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辛苦 抗爭之下... 換來的結果 只是 差強人意...
但是 對於 長時間來 被刻意呼巄的 蝦米們 來說... 真的是 上了 一堂課....
也讓 我真的 大開眼界....
原來 在台灣.... 蝦米的價值 是那麼 的 不值 與 薄弱...
在美日市場 ... 廠商這樣的 錯誤 是不被允許的... 消費者的權益才是真正 大於 廠商的...
這些"錯誤" 在美日市場 是會讓一間公司 在市場上的誠信全失 永無翻身之日的...
我個人認為... 新禾的說辭 讓我覺得不齒... 讓我覺得 新禾所謂的錯誤 ... 基本上是內部默認與允許的...
豈是 一句 刊登錯誤... 就可以了事的... 難不成 貴公司的 PM 沒注意到 (沒注意到 又怎會當作 銷售上的功能重點)
還是 新禾內部 的管理鬆散 所造成 ???
TOSHIBA 本身在電視技術上 就是只有 強在影像處理晶片技術上而已...
拿一顆 濫竽 就來 呼巄 小蝦米.... (個人重申不是指 G的晶片不好... )
不就等於 欺瞞 消費者 TOSHIBA本身的 真正價值 嗎?
(TOSHIBA的 真正價值核心 不就是 那顆晶片 ?.... 心臟 換掉了 ... 宣傳手法上 還在強調 ... 就是欺瞞)
(本來 蓄意欺瞞之廣宣本來就是 "廣告不實"... 誤刊 或許 是不小心地... 但是 寫那個切結書的心態 又做何解釋呢? )
maxyu wrote:
但是就我所...(恕刪)
================
咳咳...非吐槽, 有圖有真相
飛利浦 台灣機種 應該是由廣達 和 BenQ/Qisda 代工
用料應該不比這兩家代工的其他廠牌或是 own brand 差到哪裡去
SONY 台灣機種 由偉創 和 冠捷代工, 應該是接收當初台達電做的 ATI
的部份, AUO 面板
Panasonic 由台灣松下(台松) 自行研發, 也是外包給台松支持的 design house
So...都是出自台灣 RD 的手, 基本上應該是大同小異吧
看看畫質, I/O 看是不是符合需求, 確認一下保固誰長應該就差不多了
個人覺得 Trident 的畫質相當好, NXP 的也不錯, 再搭配上 IPS 的面板, 幾乎可以
說是超高畫質, BOM cost 個人初算大概是 Mstar 的兩倍, 國內設計廠商限於 $$,
台灣市場上似乎找不到這樣的組合, 殘念
我想每個日系品牌我們也應該要住意到這次的問題
其實看看價錢我們也應該可以猜想到
不可能跟日規是一樣的
DM這部份真的是代理商的問題
代理商絕不會把每一商品都拆開來用什麼料
問題我想是出在台灣代理商PM跟日本之間
消費行為是衝動念頭下做去執行的結果
往往看到大標題 商品特色 考慮價錢跟其他機種
划不划算之後就買了 但是真的如標題上所言的嗎???
我很懷疑日本品牌在台灣上市的商品
當中所下的任何一個行銷商品特色相關標題 當中真實性!!
USER感覺值不值得 有沒有誤導 ........絕對有
323000G規格 效果其實不差
但在我們心中值多少價錢 絕不是訂價38900元讓我們乖乖掏錢出來
我自己差一點就買下去 差點花高價入手
我在等降價 因為看起來還是這一台我自己比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