飛的,這就是可以自己進行的簡易耐沖擊測試。…”哇靠! 講話是要負責任的! 百格試驗是要割到鋼板底材的,要是真有車友聽你建議做完試驗,車體百格割縫處因鋼板裸露而生銹,你有本事負責嗎???其他部份又是吹噓塑膠漆。49樓我有對你的塑膠配件噴塑膠漆的經驗批評嗎?我只是要你不要對不懂的金屬漆吹牛,也不希望有人傳播錯誤的資訊,看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