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電影都是以1080p/24fps的格式存放,如果用1080i就會轉成1080i/60fps,經過電視的3:2 pull down轉換成1080p/60fps。用1080p會經由播放機3:2 pull down轉換成1080p/60fps再傳給電視,因此效果完全相同。如果是1080p/60fps的訓源(如遊樂器)才能看出1080i和1080p的差別。
that's in theory, p has better PQ.but seeing is believing! how many people really have such excellent vision [I have 1.5] to really distinguish i vs p in such tiny screen?ctjuang wrote:數字後面的p是代表輸...(恕刪)
前面的dvmd大大說的應該是很清楚啦現在的LCD,都是用循序掃描顯示的。只差在P的訊號可以直接輸出,I的訊號需要轉成P的訊號(可以由PLAYER做,或顯示器做)頂多是de-interlace做的不好,邊縁比較不清楚或出現掃描線。參考資料http://www.100fps.com/http://en.wikipedia.org/wiki/Deinterlacing
以前(應該這1,2年 Support 1080i deinterlace的 SoC scalar or platform (Genesis, Trident, Pixelworks等等大廠)大部份都是motion adoptive. 真正要好就要是motion compensation加上support 120hz panel (1080P@120Hz/NTSCor100Hz/PAL), 可以真正消除動態模糊及抖動, 到時你就可以發現 1080p的好處
昨天看到了120hz LCD的機種,真的覺得120hz LCD才是值得追求的東西.....如果120hz跟1080p不能兼顧,我會選120hz!實在是有明顯看得出來的差異啊~~像跑馬燈字幕這種一般deinterlace很難處理好的東西,我竟然在120hz LCD看到完美的表現,就是很平滑的移動。一般處理起來,不是字幕的字變粗糙就是會閃動,但是我看到完整而細緻的字幕非常平順的移動......真的蠻劃時代的東西.....
現在買FULL HD面板液晶電視的主要好處,應該是在觀賞靜態相片的細緻度吧...不然一堆高檔數位單眼相機拍出來的照片,不洗出來就擺在光碟中供起來,沖洗放大又都是錢,放在低解析度液晶電視瀏覽,又可惜了數位單眼相機的高解析畫質...有Full HD的液晶電視,至少顯示解析度還可以上到200萬畫素,不至於跟趙相機解析度差太多...(1920*1080像素是1336*768的兩倍...)至於提升掃描頻率,應該是在螢幕大到佔據眼睛大部分視界後,要改善收視品質的必要條件...可是...訊號源掃描頻率的改進恐怕遠比解析度提升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