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7995 wrote:
技術力研發一款新影像...(恕刪)
某種層度也是「加料」吧?
市面上很多品牌,
展示機播放電影,
畫面比戲院觀賞時更鮮艷、高對比、高銳利,
有時候會疑惑「疑?怎麼精緻到有點假?」
科技狗 worte:
等等 您調完是白色的...(恕刪)
Eddietw worte:
前面先進討論提到在這分享一下
"Sorry Sony" 沒記錯是國內唯一影音大廠Proton的行銷用詞,出現時機應在當年洛杉磯奧運會場指定Proton用機前後。至於其中意思是品質與外觀上已是Sony勁敵。前述"唯一"的意思是影+音產品國內外知名評鑑屢屢得獎,種類多元橫跨影音。而品質較特別曾在一段時間液晶電視很多愛用者直接對上同期Sony來比較。而LED還是OLED試作樣品機更是早早早就在其研發室了,同時期國內還沒有任何消息。很多"故事"就不多提,有心網路還可以找到一些。
集品的技術記得也是由Proton提供,國內最先1080P電視,也是3:2 Pull Down技術最先導入者。綜觀這兩家所提供的商品遠遠走在其他家之前,導致當時接受者少,而當真正市場成氣候時,競爭優勢已不在。
以上大約就是個人認知內容了,還是老話一句,可惜了這個牌子。
科技狗 worte:
聽起來大大似乎知道內幕
感受到人家公司辛苦血汗的一面
水云 wrote:
這 ...
其實...(恕刪)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
台灣的民族性是,
價格優先,放掉最後的那一點,
那一點可能是10%,或是20%,
但大致上還是及格且多數人能接受。
拿色彩來說,日本人對色彩是嚴肅的,
但台灣你想做美工,
會發現很少人在意校正色彩,
甚至連印刷輸出廠都沒在校正,
這就是做事的態度始終差了一點。
以台灣的設備精密度來說,
要把東西做到80分它沒問題,
但要追求更高它的精度就不足,
除了精度不足,材質的耐用度也有差,
日本民族性就是精益求精在最後這一塊,
但台製品的售價可以是別人的半價不到,
多數買家會因為價格,後面差一點的選擇接受,
從用來煮飯的電鍋就能看出民族性,
台灣有萬年大同電鍋,
但日本人為了米飯的口感,
電子鍋可是鑽研再鑽研,
連日本人的微波爐都能微波金屬餐具,,
什麼原理,我也不知道,
但台灣人會覺得,微波爐不要放金屬就好了,
沒必要造一個昂貴的器材只為了金屬餐具。
其實義大利也差不多,
但義大利人總有辦法把外觀造的世界級的美,
那種美感甚至連美學素養高的日本人都無法企及,
但義大利的東西拆開來看,
可能就是很基本的收尾小事他都懶得做好,
銳利的金屬切邊、毛邊,
就暴露在那等著割你的手,
這點台灣製的也差不多,
懶在最後一點點的收尾,
明明多一點用心就可以讓產品更好,
但可能廠商連最後一點的小工錢都想省略。
但義大利有本事賣的比日貨貴,
台灣則只能在低價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