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ph_gmail wrote:Panasonic要...(恕刪) 要比畫面表現能力,oled是個可怕對手,LG跟三星要上市的oled看起來真的很棒oled目前是設備製造成本高(產量少),但材料成本低(看oled那薄度)但電漿材料成本比LCD還高20%以上,電漿在體積.耗電都比lcd跟oled差,更別說運費更多,今年電漿產能只有去年一半價格漲了1/4,除了在畫質好其他都輸不少
lordkon wrote:要比畫面表現能力,oled是個可怕對手,LG跟三星要上市的oled看起來真的很棒oled目前是設備製造成本高(產量少),但材料成本低(看oled那薄度)但電漿材料成本比LCD還高20%以上,電漿在體積.耗電都比lcd跟oled差,更別說運費更多,今年電漿產能只有去年一半價格漲了1/4,除了在畫質好其他都輸不少 電漿在體積跟耗電都比LCD差??? 拜託 知識不要停留在石器時代好不好 TH-P42ST50W看電視時的耗電量實際測試(借用小建大的影片)TH-P50GT50W的側面照(借用小建大的照片)
ahph_gmail wrote:電漿在體積跟耗電都比LCD差??? 這句話沒什麼錯啦,New Plasama 面板也只是大幅拉近電漿與液晶耗電與寬度上的差別,但是就液晶產品所能達到的省電度與厚度,電漿面板是努力追趕才能與現在一般液晶產品了不起打平,但不可否認液晶產品若以某些技術加持,還能更省電、厚度更薄。OLED 是更加恐怖,省度、薄,同時還能超越電漿的色彩表現,更能有全黑表現。只是價格與半衰期的問題,一般預估要4-5年才能追上LCD的經濟規模。
lbmnt441 wrote:明明在各大專業媒體評測都名列前茅的電漿卻在一般消費市場節節敗退,是專家與 一般消費者看的門道不同?還是純粹大者恆大的趨勢使然,可說是視聽產品史上的一門奇案了。...(恕刪) 外國人怎麼想我不知道,但在台灣多數的人想法是便宜就好.電漿沒有42吋以下的尺寸這部份的客源吃不到,而42吋以上液晶2線品牌即使是led背光大約2萬多就買的到,pana 最入門的p42ut50最少還要3萬(雖然有3d),消費者中想用最少錢買到一線名牌的人並不少(即使是家境不錯的),加上人云亦云的舊電漿垢病印象,自然不會考慮到它。變成會買電漿的是眼見為憑的人(我買p42st30時和老婆坐在燦坤一個下午,比對各家暗部細節,液晶除了sharp其他家只有慘),或是對真實色彩丶高對比有執着的行家。而這些人所能影響的巿占率很有限。
那個測試是低亮度下的耗電調高到亮度就破功oled真的是好東西,缺點太貴.壽命問題本來電漿也有一個對手,FED場發射顯示器但只有發表第一代產品就GG了目前的p電漿表現能力有比的上當年的Pioneer KURO 電漿嗎.....
一般對電視不了解的民眾買電視,預算應該是首要考量這和玩家或3C迷重視色彩表現、規格有所不同一堆40-60歲、甚至更老的,面對突飛猛進的電視所能依賴的不就電視廣告、賣場人員口沫橫飛、親友聽說牌如果要說現在PDP的耗電,那連LCD都要拖下水只能說PDP和LCD相差不多,LED當然更省只是省下的電費似乎還不夠那1、2萬的價差,當然賣場人員、廠商都不會跟你分析到底省多少(一個月省10-20元?)不過一天連看24小時有機會拼看看~!!
lordkon wrote:要比畫面表現能力,oled是個可怕對手,LG跟三星要上市的oled看起來真的很棒 身為消費者是追求最適合自己的產品,有人要的是便宜,有人要的是省電,有人要的是色彩,有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就以oled 高於電漿的色彩表現和省電,如果價格負擔的起,我應該會買來試試。
YOSHIMUNE wrote:買電漿的是眼見為憑(我買p42st30時和老婆坐在燦坤一個下午,比對各家暗部細節,液晶除了sharp其他家只有慘),或是對真實色彩丶高對比有執着的行家。所以這些人所能影響的巿占率很有限。 只有台灣松下會搞到今年電漿產品各大賣場沒有展示機,業務代表還說燦坤不展示。是啊,沒有貨源,怎麼展示?更甚者,ST50 還只有 42" 可以買,42/50" 之外,就只剩 VT50 65" 可以買,業務代表說這是參考市調公司所做調查結果的判斷......之前一直說日本人搞市場情報很強,不過從台灣松下的案例來看,不難理解為什麼日系品牌在全球市場節節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