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rtings.com/tv/reviews/sony/z9f

原生對比很慘,只有1730:1,可視角稍有提升
要我簡單形容,這就是一塊(VA+IPS)/2面板

對比比IPS好一些,可視角比VA好一些
對比比VA爛一些,可視角比IPS爛一些

亮度維持Z9D水準,區控表現輸Z9D

另外HDMI終於4組都支援全帶寬了(理論上4組都支援4K HDR)

作為SONY主攻大尺寸的旗艦機種
可以理解提升可視角、降低對比的折衷作法
但還是很可惜沒啥突破之處,只能算新款包裝
難怪SONY遲遲不推Z9D新機種,沒啥黑科技

之前1萬尼特亮度8K原型機看來要嘛展好玩的,不然可有得等了...

要便宜高畫質還是OLED比較讚,完美點對點控光
且今年看來也不會有HDMI 2.1機種上市,Micro LED也難以量產
去年6萬2買的55B7T可以再戰好幾年沒問題

---

等HDMI 2.1出來,X1X、PS4 Pro也都要換新機才可能支援
更不用說目前最高階遊戲卡GTX 2080Ti也還是HDMI 2.0,同樣要換一張才能跑4K 60P
而這麼多的花費只換來4K HDR從YUV422提升成RGB444,可以說87%看不出差異
文章關鍵字
真的是...普普通通,還不如買X9000F
除非新款晶片有其獨到之處
Z9D大看來概就是LED背光的LCD家用機種的天花板,明年可能剩下三星會認真弄LCD旗艦機種了
f15leon wrote:
Z9D看來大概就是LED...(恕刪)

天花板?那倒是不會

等Mini LED背光普及或者雙層面板成本壓低

就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尤其後者我認為才是LCD真正要點對點控光可行的方案

要把LED背光做到點對點控光太難了

能到那種程度的話幾乎就能直接做Micro LED電視了

如果無法點對點控光,像目前最高的32"螢幕384分區

還是一堆玩家抱怨光暈嚴重,就算提升到8萬分區

也頂多做到4K面板10x10畫素的控光

而8萬分區獨立控制的背光成本也很高

面對OLED競爭在成本這關就被卡住
Z9F沒有Z9D的大師級背光,縮水了,價格下降

Z9F=9300F

他要開始擺爛LCD,開始吹OLED了


SKAP wrote:
天花板?那倒是不會
...(恕刪)


光暈嚴重,因為他們沒用SONY的大師級背光,媲美micro led




SKAP wrote:
https://www...(恕刪)



還不用換遊戲機啦~~也沒那麼快普及~
HDMI規格的名稱改變
其實也只是給個證~確保傳輸中的頻寬
看看兩大家機...我想應該是PS4會先有所改變
其實傳言PS5的新聞很多
不妨看成下代規格的改進
要4K畫面~要HDR~還分好幾個~然後還有杜比音效那些
要看$ONY吧...我總覺得他把規格規畫得太精細
拜託~~讓我可以看片聽音樂...

顯卡目前不也是有點混亂的情況嗎
評測出來~效能不美麗~但價格很美麗~
我也在猶豫該換1080TI還是2080....

Z9F官方建議定價比Z9D便宜,依Sony定價策略等級上照理會比Z9D低
不過個人以為Z9F跟Z9D應該算各有所長

假設Rtings的數據為真,Z9F靜態對比較低,但實際原生亮度並不會比Z9D差,甚至更亮
色域跟視角來看則明顯Z9F勝出,以Z9F這款的表現也還算OK

單位控光分區由於比Z9D少,區塊光暈狀況應該會稍明顯些是可以預想的
雖然Z9F我們尚未收到廠商送測的樣機,但就以往測機的經驗
絕不可能出現像圖中如此大的光暈差,那是示意圖,算Sony刻意誇大效果的一種廣告手法


chaos0923 wrote:
光暈嚴重,因為他們沒用SONY的大師級背光,媲美micro led

有看到官網規格了,原來Z9F真的背光區控數量縮水

從16x精準背光降成12x

不過Z9D那個也完全不到Micro LED水準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CcjZrRtWA&feature=youtu.be&t=1m54s

Pond Fish wrote:
假設Rtings的數據為真,Z9F靜態對比較低,但實際原生亮度並不會比Z9D差,甚至更亮
色域跟視角來看則明顯Z9F勝出,以Z9F這款的表現也還算OK

原生亮度是啥玩意?只聽過原生對比
而且Z9F沒有比較亮啊,色域表現也差不多,哪來明顯勝出?
那隔壁OLED跟QLED的DCI P3都95%以上、Rec 2020都70%以上的不就飛天了


Z9F
原生對比 1730:1
開啟區控的對比 3379:1

Z9D
原生對比 4322:1
開啟區控的對比 7976:1

Z9F
HDR Peak 2% Window : 1354 cd/m²
HDR Peak 10% Window : 1671 cd/m²
HDR Peak 25% Window : 1236 cd/m²
HDR Peak 50% Window : 838 cd/m²
HDR Peak 100% Window : 663 cd/m²
HDR Sustained 2% Window : 1335 cd/m²
HDR Sustained 10% Window : 1636 cd/m²
HDR Sustained 25% Window : 1231 cd/m²
HDR Sustained 50% Window : 830 cd/m²
HDR Sustained 100% Window : 656 cd/m²

Z9D
HDR Peak 2% Window : 1316 cd/m²
HDR Peak 10% Window : 1653 cd/m²
HDR Peak 25% Window : 1357 cd/m²
HDR Peak 50% Window : 906 cd/m²
HDR Peak 100% Window : 678 cd/m²
HDR Sustained 2% Window : 1294 cd/m²
HDR Sustained 10% Window : 1607 cd/m²
HDR Sustained 25% Window : 1332 cd/m²
HDR Sustained 50% Window : 899 cd/m²
HDR Sustained 100% Window : 673 cd/m²

Z9F
DCI P3 xy : 90.50 %
DCI P3 uv : 94.81 %
Rec 2020 xy : 66.86 %
Rec 2020 uv : 73.86 %

Z9D
DCI P3 xy : 85.94 %
DCI P3 uv : 93.40 %
Rec 2020 xy : 63.09 %
Rec 2020 uv : 71.77 %
之前發表會不是說
有4000尼特亮度、1500分區
怎麼成品都縮水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