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50吋4K電視+中華電信MOD 只要34999

huaiyu wrote:
奇美50吋4K電視+...(恕刪)

請問目前哪種輸入端子直接支援4K信號傳送?
顯卡支援最大解析度也不過2560X1600,
更別說第四台或無線台那種解析度只有480的信號,
只能說:英雄無用武之地!
neocavort wrote:
請問目前哪種...(恕刪)


HDMI 1.4, DisplayPort 都可以,支援的顯卡也很多。您可能要更新一下自己的資訊。
現在買4k拿來看1080,就像買很多人買2k拿來看480一樣,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喔~
4K沒有那畫質搭配也沒用

1080p有數位HD,藍光片,Ps3
多媒體檔案720P1080p去之援

現在買4K還太早
跟之前LCD32吋電視剛出來一樣
480p後來720又變1080,支援HDMI又出內建機上盒
機上盒又改可收HIHD

等4K出來在說說不定OLED搭配4K
在搭第二代的DVB-T2



〔自由時報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今年為數位電視元年,類比無線訊號發送到六月底,七月起,無線電視將全面改成數位訊號。但無線數位電視採用的是DVB-T(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 地面數位視訊廣播)技術規格,三年後新頻道卻將改採第二代的DVB-T2規格,現有的數位機上盒將無法收看新頻道的節目!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與新聞局昨天於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針對「無線電視數位轉換進度」報告。立委管碧玲質疑,現有五個無線電視頻道之外,NCC將再釋出兩張數位無線電視執照,採用DVB-T2技術規格,與現行DVB-T不同,舊的數位機上盒將無法全部收視。
NCC坦承,採用DVB-T2後,目前通用的DVB-T數位機上盒的確無法適用,但考量DVB-T2技術逐漸成世界主流,且一般機上盒的壽命為三至五年,因此仍決定改採DVB-T2,新規格三年後上路,觀眾也正好可以使用新的機上盒。
DVB-T2的頻寬大,比DVB-T至少多了五成的資料傳送量,可傳送高畫質3D影片。
點我
不過,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副總張義豐指出,MOD現有高畫質解析度的節目有七十個頻道,如果要提升到超高畫質,相當於四倍解析度,儲存格式、伺服器的能力,還有節目素材來源都是問題,而頻寬更是現行MOD的四倍以上,台灣目前還沒有這樣的節目環境。
以目前有線電視數位化進度,想在今年達到五成、明年底完成百分之百的目標,主管機關NCC都認為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想從數位化進階到「高畫質」、再進階到「超高畫質」,恐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搭配4K,120HZ,3D新規格名詞

DisplayPort 1.2規範正式公佈 性能翻番
2010-01-11 20:51:02
視頻電子標準協會(VESA)今天正式公佈了DisplayPort數位通信介面標準規範的最新1.2版本,帶來了大量全新特性,性能和規格都有大幅提升。
DisplayPort1.0發佈於2006年5月,2008年1月11日升級為1.1a版並沿用至今,剛剛公佈的1.2版則是在2009年12月22日獲得了DP工作組的最終批准。
在向下相容的基礎上,DisplayPort 1.2的主要新特性有:
1、每個通道的資料傳輸率翻番到5.4Gbps,總頻寬最高可達21.6Gbps,能大大提升顯示解析度、色深、刷新率、多顯能力,支援全高清120Hz 3D立體顯示、3840×2160×30bpp解析度、4K×2K四倍全高清解析度、高色彩範圍等等。
2、支持多流(multi-streaming),只需一根資料線即可傳輸多個獨立的未壓縮視頻和音訊流,滿足受保護內容播放和3D遊戲等高性能應用,可配置為單鏈式或者中央式。舉例來說,DP 1.1a只能支援一台顯示器設置為2560×1600 @ 60Hz,DP 1.2能支持兩台這種顯示器,或者四台1920×1200,而且都是一根線纜。
3、支援高速雙向資料傳輸,可在標準DP資料線內傳輸USB 2.0或者乙太網資料。AUX通道的最大資料傳輸率從1Mbps直接提升到720Mpbs,可滿足USB 2.0頻寬需要,支援從/向顯示器傳輸USB資料(DisplayUSB),以及標準乙太網資料。
4、支援Mini-DisplayPort迷你微型介面,適合I/O空間狹窄的超輕薄可攜式裝置。Mini-DP介面標準公佈於2009年11月份,現在屬於DP 1.2規範的一部分。
5、音訊技術增強:
- 支援音訊拷貝保護和類別代碼。
- 支援Dolby MAT、DST HD等所有藍光音訊格式,以及中國的DRA標準。
- 使用全球時間碼(GTC),支援音訊與視頻、多個音訊通道、多個音訊接收設備之間的同步協助。
6、 全高清3D立體顯示技術增強:
- 最高幀率240FPS,每隻眼120FPS。
- 3D立體傳輸格式支援:場順序(fieldsequential)、並排(side by side)、圖元隔行掃描(pixel interleaved)、雙介面(dual interface)、堆疊(stacked)。
- 3D立體顯示相容性:Mono、Stereo、3D Glasses
KaitoKid wrote:
HDMI 1.4, ...(恕刪)

現在1920X1080標準為60Hz,
而4096×2160標準為24Hz?
不知道這60Hz跟24Hz用在顯示器上差別在哪裡?
如果降到12Hz
大概可以支援到8K?
neocavort wrote:
現在1920X108...(恕刪)


HDMI 1.4 可以支援到 3840 × 2160 @ 30 Hz
DisplayPort 1.2 可以支援到 3840 × 2160 @ 60 Hz

這些查 WIKI 都有。

PS. 奇美這台上面當然是沒有搭載 DisplayPort
不喜歡?就不要看啊!
有什麼意義拉

有電視沒影片 是有屁用歐

腦子壞了才去買4K電視

還是有人要拿4K電視來打電動?

-------------------------------------

隔壁論壇說這台奇美電視

是大陸廠商製的貼牌機

所以也不是奇美的機子
台灣永遠落入這樣的循環:收視者:沒有節目,不買電視。電視台:沒有電視,播給誰看?

就這樣,台灣上一波電視革命1080i的HDTV比日本慢了17年,比南韓慢了6年;比中國慢了2年;現在南韓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要播4K電視頻道(據說要比日本早半年);日本是預計明年年中播出4K電視頻道。大家要台灣在這波4K電視頻道的發展中慢幾年.....

各國HDTV開播時間:
日本:1991年12月、南韓:2002年3月、新加坡:2006年6月、中國大陸:2006年9月、香港:2007年9月、泰國:2007年10月、澳門:2007年12月。

台灣公共電視在2008年2月才開使試播HDTV頻道。
nvf wrote:
台灣永遠落入這樣的循...(恕刪)


電視台不播誰要買阿

你買了液晶電視幾年了 有HD無線5台可以看了嗎?

電視台不會因為你買液晶電視有HD

更不會因為你買4K電視有4K訊號

別傻了好嗎?

政府不主動推動 一輩子也看不到4K

不然你以為日本韓國是自己電視台要轉播4K歐

還不是政府推動的

台灣只會推動路平專案阿 繼續挖馬路
搭60吋比較實在................


50吋--4k............搞屁阿....現在連4k影片的來源少之又少.....買這幹馬


我也相信...你來問這問題........絕對沒看過4k的影片


1080p就很夠用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