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 wrote:
日本 VIERA 電...(恕刪)
水云兄,關於電漿電力的部份,去年不是就有人跟你講解了嗎?(我也是爬文才看到這篇)
國際牌電漿新機種TH-P42ST30W
每次提到電力,電漿比液晶耗電是一定的。
不管它再怎麼進步,功耗總是輸給液晶,更別說液晶後來改用側光式LED發光更省電方案。
但是,怎麼不看官網公佈的-年間消費電力-呢?
這樣才不會有失公平,讓電漿這部份輸也輸的甘心。
TH-P42GT5
年間消費電力量:120 kWh/年
TH-L42DT5(側光式LED)
年間消費電力量:92 kWh/年
你貼的Panasonic這兩個連結,年間耗電量相差28 kWh/年,兩者一年下來電漿較耗電約3成。
一度電算4元好了,一年也才多耗112元,換來的是無漏光,無殘影,極致黑,動態順暢
,耐久看,柔和不刺眼,電玩遊戲沒有液晶Input Lag問題。
液晶雖然也能極致黑,但條件是直下式 + 多區域控光 + 四原色
但是,液晶要達到與電漿相近程度唯有直下式發光,而直下式發光耗電量又高於側光式不少
,這還不談今年液晶之王Sharp Elite Pro-X5FD建議售價比Panasonic VT50W貴。
而今年Panasonic液晶都是側光式,沒有直下式。
另外,再看看官方DM最下方
所謂定格消費電力,指的本來就是電漿在實驗室,以全白畫面最耗電狀態,所算出來最高數字。
同樣的,面板10萬小時壽命也都是實驗室算出的,薄型電視有誰能撐30年,多的是2年過保就壞的。


液晶發光原理基本上是恆亮,所以物體移動視覺暫留(殘影)較為明顯,耗電量也較為平均。
電漿則是自發光,耗電是浮動的,耗電高峰在全白畫面,全黑則最省電,端看使用者的畫面。
電漿的確比較耗電,但也不是每次都只拿定格最大消費電力(全白畫面)來比。
當然,如果有人電漿一年四季都只看全白畫面,那我也甘拜下風了.....

antiver wrote:
就算不排除在外,還有幾家有電漿可選勒???...
難道一種電器變成就特定廠家供應,變成沒啥選擇~
它還有長期未來性? 效益性? 經濟性?~
誰想只被特定品牌綁住?...
現實阿~ hoho...
...(恕刪)
電漿、CCFL發光LCD、LED發光的LCD、OLED
對我來說,它們都是-薄型電視範疇-
只是原理不同,所走向的分支,但仍不脫-薄型電視範疇-
長期未來性? 效益性? 經濟性?
這是商人在講的
-----------------------------------------
一、使用者本質:
電視機,不像TV-Game市場一樣,需要每週4更新一次遊戲軟體,
靠著持續性的新款遊戲來鞏固,並支撐電玩主機的生命與週期。
使得每次世代購入新電玩主機,使用者需要去看主機未來性,存在不少投資風險。
例如:Dreamcast、Neo Geo Pocket等
非主流主機一提早退出市場,等於沒新遊戲玩的窘境。
然而電視機不同,一買回來基本上就是買斷,頂多Smart定期更新節目運用
,後續的支撐靠的是保固,直到過保電視掛掉也算是職責已盡。
只要電視還沒壞,節目電影一樣照看,遊戲一樣照打。
------------------------------------------
二、在商言商:
廠商在獲利低的情況下,自然是酌量減輕獲利少的商品。
只是,在OLED良率與價格仍未達到主流市場之前,還是有幾年路要走。
在這幾年之間,倒不如及時行樂,選擇當下技術已經成熟,且CP值高的
薄型電視LCD、PDP。
PDP走到今天只剩小眾市場,但還不到滅絕地步,
起碼三星放棄CCFL,妙的是三星卻沒放棄PDP。
現階段來說,若是電漿退出市場,對整個薄型電視來說並非好事,
哪天市場上只剩下液晶一枝獨秀,我們消費者只會少許多選擇性。
市面上,側光式LED雖然是主流,但都以中低階為主。
而純正高階直下式LED(多區域控光、RGB LED發光、四原色等等)
將來,消費者想要以中低價位(3萬多)買到相當於液晶中高階畫質,
若電漿消失,那麼此階段CP值的薄型電視,選擇性相對也少了許多。
同尺寸同價位下,電漿的表現普遍還是優於液晶。(指全球價格與市場)
不僅如此,電漿消失的那天,整體薄型電視每個層次階段的價格,選擇性相對也會變少。
當然,電漿一直有強項是無可取代,使得沒產電漿的商人只能抓準其弱項放大。
畢竟電漿快快退場,對沒產電漿的商人來說,也少一個畫質不錯的產品搶市場。
電漿遲早有一天會退出市場,OLED許多優勢(輕薄、節能、極致黑)
等個幾年OLED價格壓下來總有一天取代PDP,取代LCD也勢在必行。
但就算未來OLED能終結LCD與PDP,不過OLED依舊與PDP一樣是自發光,
看看PDP最初就有遠見的堅持自發光。
結果液晶繞了這麼一大圈,辛苦多年研發的120HZ、240HZ、480HZ減少殘影
,還有區域控光減少漏光、終究一樣被自發光所取代。
------------------------------------------
三、最後:
我們終究只是消費者,就算會去在乎電視機的未來,頂多就是擔心電漿若退出市場
,擔心沒有零件可維修的後顧之憂。
但也別想太多,在高畫質版也有消費者的液晶仍在保固期內,卻沒零件可修的案例...
過保故障也要看壞哪裡,若是壞面板,維修價接近8成新機價,乾脆還是買新機划算。
Panasonic電漿全機3年保固,面板5年保固
保固能更長的廠,只有VIZIO部分全機5保固,但即便有5年保固也不見得有零件可修...
液晶保固內,卻無零件可修的例子...(抱歉,借轉)
在保固期限內故障,卻無零件可修,那麼就要看廠商是否負責。
有的廠商願意換舊款機,或是貼錢換新機。
但不管是LCD還是PDP,就算仍在保固期限之內,也要有廠商無零件可修的最壞打算。
更何況,現在還有許多液晶保固只有2年,2年過保就壞的。
現階段就先順其自然,別想太多!會選擇電漿的,我想都已經看清了。
我在買電漿之前爬了很多文,爬到2008年舊文就有人在說電漿快玩完了,
結果今天2012年電漿都還沒退場,反倒是三星的CCFL已經先退場了。
消費者買台PDP再撐個3~5年,撐到OLED符合大眾所需之價格與良率,
那麼PDP也算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自發光薄型電視留下一段歷史。
antiver wrote:
電視界的蘋果是誰?
有誰是電視界的蘋果??
&就連小小的台灣每年都有破50萬台的電視銷售,在妳沒買電視的這幾年,年年上演, 這些需求都在不斷的選擇!
如果妳的選擇如此有份量,電漿應該不會是現在這景況吧~(恕刪)
電視界的確沒有蘋果
就算有,也不會是SONY
不過電漿好不好不在我想討論的範圍
我只對未來性,效益性,經濟性有意見
到底是在買電視還是在買股票/房地產?
"被特定品牌綁住"就更有趣了
我家有一台SONY 18"看了30年
它壞掉我家也沒被綁住,選了TOSHIBA
TOSHIBA看了11年壞掉,還是沒被綁住
選了LG(因為家人不肯幫忙出,P牌電漿超出我預算)
我就不懂買個電視到底會被綁住什麼了?
其餘我想講的都被GAMEPAD兄說完了
以現在 LCD TV 採用 LED 當背光源的狀況, 其實還有再進化 & cost-down 的空間...
當 EL 背光源的壽命可以跟 LED 匹敵, 成本可以抵過 LED + 擴散模 + 導光板時, LCD TV 的面板, 就會再回到全直下式照明的設計, 薄度還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用 50mm x 50mm or 100mm x 100mm 拼起來的 EL 背光照明, 一樣可以玩區域控光...
當然 LCD 顯示方式, 不管背光源再怎樣改變, 天生就不容易達到 CRT / PDP 可以呈現的色彩 & 畫質水準, 廠商要花很多功夫, 做一堆脫褲子放屁的設計, 才能掩飾缺陷 & 提升到其他顯示技術的水準...
對於已經習慣以往 CRT / PDP 畫質水準, 想要改買 LCD 機種的人, 意思就是請大家多花錢買單, 才能買到想要的~~~
小惡魔市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