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一下 關於全面數位化問題

antiver wrote:
所以勒~
被呼弄 = 可能利益受損可能被A錢! ... 不然要被呼弄啥子~
so...
現在是誰的資訊可能會A傳統用家的錢勒?
是說類比天線收沒訊號沒得看,要用數位天線才行,這既成的事實會A錢 ?~
還是就聽信業者說啥粉快傳統有線就沒得看了~
然後趕快加錢換裝數位機上盒來用$$$ ~ = 可能被呼弄被A錢!
然後還可能正中下懷選了許多隨選付費的頻道或節目來看$$$(甚至可能包含不熟誤定誤選)~ = 可能被呼弄被A錢...更多錢!
所以,看來真明顯,許多業者還真可能就是在靠呼弄得利阿!... ...(恕刪)


1.
2樓網友終於知道了類比無線訊號已經收起來的事實,現在要看無線只能接收數位訊號,
但是無線數位訊號也要有天線 or CRT數位電視盒才能接收,而這條無線數位訊號天線
or CRT數位電視盒對於不會弄的消費者來說也是要多付出幾百元才能看的。
這條多付出的錢(無線訊號數位天線 or CRT數位電視盒),依照你的解讀邏輯,無線
類比訊號一停,這筆設備錢也該算在電視盒廠商在A錢,還是政府在呼龍了!

2.
數位機上盒是中文介面,在下訂前會顯示金額條款,需要確認再確認選項,訂購有警示
,除非你不識字,不然都是為反對而反對罷了,而且有線/IPTV的遊戲規則是世界皆同的。
該抱怨的不是遊戲規則,而是台灣競爭少,頻道商自由度不夠,NCC不幫助,使得消費者
取得的頻道資源不對稱。

3.
類比停掉,訊號全面數位化,這也是世界趨勢,有線/IPTV使用者付費也是國外常見的
遊戲規則,數位分接也要錢,因此解讀為呼龍與A錢實在有失偏頗。
而有線/IPTV能提供什麼樣的頻道,什麼樣的電影,什麼樣的節目內容,頻道商的自由,
能否自由選擇搭配才是值得探討,而不是只要光見到設備多了台IPTV就為了反對而反對。
廠商推銷多半怎摸宣傳引君入甕,相信許多大大都知道甚至遇過,常常像不像A錢手法各自心裡有數...

事現實就是這樣的方式最大的收效益就是有線業者會有許多的附加收益,相較於不會有付費節目可選一個月不變的固定月費來說~

但畢竟現在有更多管道的HD訊源選擇,粉多時候確實不定要被辦了所謂升級數位機盒方案才能有好看的給迷思了!

so, 辦了不一定會繳更貴許多,但若確實因此辦了是多繳錢卻又發現實際沒到需求,像是根本不用也沒差的情況等等...

那對這些個用家用戶來說, 就真像是被呼弄了,被A了的fu!!
我們這邊基本上是強迫裝機上盒 工程師就整條巷子一家一家裝 也沒辦法拒絕
的確裝了機上盒的影像的確清晰 而吃類比訊號的其他台電視就差一截了
但是基上盒的操作還是不如直接操作電視來的快速 延遲感很重
假設全數位化之後未來的收費不知道是依原來的一戶一收 還是變成一機一收呢??
以廠商”效益”最後不是一機一收就是頂多放寬到兩機一收吧!~ ...

就看政府/廠商決定怎摸優惠妳而定!

因為全面之後就可以不用管所謂的小眾聲音了?~

最麻煩最沒優惠最... 都是這些所謂的不合群的該承受的!

幹嘛全面了妳還不裝? 幹嘛像是大家都裝了(不管自願or被迫~) 妳還不好好配合??~

... 想到 ETC 了沒??? ...

妳覺得該是怎摸對用戶方便有利的作法,要不沒有要不就慢慢來被推著改~ 還好已經搞掉了那大紅外線礙眼的機子~~

結果現在偶家還是沒貼eTag~ 但之前也算妥協了,加入啥裸奔方案的儲值車牌辨識扣款法! 就是沒優惠+還要5元手續費罷~

反正少用,啥都不用貼但一直還是算合法衝ETC道,現在也一樣在”列管“裡~

偶們叫它“爽奔專案” ! haha!! ... (現在可是不能申請這案了阿! 已經像算是威IP用戶才有的享受呢~~#^$€{]¥¥¥]])

最多報是有15萬台這方案讓遠通衝了不少使用率~ 現在“聽說”宣傳只剩2萬台了... 金也嗎?~

但像這樣的釘子戶就是說不準幾時它全面不管了~ ...

反正就跟電視系統那樣道理,就是全面了,最終她說了算! 其它像妳我等的聲音... 只是參考~~


MuraiMizuki wrote:我們這邊基本上是強迫裝機上盒 工程師就整
MuraiMizuki wrote:
我們這邊基本上是強迫裝機上盒 工程師就整條巷子一家一家裝 也沒辦法拒絕
的確裝了機上盒的影像的確清晰 而吃類比訊號的其他台電視就差一截了
但是基上盒的操作還是不如直接操作電視來的快速 延遲感很重
假設全數位化之後未來的收費不知道是依原來的一戶一收 還是變成一機一收呢??
...(恕刪)


政府政令全面數位化後,收視月租費是否變為一機一收只能未知去揣測
,但是可以確定過去有線電視如房屋稅一樣一戶一收條款已經行之20年。

第三條:
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以下簡稱系統經營者)之基本頻道
收視費用每戶每月以新臺幣(以下同)六百元為上限。
系統經營者不得對同戶分機另外收基本頻道收視費用。

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收費標準
所以如果系統業者有違背的話,分機有被多收月租費的,就向NCC檢舉吧!

繼續揣測下去,如果未來政府政令突然改為一機一收,也要看怎麼算價格。
全面數位化後,以戶計價普遍對於一家四口還是比較划算,就是維持原樣。
但對於單身一個人自己住卻要負擔一戶的計價就比較吃虧,若是以機計價
對於這類消費者或許會比較有利。
例如:預設一戶四口四分機算最高上限計價,若單身則只算25%的費用,
   不過這個是理想,就算未來一機一收,價格上限也要由NCC管制。

目前中華電信MOD每個月付 + 第二台89元 + 第三台89元 + 第四台89元。
凱擘則硬體一次性收費 + 第二台500元 + 第三台500元 + 第四台500元。

中華電信:MOD適用的是電信法,所以適用於每月一機一收,以後NCC會
     修法加強讓MOD也適用於有線電視法。
凱擘系統:硬體不見得是一台500元,前面有人的地區是每一台300元。
     有些地區業者有第二台數位機上盒也免費的方案。

若全面數位化後一機一收價格不合理,甚至以倍數加價,勢必造成民眾
強烈反彈,消費者能選擇出走潮拒看潮,讓新世代的數位收視市場重新
洗牌,未來收視不是獨門生意,只是卡在現階段頻道商不自由,消費者
要自由就要讓市場全面數位化,而非阻礙台灣收視全面數位化。
(以下會提到)

就像20年前的任天堂因高壓政策與高利潤手段,壓得第三廠(樁腳)與
消費者喘不過氣來,使得第三廠(樁腳)與消費者在新世代選擇了策略
較為開放也比較注重消費者的Sony。
(PS.只是後來Sony成為市場龍頭後,也犯了跟任天堂一樣的大頭症。)

---------------------------------

民國106年有線電視的吃到飽方案,會改為分組選擇性的收費,就是收視
基本費200元普及組,再選搭A、B、C組各100元~130元,最高上限不得
超過500元,也就是說消費不見得是500元,若單點頻道價格未知。

不過支持吃到飽方案的元凶之一,其實也是頻道商,三立、TVBS、東森。
因為部分尾端的垃圾台會邊緣化,收視率會弱化掉,廣告價格也不好談。
同時拍攝HD節目的成本與時間是SD節目的三倍,很多處在邊緣的電視台
根本就無力提升HD,當然繼續扯消費者選購收視的後腿。

數位化未來的目的,系統頻道空間可以增加到500個以上,也會由系統商
主宰通路強制搭配,改變由消費者優先。

更重要的是,未來頻道只要取得了執照,就能取得跟系統業者的議約權,
如果系統業者故意刁難,不跟頻道業者「善意協商」,NCC會介入調處,
進一步機構化及制度化,保障公平上下架機制。

所以,有線電視霸佔的頻道,數位化後也更有機會跳槽到中華電信MOD,
也總比現況不自由的體制好。

全面數位化:
頻道拆開算,系統商少錢,因為就無法吃到飽賺,消費者有了控制權。
頻道拆開算,頻道商少錢,因為弱頻道被邊緣化,強頻道收視率弱化。
以戶單位算,系統商多錢,因為需要硬體機上盒,政府規定一台免費。
以戶單位算,頻道商少錢,因為頻道購買量少了,收視廣告費也少了。
以機單位算,系統商多錢,因為私接戶露出原型,分機可能增加月租。
以機單位算,頻道商少錢,因為收視比以往少了,收視廣告費也少了。
頻道自由化,能去蕪存菁,消費者可以淘汰爛台,頻道商跨平台提升。
不過以機計價也只是揣測,未來是否成形還是要由NCC定奪遊戲規則。

其實現階段會選擇有線電視的使用者,多半都知道較貴的事實,但家中
比較喜歡它既有的頻道,與老一輩使用習慣,甚至很多家庭映像管電視
也還沒淘汰,也只能依靠電視頻道的喜愛程度來選擇系統業者,這也是
現況無法改變的窘境。

有線電視最大的籌碼就是緯來、東森、中天、八大、三立,這些基本上
很難跳槽,HBO也很難跳槽。但是日本台、兒童台、綜藝類、談話性節目
就比較有機會了。

現在要看有線電視才有的頻道,付出這筆500元是沒得選擇的選擇,全面
數位化以後,有了淘汰機制,頻道商與系統業者要賺這500元,就要提供
更好的東西才能賺這500元,否則頻道商自由以後跨平台到其它業者系統
就會越來越強。


GAMEMAD wrote:
而各家數位電視機大廠(如:松下、SONY),為何都沒內建數位有線訊號視訊盒?

政府官方說法是:
讓消費者電視收視多些選擇,即:凱擘集團旗下有線電視 or 中華電信MOD
以防止某些業者獨佔市場,所以才沒讓數位有線視訊盒統一內建於數位電視機內。
(數位電視機,即俗稱的:LCD與PDP)。

而看似競爭才有進步,但NCC也承認凱擘也在杯葛其它系統商,不讓頻道商自由的
選擇去MOD。(杯葛某些頻道無法到MOD,消費者選擇性不自由)

NCC卻不管管這不合理的市場機制,NCC只管香吉士有沒有抽菸(打馬賽克),NCC
只管雞排妹有沒有露乳溝(打馬賽克)。

正確的說法是
政府早期沒想到
(心思在別地方)
等到想到時已來不及了
(各家都已採購自己的機上盒
要統一格式勢必造成虧損
金主不會同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