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種穿金戴銀的線材, HDMI 的TMDS數位高頻波型在量測下確實是不錯, 眼圖一定會較普通線材來的"開". 當然是一種很好的傳輸介質.

我們並不是說線材對數位信號品質完全沒有差別, 只是這個差別會造成畫面"較立體", 聲音變純厚.....這.....除非我的數位電子學教授與數位通信教科書上寫的都是騙我的, 不然我是不相信的.

線材材質對類比信號所造成的差異, 在示波器上是看的出來, 實際畫面與聲音也看的聽的出來, 所以我家裏的音響喇叭線, AV線可都是高檔貨.

但是數位信號也用古早相同的形容辭....真的, 不妥.
tekken_myav wrote:
不過您想把房間電腦連客廳電視,會不會看個片子還要忙進忙出,感覺很不方便捏~
而且長的HDMI線是很貴的

因為我房間電腦跟客廳電視只有一牆之隔,距離不到1m,所以那個「牆孔」才是最大的問題…
控制的話買個無線鍵盤滑鼠就解決了~
看影片是其次,主要是有時想用PC弄一下東西,不想跑來跑去的~


旋轉木馬 wrote:
我建議可以找一種利用網路線作為傳送媒介, 兩頭再轉換為HDMI接頭的設備即可

真的有這種東西?!我還在想說如果可以改成網路線就好了~
感謝!我再搜尋一下~

------------
剛查過之後,被價格嚇到了…這東西都快可以買半台電腦了…
這在需要長距離傳輸HDMI訊號時很好用,但我這種短距離買這個似乎有點太高成本了…
看來我真的要買一條HDMI線來剖開試試了…
不過還是謝謝你~
Ryan1171 wrote:
用這種穿金戴銀的線材...(恕刪)


我覺得應該拿條1000元的線跟那些萬元的線

對那些說看的出差別的人做AB測試

測試便能知道那人到底是在嘴砲還是真的金眼睛
個人也是覺得數位訊號不會有差
除非線材的品質低於最低傳輸標準,或者使用環境複雜容易受干擾,好的線材或許能減低其他干擾
讓數位訊號能維持在最低傳輸標準之上(就像網路線UTP,STP的差別)
不然在單純的環境之下,個人認為都是沒有差異的

不然各位上網抓的電影..及01上各位的攝影作品...
甚至各位家裡看的BS衛星節目...
及近來逐漸開始普遍的數位電影..好像也是經由衛星傳送

如果數位傳輸實體線材還會有差..那這些無線傳輸的不就更糟糕啦
sk869453 wrote:
有學過電子方面相關知...(恕刪)


看需求囉
有些高頻.資料量大的時後. 訂做的線材跟接頭傳輸就是少很多錯誤
整體系統效能也明顯的增加
雖然是 0 & 1 . 之間的學問可不只是這樣
若以data為010101010101 , 001100110011 ,000111000111來觀察
在高速的線材來看...他會產生不同的衰減, 010101010101的衰減是最大的
一般這個衰減,跟線材的好壞差很多,甚至於data衰減只剩一半(原來5V,可能變2.5V)

線材的好壞,這個價差最大,好幾10倍的價差都有,甚至可能百倍

再者就是線材的阻抗,以電子觀念,要達到最大功率輸出,輸出(Tx)及輸入(Rx)的阻抗要一樣
線材加長了,負載變大,衰減一樣會產生
個人認為線材與接頭接起來的部分是最重要的,這個跟工廠的製程能力最有關係
甚至有可能把好的線材給做差了

再來最後就是IC driver的能力,如何把已經變差或者抖動的訊號,把data還原回來

基本上,有通過認証的HDMI線,都不太會有問題

以上是我自己的認知,若有問題,大家討論討論,大家好像都停留在低速的數位時代

以前做高頻的cable,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的cable都有人再賣
但為什麼還是會有人買十幾萬元的cable呢???原因訊號的穩定度是非常好的....
就看您本身追求的品質在那???若您感覺不出差異的話,建議用便宜的即可
http://tw.myblog.yahoo.com/weichann
weichin wrote:
要達到最大功率輸出,輸出(Tx)及輸入(Rx)的阻抗要一樣


要把5V衰減成2.5V不是這麼簡單的事 我認為幾乎不可能


至於阻抗匹配這是電磁學、微波及天線的概念(類比)
這跟數位線沒什麼關係吧


至於你說的010101衰減大我不太懂你再說什麼 是指高頻訊號衰減大?
我對高頻衰減的印像只有在放大電路才會看到(頻率響應)
這跟線材也沒關係吧...


以上都是小弟的推論 也不太確定就是了 有請高人指導
線材雖是暴利 ,但是主題原因不在於此

因為問題在於多個通道中無限大單位個數的零與一要作出整齊劃一的動作.

而非 零變成一 一變成零那樣出錯.

當然實務就是你把你所能買到最便宜5公尺線用接頭延長兩倍
跑個1.3a規格看看會不會爆黑幕就知到了, 會爆的話就用你的小朋友添加到問題解決為止.
tommycheng wrote:
又回到以前CD-R的...(恕刪)

一般CD PLAYER很少有緩衝校錯機制
所以在"讀1次就要OK"的前提下
越好的片自然會有差異
(測過品質就知道,不可能無錯誤,通常都要透過校錯碼還原正確數據)

就好比DVD用爛片燒,放PLAYER一樣播的斷斷續續錯誤百出

但如果把CD都存到硬碟,或是有很足夠的緩衝校錯機制
那我就不相信功能正常的片子會有差(不是那種讀都讀不出的大爛片)

globelin wrote:
音響這東西是很有趣的...(恕刪)

您能確保光纖跟同軸進去之後的處理是一樣的嗎?
線路不同轉換自然有差,難保不會有品質的差異

如果是玻璃光纖跟塑膠光纖的音質有差,那就要好好研究了
因為數位傳輸,收到的就是0跟1,有沒有接收錯誤很容易比對出來


就好比現在BD的無失真音源有LPCM、Ture DD、DTS-HD
但音質還是有差,通常歸咎於壓製源不同
如果是同樣的WAV音樂檔,自己轉APE、FLAF、ALAC等
轉來轉去也不會有差異的,因為這跟ZIP、RAR這類無失真壓縮軟體一樣
要是解壓縮出來資料有變,那程式要怎麼執行?
>>如果是玻璃光纖跟塑膠光纖的音質有差,那就要好好研究了
>>因為數位傳輸,收到的就是0跟1,有沒有接收錯誤很容易比對出來
可以挑一家音響店試聽比較高檔的器材,
請他拿兩條光纖便宜的貴的試一把就知道嚕...
原本我也很鐵齒說這不可能...but.....=.= 就是有差
有人說是jitter 的原因
音響界...存在很多神奇的東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