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和特點[編輯]
IPS型與TN型都是使用TN液晶,兩者不同的特徵是施加於液晶分子的電場不同: 跟TN液晶及VA液晶上下平行配置兩塊導電板的方式不同,IPS液晶的電極和液晶處於一個平面(即電場平行於液晶平面)。開路狀態光線無法通過,迴路接通液晶分子扭轉光線發生雙折射透過液晶平面。由於電極和液晶處於同一平面所以沒有方向性,能得到上下左右178度的視角。
但IPS液晶的對比度不如VA液晶,所以顏色不如VA液晶艷麗。同時色溫偏低,有偏黃傾向,例如iPhone就有IPS天生特有的黃屏問題、採用相似技術的行動電話螢幕也是如此,需要專用補正電路。在三種液晶技術中,IPS液晶也是時滯響應最慢的,在顯示快速變化的圖像時會產生拖影,因此相對於顯示變化快的電視節目,較適合運用於顯示變化慢且對色彩還原要求高的電腦圖像。此外IPS液晶表面較硬,不會因受到壓力引起色差變化,所以成為高級觸控螢幕的首選,而如前所述的蘋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均使用了IPS液晶,因此一般人所感受的iPhone螢幕的優缺點,其實也就是IPS技術的優缺點的展現。
參考看看維基上'對於ips技術的敘述 不見得100%都認同正確
但是 至少這是基礎的一些認識
ips技術是日立為主的技術, 其他家日本公司有參與共同開發
生產技術後來才授權給lg 有開示技術 合作才能後續開發跟生產
泰山1984 wrote:
量子點的面版和OLED...除了價格不說目前OLED還有什麼缺點不及量子點電視呢?(恕刪)
現在的OLED TV 不像手機是使用真正的 RGB OLED直接發光,而是使用 白光OLED 搭配彩色濾光片 去產生RGB三原色.
OLED最大峰值亮度 不如 LCD LED背光高到上千nits
OLED的色域不如 量子點LCD
oled的先天缺陷
RGBW IPS 4K M+ 就是LG 為了costdown 背光LED模組 成本,搶佔中低價4K市場市佔率的產品...
既然是為costdown而誕生, 自然畫質上有所犧牲
.
LG 靠這種 廉價的 RGBW 4K M+ 面板的確搶佔了 全球很多4K市場,成為4K面板全球銷售冠軍,原本只在中國的二線品牌主推 低價RGBW 4K,今年擴大推廣到全球各大市場, 讓韓國三星和台灣業者恨的牙癢癢,很多消費者看到LG品牌,又是4K,價格又低廉許多...自然就掏腰包買了...反正一般人也不太注意到畫質,總以為電影畫面暗暗,細節看不清楚是正常的.
LG真的很厲害,懂得如何取巧變通..超越競爭對手.
別人RGB OLED TV無法量產,LG 就搞個 白光OLED +彩色濾光片的變通方式.
別人 RGB 4K TV 背光成本居高不下時, LG就搞出 RGBW 節省LED數量,背光成本.
除了良率由65%要進步到80%以上(比對lcd)需要改善之外
據我所知 重要在材料均勻度上 越大片面積越不好控制,影響良率
當然 透過選別 可以分出不同等級的分佈均勻度 這樣有些面板等級出現
在lcd上 也有同樣問題 除了壞點之外 常看到mura或其他光源分佈 顯色不均等次級問題,
沒有那麼好解決, 只有靠廠商出貨品管, 以及售後保固, 這些比規格看不出 沒用
lg生產地點 : 可以看看可能的地點
http://oled-news.blogspot.tw/2015/11/lg-displayp10oled.html
LG Display今年確立了OLED將是公司未來的發展重心,並於今年八月宣佈,在未來三年內將投資10兆韓圓(約85億美金)於OLED產線上。
今日LG Display更明確地揭露了未來的計畫:LGD將在坡州(Paju)現有的P9廠旁新建P10工廠,目的是為了要提供次世代的OLED產能,而瞄準的商品包含各種尺寸,從大尺寸的電視,到小尺寸的手機或是智慧型手錶都是設定目標。
P9廠是8.5代的生產線,而P10支援的面板世代目前仍未知,但可確定的是一定比P9更大。考慮中國的BOE已投資10.5代線,華星光電也傳聞將投資11代線,外界猜測LGD新的P10或許也有機會是11代線的尺寸。
目前唯一透露的是P10廠的廠房大小-382 公尺 x 265 公尺,約為14個足球場的大小,且廠房高度最高會來到100公尺,超過30層樓高。P10廠內同時會新建9代或9代以上的OLED電視生產線,另外還會有較小尺寸的可繞式OLED生產線。
初期LGD會先投入1.84兆韓元(約為15.9億美金),用於廠區整地、水電氣佈線等基礎設施以及無塵室的興建,後續會再視客戶及市場的需求,定案將投資的生產機台尺寸,持續投入資金。預計整座P10廠的總投資就將超過今年八月宣佈要在三年內投入OLED領域的10兆韓圓。
韓系面板廠商近來對OLED投資力道加大,除了P10廠外,LG之前已先投資1兆韓元於原有的龜尾工廠內,設立一條6代的可繞式OLED產線,月產能為7500片,預計2017年上半就能量產。Samsung本月也宣佈停掉在韓國天安市的LCD五代線,並變賣生產設備,該廠區預計改投入OLED生產。Samsung Display今年二月也曾表示要在三年內投資4兆韓元(約36億美金)於OLED產線上。
雖然韓廠在OLED上的投資不手軟,但這背後其實也有韓國政府的支持。韓國已把OLED視為國家重要技術,本月韓國政府宣佈將免除OLED的生產設備的進口關稅,另外OLED研發的投資將享有20%的稅額減免。
量子點LED還是擺脫不了濾光層和背光層.所以液晶有的缺點(對比.高動態.可視角.側光式)量子點LED都一樣繼承

量子點的色域和色準的確可以做到比OLED好 但拿得出幾台...?
目前台規的LED KS9800 目前台灣正式販售的尺寸78和88吋要價34.9萬和79.9萬 低一階的KS9000 65吋要17萬
而且台灣的KS9800實際上是美規KS9500採用Edge-lit LED
國外的那台UE9500 = 美規KS9800是Full Array Direct LED (真正比的是這台..台灣沒有.水貨商也看不到)
OLED 65"B6T 17萬
OLED 65"E6T 目前只有官方22.9萬的售價 實際不知道
目前也只有三星這台美規9800有能力在HDR的表現下不輸給E6
但光用價格來看要買頂規機種個人是不會買液晶就是了...
液晶的缺點依然存在
這跟當年電漿VS液晶根本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