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品牌的內裝是不是越來越不豪華了?

kobethebestever wrote:
話說身為豪華品牌的Lexus...(恕刪)


Lexus品牌設計的大躍升,應該是2010~2012年間,挖角歐洲賓尼法利納設計總監來擔任凌志品牌的主導舵手。
先是打造出豐田紡織企業形象的紡錘水箱護罩家族品牌特徵。
於2012年打造LF-LC Concept概念車,正式將Lexus從過往較傳統的日系豐田設計派系轉入到國際歐系車設計型式。

不過,日企通常是非常、相當保守傳統,受到約束的文化邏輯運作。
太過衝擊性的思維,一般即使起來一陣子,也會逐漸再度受到打壓,就會回覆偏向保守的調性。

過往日系車,不論豐田或本田,內裝設計架構,都呈現很多各自獨立為政的控台、內艙設計感,較沒有整體整合性,也不會是北歐這種簡約美學、化凡為一的整合設計。

即使到現在,也還是有這樣的調性存在。

例如本田Civic喜美,過往單位數世代,由日本主導,就呈現較有歷史感的雙田內裝風,按鍵、璇紐,控台中分佈會較凌亂,簡言之,較偏向鋼彈風。
例如豐田Granvia,車頭就無敵鐵金剛的臉部氣嘴,屁股尾燈就是金剛火焰風。
日式偏好這類傳統日本設計的調性。

歐洲畢竟受文藝復興百年藝術薰陶,美學的含金量是相當高的。
邏輯思維也不同。

歐式主導的美學,從紡錘車頭、LF-LC Concept概念車的誕生,可以看到設計走向歐化的改變。
例如本田Civic MK10,是北美本田主導設計,走向就很歐化,也是歷代最漂亮的喜美。
Civic MK11代,相較設計顯得回覆較保守、平淡無奇的約制風格,沒有不好,但沒太多驚豔,難與10代北美本田設計中心主導的大破大立相較。

Mazda會不同於其他日企車廠,主要是馬自達在90年,就因為運轉不順、資金不足,被福特集團併購,從90年代先後的社長幾乎都是老外,可以說是從90後,馬自達是喝著洋墨水長大的。
不論設計、用料、底盤架構、設計邏輯,都沾滿了與FORD福特或與VOLVO沃爾沃同化的歐式設計造車基因。
可以說是最不像日企車的日本車企。
Mazda品牌設計的主要日系設計總監-前田育男Akira Tamatani、玉谷聰,在魂動KUDO世代領軍這批核心設計總監與設計師,與前日產跳槽到AUDI設計師 - 和田智等人,都是較偏歐式簡約流派並代入日式和風的設計調性。
也是90逐漸成長起來,於2012之後主導車企設計風格走向的核心角色。
前田育男、和田智這幾位,都已經快達屆退的大師級總監人士。
會覺得馬自達設計水平成長明顯,也是該車企在國民車壇不溫不火,一年大約就銷售150萬台是極限。
脫離福特掌權、日本重新執掌後,急需破釜沉舟的產品思維與走向,馬自達燒老底,投資各項創馳藍天科技,才有2015~2025這十年還不算落後墊底的產品面。

但受限於市佔量較低,脫離福特後,也就初代CX-5 MK1順利讓品牌脫貧,來到單一車型全球年銷破百萬輛。
其次就是Mazda 3 MK3代,帶來不俗的市佔量。
但隨著將屆滿黃金十年,核心科技老化,馬自達面臨轉型,所以偏向切入走向豪華等級車型路線。
不過用既有的品牌LOGO,是很難變身為Lexus的,強如日產集團過往與凌志車平起平坐的 Infiniti ,現在幾乎全球沒啥存在感,日企車唯一升等豪華車成功的,也只有Lexus。
而Lexus是由過往LS 1~2代、RX 1~2代在北美、亞太地區打下穩定的基礎而來。

日產曾經有機會,但集團過大、水分太多,林子大了啥鳥都有,就演變後來日企與法企雷諾集團間的爭奪主權戲碼上演,導致現在整個日產烏煙瘴氣,雖然端掉雷諾方貴為日產的救世主-戈恩(或翻譯為高恩),但自己也半殘,基本上已經回不去巔峰時期。

而豐田Lexus凌志品牌一路都穩穩地苟起來長大,沒有集團內部這些風風雨雨,自己搞殘品牌的現象。

這些車企歷史,都有各自不同的典故在。

而您提到的內裝精美,其實較多的層面,是在於設計感的呈現。

但高級車,除了設計外,另一項隱藏的核心,是產品用料(包含NVH靜音工程)共同帶動內裝真正邁向豪華化。
如果單以內裝用料與談到豪華車真的有較偏向醫療級層面的高檔層次,其實VOLVO瑞典母廠的堅持歐洲累積超過30年的堆疊,遠遠比德國自2000年後逐漸轉中資陸企化來的更有真實本事。

尤其賓士,自S-class W221(2005~2013)前還是德國主導的產品,後面世代,伴隨著賓士最大的金主幾乎是中國大陸,明面20%,檯面下透過其他國家地區甚至吸收德國股東股份,車界早傳已經是賓士最大的老闆。
自2010年主要的車型設計開發,大量轉移到中國本土去,一堆德老都是在大陸長駐設計開發,隨後就被陸車企挖角深化自己的本土車企去了。

W222之後世代的賓士車,設計好看,但用料其實就一堆都是亞太風格造車的射出件。
過往德國原廠車的車體保桿、空力套件,拆下來看產品背後,都是>PUR<料製造,耐熱超過400度,表面還有一層模內底塗封體的黑科技,到現在,全亞太地區還沒有廠能幹得出這種歐洲料與模內底塗封體的成型件。
現在已經大量被便宜,大陸一堆的射出>PP<料製件取代。

例如W222諾大的木紋中控表台,隨便用手指壓按,底部缺乏過往德國設計中心堅守的紮實性,底部缺乏設置強化結構,隨便壓,就硬塑膠板逼哩巴拉的異音一堆。
表面好看,但骨子裡已經改變。

例如過往W140大水牛~W220,賓士在汽車產業有名的,就是它的鈑金採用複合滾壓強化邊肋的結構件。
頭燈、引擎蓋、輪弧等處,都是沖型的鈑金件,又另外加工運用滾壓技術,反摺一道倒鉤強化邊肋,造就賓士車堅韌的車體特徵。
這是以往德國賓士車的招牌車體打造工藝。

老賓士內裝,其實很陽春,但造工用料相當紮實。
現在花枝招展,但核心結構轉變亞太車工藝走向。

現在,幾乎蕩然無存,拆解看,跟凌志、馬自達亞太造車,不都一個樣,過往獨門黑科技,能讓對手驚掉下巴的技術,已經鮮少、甚至不復存在。


外行人看車,只能談感覺。
但我們這些車廠設計開發人士,看的是成型技術、工業製造設計邏輯、核心價值。

設計美感,找對人,比較容易被滿足。
但成型工藝的核心面,就不是這麼簡單能累積。
Lexus的用料,還是有自己的一套,頂規車型雖然沒到高檔,但也不是自家皇冠能比的。
馬自達現在正努力走向高級化,因為它是國民品牌,要轉型,勢必要墊付更高成本,來吸引買家願意花高於其他國民品牌競品的價錢來入主車型產品,用好一點的物料+上檔次的設計語彙,其實也是必要的。
當年的Lexus LX470等,不也是沿用豐田land cruiser升等高級化而來,逐步積累口碑。
davis0725
阿福的網宅IICX30是馬三喔,CX3才是馬二[XD]
阿福的網宅II
首機 甘溫![微笑]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Lexus品牌設計的...(恕刪)


講的很好,但是有幾點
1.明顯偏愛VOLVO,德廠抱中國大腿,甚至受影響,基本上跟吞了毒品差不多這是事實.但是VOLVO現在的大老闆是中國車廠.
2.同上,似乎對本田與ACURA有偏見,何故?一般提到日本豪華子品牌,ACURA是和Infinity並列,在美國主戰場上,他的銷量還比後者高一檔.當然個人是很奇怪為何ACURA越來越有"鳥頭牌"的設計語彙...他早期車相較Lexus是穩重又但又不笨重,有本田高一檔的自我風格.
3.馬自達新的EZ-6據說是中國長安深藍 SL-03兄弟車,算是換皮上市吧.這樣跟你說的賓士不也差不多?

另外我不是內行人,但設計師有設計師的堅持,想請教在您看來為何馬自達會堅持魔術小空間?
Monte920
樓上講解很好, 你的質詢也很有道理.
歪L就是披著豪華品牌外衣,給買不起雙B的人買來裝B用的
Benpli
不是買不起. 而是買車同時要考慮後勤保修的便利性. 在我家這台北市南區要保修雙B要跑好遠. 而 LEXUS 就在我家附近. 再遠一點中區也不算遠. 不用跑到北區. 若待料也要等好久.
HeeroYo
壞掉了 你忘了有捲L?[笑到噴淚]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Lexus的用料,還是有自己的一套,頂規車型雖然沒到高檔,但也不是自家皇冠能比的。
馬自達現在正努力走向高級化,因為它是國民品牌,要轉型,勢必要墊付更高成本,來吸引買家願意花高於其他國民品牌競品的價錢來入主車型產品,用好一點的物料+上檔次的設計語彙,其實也是必要的。


福大出品必屬佳作,5分推

ma確實是所有車廠裡面,歐美化最深的企業,不過結果論來說至少還有脫離成功...

而現今車廠面臨的問題還是市佔率與成本控制之間的平衡,一堆品牌只能共建集團,互相共用資源及平台,可能一不小心,某某品牌就消失了,管你是不是百年車廠
阿福的網宅II
接下來國際車壇10年,肯定有大變化。 福斯這麼大都一個慘字,幾個體質不良的直接消失,實在不意外。[汗]
LEXUS RX的妥善率沒很好,樓主可以搜尋一下LEXUS 前照燈,就可以查到災情。
brianokn
搞不懂為何一個燈具到現在還是無法解決問題,不過慶幸的是,即便過保,原廠還是可以免費更換,算是有誠意了
fujinla_001 wrote:
講的很好,但是有幾點1...(恕刪)


1.
會提到沃爾沃VOLVO,是因為這品牌是國際車廠真的有在搞醫療認證相關內裝用料的品牌。
金主是中國吉利汽車沒錯,但偏向仍由瑞典VOLVO原公司主導設計開發,還沒整個挪到中國大陸去。
跟德國賓士一樣是吉利入資持股不小,但整體幾乎大量轉移到中國內地建設亞洲最大設計開發中心,重心整個轉移到中國,還是有很鮮明的差異。

但兩者全球市佔規模不同是一個級別是事實。
畢竟賓士一年全球銷售都是幾百萬,歐盟制中關稅一下去,現在德國車企都瞬間掉入五崙地獄是真。
因為德車企長年仰賴中企資金、補貼、低廉生產成本,已經回不去,刁在中國資源已經斷不了奶水。
VOLVO的關鍵,是在吉利曾試圖將其挪移到中國設計開發生產被瑞典原廠拒絕,保留住原始自主權,深耕車市獨有的內裝醫療級產品認證。

這塊,全球車壇,大概只有VOLVO著墨比較深。
包含2002~2004年間左右(印象中是那個年代),美國IIHS首度的車輛座椅後方撞側的人體頭頸測試,各品牌只有1~3星一整個慘,雙B一樣都很不樂觀。
唯一拿下高分的便是VOLVO的座椅設計,才有了現在各種車測中心,車輛座椅都必須裝配在車體約8台車,進行拉測,包含台灣ARTC座椅測試,也才有了這些安規要求。

印象中最早有氣壓式座椅並且符合醫療級認證的拖車頭,記得也是沃爾沃開發。

這方面設計開發品項,相對容易被市場漠視、甚至無視的項目。
一般人不會去重視。

例如疫情期間,VOLVO也才有資本大力宣傳他們家的空調符合醫療級認證。
這都是沃爾沃獨門的。

並非我個人較偏愛這品牌豪車,是人家真的拿得出手的好東西。
我們在別的品牌開發車型產品,誰去搞醫療級認證!

但別的品牌,也不是沒有強項處。
例如BMW的底盤與操控,硬是調教有相對的含金量。
過往BMW 的E世代,最末期由美國設計總監-克里斯.班格爾Chris" Bangle,確實是當代2000年車壇鬼才。
早年車體,都是有環車飾條的,也是由他帶領的BMW車體設計,取消大量的電鍍件與飾條,改由車體鈑金特徵折線+板金陰暗面光罩、曲面的A級面設計,成為當代車體設計影響最深遠的設計師(即使當年他備受設計爭議,不受BMW董事會的喜好)。

他的影響力,也影響上億跑車布加提,後被品為Skoda的波希米亞設計總監-Jozef Kabaň,為Skoda打造出鑽石切割車體鈑金設計,甚至後面馬自達前田育男總監的設計,都是這種光影變化、特徵線走勢的演進。

BMW如果沒有克里斯.班格爾的出現,當年米漿連賓士的銷售量車尾燈都看不到呢!
克里斯主導的世代,把BMW帶上最輝煌的年代,一度甚至緊咬賓士車銷售量。
這種影響性,是全球性的猛人。

福斯也有自己獨門的商用車領域。
汽車配瓦斯管線+爐頭,這可不是一般家用瓦斯產業搬過來用就可以。
現實不是這麼簡單的。
車上使用的瓦斯,需考量艙室小,非常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爐頭、管線、偵測器,都需要針對【車用】,專屬來開發對應。
車廠根本不敢直接把家用瓦斯產業的設備直接搬上車用,掛一個人,車廠在國外會很慘。
福斯也是有其獨門獨市的地方。


再例如,您喜愛的本田,本田內燃機引擎,在老外眼中就是怪胎,甚至把本田機車引擎吊上高樓層率下樓,別的品牌引擎內燃機直接躺屍,但本田的就是可以發動。
本田內燃機是全球有名的耐操。

這很多啦!各品牌都有各自奇爬強勢之處,會講不完。

***********************************************
2.
ACURA沒談到,因為這品牌強勢在北美地區,其它地區國家,就沒像Lexus普及,在台灣,如果沒有貿易商偶爾為之,導入那稀有的幾台車,幾乎根本看不到,比超跑還難遇,所以沒聊到這本田的高級車品牌。

另外~因為本田的規模,說他小,他又比馬自達大很多,說他大,他又沒豐田、日產規模大。
本田相較其他日車企業,當別家車廠都在併或聯合。
本田往往也是最我行我素的日車企。
但也造就本田獨樹一格的風格,並厚植了一群深耕的粉絲群,迄今不衰。

***********************************************
3.
馬自達新的EZ-6,這款就是類似Volvo EM90這款MPV車,用大陸自有品牌極氪009貼牌而來。
日企車,不論本田、豐田、馬自達等,在新能源車這塊,其實國際各品牌都直接棄守了。
而因為中國本土主要補貼新能源車+拱新能源車轉型,各品牌車廠,為了在當地,保持一定的產品能見度。
不自己花大錢砸下去搞,最快+省錢的方式,就是貼牌。
說好聽,叫聯合開發,但骨子其實是中國當地自主設計造的車。

這~又是另一種玩法與迫於部分市場所需而衍生的產物。

通常品牌車廠不自己開發,選擇貼牌沒別的原因。
因為這塊新能源車產品市場變因太大。
例如豐田章男,就大不諱市場逆風,多次表態純電車只會佔全球市場的3成,不會更多了。
人家大佬會預言,也不是沒道理的。

中車企在有背後國企的支援下,企圖挖坑拉其他國際車廠一起跳。
有點常識的,只差沒明著講,你叫我跳我就跳! 人家又不傻!

中車企繞開歐美日百年內燃機油車,轉投新能源純電車,想法其實都一樣。

我在這領域不是你的對手,那我就把你帶到我的場子裡讓你們和稀泥。
戰場+商場,不都這樣咩!
德國佬傻傻的,用爽爽,結果自己翻不了身。
但阿本納顯然有更深遠的考量,不想跟著玩。

***********************************************
外題 :
Q :馬自達會堅持魔術小空間?

A :
這其實我沒資格幫任何品牌說三道四啦!
只能用自己在汽車設計開發領域,自己肉眼觀察下來的觀點,想法如下~

當別人都在變胖才是美德,跟唐朝崇尚楊貴妃一樣,屁股大的女人才是美、才會生。
馬自達這品牌往往選擇自己較想走的路。

例如搞沒人要搞的轉子引擎,當別人的中型休旅屁股越來越大桶,他也不跟進,還是堅持自己的長車頭設計,就是要美擺第一 + 還可以,不至於太小,但算夠用的艙室空間。

例如比CX-5大一號的CX-60,有去看實車的車友,應該不難發現,它的艙室配置,其實沒想像中大。
車格理論上應該到RX短軸尺碼,但實車可能還比CRV 6能裝得少些。

只能說,馬自達跟本田不愧都是日本匠人精神。

這精神是,好比是主廚,我不為客人炒多數普羅大眾客人想吃的菜色。
我只用自己身為大師、匠心獨具,炒自己特色菜,愛吃不吃,客人自便,你喜歡我的品牌形象+我打造的菜色再來光顧我的店。
只做好自己職人精神、對得起自己的工藝,普羅大眾要的,對她來說反而太難。

這也反映出,日本職人精神確實是如此的。
例如我2011在日商Capcom擔任魔物獵人的場景繪師。
一般電玩產業的圖面繪制,一個場景圖畫一週都嫌久,但阿本納企業文化完全不是華人將本求利只看眼前的文化邏輯。
對日企來說,即使你是大師,你在這家公司上班,你得發落這家公司的文化+企業精神+作品,不是單一個體自我的展現,後者不是他們要的。
日企會非常有耐心的,操練一個新兵,長達6個月以上就只畫同一張圖,只為要求一位職人,畫出屬於它們產品風格的作品。
只要新進人員願意被磨練,它就是會願意花大把時間在你身上,把你成為一個訓練有素的專業機器。
這種精神,全球大概只有日本會有吧!
我只有跑德國福斯漢諾威本部開產品會議的經驗,還沒在德國公司上班過,無法想像德國佬是否會跟阿本納一樣龜毛。

魔物獵人的火山場景-



樹海場景-
阿福的網宅II
kobe13794823 車友謀棄嫌啦![XD]
阿福的網宅II
Garfield0124 馬的設計就簡潔俐落,車頭修長點,同級對標確實沒福特底盤強悍,但如果是山道小精靈MX-5,嘿嘿,我實在很少開到國民車山道能70~100在跑,它價位對照操控硬實力是沒得嫌。[讚]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本田的規模,說他小,他又比馬自達大很多,說他大,他又沒豐田、日產規模大。


講得很好. 但是本田汽車全世界的規模是比日產大的(不算雷諾), 已經大了好幾年了喔!


而且日產最近更慘, 裁員減產, 前景堪慮.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8345583
fujinla_001
題外話,歐洲這種悠閒的工時制是打不過對岸的,人家群資訊天才走996制度每天在研發,作不出來就滾.歐洲要請人走路據說比登天還難哩,最好是有競爭力啦
阿福的網宅II
fujinla_001 民主國家,沒辦法!飛歐洲,只要不要遇到交通搞罷工,我就阿蜜陀佛。[XD]
馬自達跟Lexus比
我選馬自達
設計看似豪華/科技感,但用料還是有分等級,真皮也是有分高檔與一般
我想L牌是吃定長久的豪華品牌定位,穩定中求發展,保有妥善率再擠一點科技未來感

身邊2位在2020疫情初期購買L牌 RX300 F-SPORT 折2x萬 &NX 300旗艦 業務直接開價200萬含配件不含領牌規費
難怪滿街的RX &NX,牌價掛高高,成交價笑嘻嘻
ohya1121.pixnet.net/blog加分是我寫文章的動力!亂搞不專業又不負責任分享天地
樓主你要慶幸你發在lexus,本身也是從知名德系品牌轉來L牌,從車聚觀察來看普遍都蠻理性且高素質所以才那麼多人認真回覆你的問題....。

認真說都選到豪華品牌了,就已經跟cp值搭不上邊了,就很明白的買牌子,如果真的會在意表示不是豪華品牌的客群或根本沒有辦法買,雖然很逆耳但是這是事實..
凰老師別鬧了
在德系品牌會先被嘴你買不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