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
真4K可以支援輸入4K/60P
假4K只能支援輸入4K/30P或1080P
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若要使用電腦輸出4K解析度接4K液晶電視,
是不是只能選擇真4K液晶電視才有辦法點對點?
此外,即使超出現階段DP/HDMI「消費型」顯示標準的能力,也沒有人敢打包票未來4K影片/節目不會演進到120fps,更別提在專業影音/廣播/電影的領域,光看fps就要定義「真」「假」4K,會被嗤之以鼻。
像是HEVC/H.265壓縮標準本身,也能處理到8K/4:4:4/120fps/12-bit的組合。況且,哪個單位/公司有放諸四海公信力能定義那些組合是「真」4K?那些組合是「假」4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