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台LX104支援新世代的影音規格,例如DTS-X、Dolby Atmos等聲音規格,不方便安裝天空聲道的用戶,還有內建Dolby Atmos Height Virtualizer虛擬天空聲道功能。影像的部分,HDR10 以及 12 Bit 的Dolby Vision都有支援,還可以輸出BT.2020廣色域的畫質,算是誠意十足的入門進階款好機,應該可以滿足大部分家庭視聽娛樂的需求。
來看一下PIONEER官方的照片,上面幾個按鍵與輸出、輸入埠很清楚,比較容易了解:



整理一下我認為LX104比較重要的特色:
* 支援 UHD (4K / 60P / YCbCr: 4:4:4) 的最高規格
* 支援 HDR10、Dolby Vision 對應BT.2020廣色域
* 虛擬天空聲道: Dolby Atmos Height Virtualizer、DTS Virtual: X
* 搭載二組 HDMI輸出,方便接駁電視機與投影機,或是輸出到Zone2顯示
* 搭載「Super Resolution」支援 1080p 轉 4K 影像輸出
* 預設三組喜好模式的快捷鍵,方便不同使用者直覺設定
* 支援SPOTIFY、DTS Play-Fi與AirPlay 2等線上串流與匯流
* Hi-Res 最高相容多位元192kHz/24bit、DSD 5.6 / 2.8 MHz
更細節的規格,請自行到PIONEER公司網站上爬文http://www.pioneer-twn.com.tw/p1-product_detail.asp?Pid=190008,就不在此占用版面了。
原本,我這套系統是自己聽雙聲道音樂比較多,而家人是看電影比較多。但用雙聲道看電影,爽度就是沒那麼到位,還好現在的環繞擴大機功能實在很強大,而且價位也不算太高,殘殘就給他敗下去.....

要介紹PIONEER首創的MCACC音場自動校正功能前,先介紹一下我的全套KLIPSCH喇叭系統,因為這跟待會的設定值有關係:
1. 主聲道: KLIPSCH RP-6000f落地式喇叭

2. 中置聲道: KLIPSCH RP-500c

3. 後置聲道: KLIPSCH RP-600m

4. 重低音聲道: KLIPSCH SPL-100

5. 天空聲道: KLIPSCH DS-160W

先來看一下LX-104開機之後,要設定的一些選項:
首先先設定網路、藍芽設備等

先把網路先給架設起來


再來,設定的是系統設定

進入揚聲器設定

點選揚聲器配置



設定好之後,安裝的師傅從PIONEER LX-104包裝箱裏頭拿出了一個測試用的麥克風。
把測試麥克風用一個小支架,模擬最常聆聽的那個座位的耳朵的位置,架好之後,啟動MCACC自動偵測。
經過幾分鐘的時間,MCACC就跑完測試的流程了:

PIONEER的MCACC真的很厲害。利用偵測麥克風用內建的音訊跑一下,大約五分鐘就完成測試,而且跑出來的數值真的很準,我拿捲尺來丈量喇叭高音單體到麥克風的位置,除了重低音之外,幾乎沒有甚麼差距,為什麼重低音測量起來會有差距,安裝的師父說,他們安裝過很多設備,重低音通常都是這樣不容易精準,但其他的聲道,就很精確的。
測試完MCACC之後,師傅又幫我們測通了PIONEER的REMOTE APP,使用平板或是手機,就可以操控很多功能,真的很方便


使用PIONEER REMOTE APP,可以整合線上影音串流服務,真的方便

如果有家中有空間,可以透過LX-104,架設第二的聆聽區域的聲音或是影音訊號

安裝完畢之後,師傅確認我們都清楚了使用的方式就離開了
留下我們自己去操控,去熟悉
我自己一邊玩,一邊測試的時候,發現我用LX-104來聽一些熟悉的音樂的時候,怎麼低頻好像有點過多。感覺聲音有點過度膨脹,並不好聽。
PIONEER LX-104內有很多內建的音場模式,但我爬文過,聽雙聲道音樂的時候,最好是切換到「PURE DIRECT」檔位。
我自己試著切換幾種內建的音場模式,果然是PURE DIRECT模式的聲音最乾淨。但是還是覺得低頻太膨脹了,原本以為是環繞擴大機的出力不夠大,所以會刻意拉高中低頻的頻段,製造中低頻豐滿的假象。
聽了一段時間,已經覺得要放棄的時候,貿貿然進入設定的選項,才發現我一開始就把揚聲器設定中,「分頻點」選項內的主要揚聲器大小設為「SMALL」。我記得之前看過AV雜誌有介紹建議過,多聲道系統,可以把各聲道喇叭都設定為「SMALL」,讓中低頻段,盡量由重低音來發聲。
PIONEER的設定比較強勢(或是說太過貼心了),當使用者把前方揚聲器設定為「SMALL」的時候,重低音竟然會自動開啟,就算選擇的是「PURE DIRECT」選項,重低音還是會強制打開。
而當我把前置喇叭設定為「LARGE」的時候,才不會強制啟動重低音。
只用兩個聲道來聽音樂的時候,聲音果然恢復了KLIPSCH RP-6000f應有的寬鬆與自然。
這個分頻點選項,除了可以選擇主要兩個前置聲道的大小之外,其他聲道也都可以根據實際尺碼來選擇「LARGE」或是「SMALL」。
因為我的主聲道喇叭是落地式的KLIPSCH RP-6000f,應該是屬於「LARGE」的喇叭,所以更正回來。
繼續玩著玩著,確認主聲道選擇「SMALL」的時候,重低音是會強制開啟的。而主聲道選擇「LARGE」的時候,下方有一個「DOUBLE BASS」的選項。如果選擇「ON」,擇就算你選「PURE DIRECT」,系統還是會把重低音打開,唯有把「DOUBLE BASS」關閉的時候,才可以只聽兩個主聲道來發聲。我不喜歡太多調味調色的音染,所以最後還是決定把前置揚聲器設定為「LARGE」,「DOUBLE BASS」關閉。


搞懂了PIONEER環繞擴大機的邏輯之後,使用越來越得心應手。
我自己試著把PIONEER LX-104環繞擴大機只推前置雙聲道,跟使用好幾倍價格貴的Sonneteer Alabaster來比較,效果真的嚇一大跳

照理講,Sonneteer Alabaster是單純的歐系雙聲道綜合擴大機,聲音底子應該會比功能多,價位卻便宜很多的LX-104要來的好。
但,實際上,並不全然如此。
當我使用PIONEER LX-104 PURE DIRECT模式來聽雙聲道的時候,聲音的清晰度、細節的呈現、甚至整個音場的規模大小,都不會輸給Sonneteer Alabaster。
仔細反覆比較,我發現,Sonneteer Alabaster的聲音比較溫暖,聲音的韻味比LX-104多了那麼些性感的魅力,尤其是聽小提琴音樂的時候,可以明顯感受到聲音是比較濃郁溫暖而且耐聽的。
反觀,PIONEER LX-104的音響性能竟然會比純音樂綜合擴大機要來的好,不管是聽快節奏的爵士樂、聽動吱動吱的流行樂,或是一些女聲發燒片,聲音喜好度,真的不見得會輸給純音樂的綜合擴大機,甚至我猜測會有相當比例的人,會更喜歡LX-104這樣的聲音表現。
如果要用更明確的形容詞來表達我的聽覺感覺,我覺得Sonneteer Alabaster的聲音就是比較感性而溫暖,乍聽比較之下甚至有點悶,但久聽之下,會比較耐聽。
而PIONEER LX-104環繞擴大機來聽雙聲道音樂,聲音是比較清脆明亮,低頻的表現度也不錯,適合大部分的音樂甚至古典樂都可以勝任,但醇厚度跟音場的刻畫還是差了一段。
環繞擴大機真的進步神速,以前都會有環繞擴大機聽純音樂是不入流的偏見,但入手這一台PIONEER LX-104之後,我發現,之前的以為真的是被洗腦後的偏見。
原本還計畫使用LX-104的ZONE2輸出來搭接Sonneteer Alabaster當後級使用。經過這樣比較,覺得不大需要多此一舉,因為LX-104的聲音用在我目前這套系統,幾乎已經可以駕馭了。
不得不說,最新的藍光影音4K播放機或是多功能的多聲道家庭劇院擴大機,聲音表現,都已經很貼近單一功能的CD PLAYER或是AMPLIFIER,甚至有後來居上的可能性。
往好處想,退出來的Sonneteer Alabaster跟ROTEL CD-965可以擺放在書房或是臥室等,再買一對PENAUDIO等書架型喇叭放在書房,單純的聽音樂,應該也是不錯的。
而把這一套系統拿來看片子,尤其是透過PIONEER LX-500來撥放7.1聲道影片,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震撼。不管是細膩的4K高畫質,或是HDR高動態對比的優秀畫面,搭配全景聲排山倒海而來的包圍音浪,真的是非常棒的感受。
在音響店裏頭就體驗過,店家使用線上串流的播放機跟藍光4K的播放機來比較,雖然都可以把環繞擴大機的效果燈給點亮,但是4K UHD光碟片的影音效果就是沒有被壓縮閹割過的,聲音密度與重量感覺就是差很大很大,遇到好的片子,應該要好好收藏起來。
新一代的多聲道影音環繞擴大機,真的進步幅度相當相當大,不管是架設設定流程、內建功能與實際效能等,都相當可觀,本來還擔心我挑選這款入門進階款的LX-104會不會HOLD不住,後來我深深覺得,LX-104的表現真的超乎我的預期,功能強大,而且影音品質超好的,有類似需求的人,應該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