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當初就選錯系統的關係
居然會選歐洲的DVB-T
歐洲國家每一頻道頻寬都是8MHz
台灣只有分配6MHz
應該也算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選用DVB-T卻是6MHz的系統
原本想說要賺數位財可以硬體輸出到歐洲
結果做出一個四不像的系統
台灣的地形接收環境跟日本很像
當初若選擇日本的ISDB現在也可以直接買日貨的電視了
從先前DVB-T 16QAM只能接收MPEG2機上盒無法支援H.264解碼的HD頻道
到現在DVB-T 64QAM可以解H.264的HD頻道並向下相容MPEG2
聽說第二單頻網政府為了能有更多HD頻道要使用DVB-T2系統
DVB-T2並不相容DVB-T
所以到時候現在的內建機上盒或外掛機上盒全死都不能解DVB-T2
若第一單頻網繼續使用DVB-T系統
會變成看得到第一單頻網的就看不到第二單頻網
看得到第二單頻網的也看不到第一單頻網這種荒謬的結局
為了政府失敗的數位電視政策老百姓只能不斷花錢更新機上盒(廠商應該笑著數錢了)
還有那個NCC也是很誇張
無線數位電視政策已經這樣失敗了
雖然嘴巴說有要做無線電視接收設備和有線數位電視接收設備整合在一起
但完全都沒進展嘴巴只會說說而已
一個數位電視政策搞出了好幾隻遙控器才真的是影響收視權益
數位電視機上盒年輕人還多少會用
但家中的老年人哪知道要拿哪一隻遙控器
如果第一單頻網確定是往這方向改變, 這樣覺得第二單頻網就真的應該往 DVB-T2 方向前進, 跟建立起 DVB-C2 規格的收視標準, 感覺才是往後 10 年之內, 不會跟不上時代的架構... (這的確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 光要強制這規格的實行時程, 可能最快都要到 2014 ~ 2015 年了)
如果選擇 DVB-T 的話, 那未來就幾乎賭定是一個 6 MHz 只能播送一個 H.264 HD, 跟一個 H.264 SD 的節目, 才能維持 ok 的 HD 畫質...
(H.264 HD * 2 或 H.264 HD + H264 SD * 2, 門都沒有... 就只能像現在民視那種 so so 的 HD 水準... 騙騙沒看習慣 HD 的觀眾而已...)
BSMI wrote:
7月開始就是你說的民視模式
DVB-T 64QAM 塞入1HD(初期每日試播3小時)+2SD(+1台有聲無影的廣播吧)
更慘的是那兩個還是 MPEG-2 SD ...
編碼率再怎樣省, 也不能低於 2 ~ 2.5 Mbps ...
不然根本連 SVCD 的畫質都不如...
簡單的說, 就是電視台業者當初太貪心了, 要跑 16QAM, 還要硬塞 3 個節目...
結果弄出一些沒營養, 收視率也不怎樣的充數節目...
沒在 NCC 收回之前, 也是只能繼續混水摸魚的充數一下~~
NCC 沒決心做一個可以跟日本 / 韓國比擬的架構, 大概永遠就是這副最後到死, 都不用改的萬年落後系統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