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welcome wrote:
前幾天買了一台 49...(恕刪)
你的實驗跟結論,根本是兩回事阿....

你的實驗是
在"當電腦繪圖用",去看一個基本像素點
在相同的螢幕尺寸的前提下,解析度越高,也就是每個像素點就會越小
你想看清"毎個像素"時,距離就要更近
但拿來當電視觀看影片/相片時,是另一回事
很少人會去把影片放大放大在放大來看細節吧?
通常都是看"整體影像"的清晰度
在相同的螢幕尺寸的前提下,解析度越高,整體影像就更"清楚"
最簡單的方式
你說你的螢幕是4K對吧?!
去youtube上搜尋"4k",就會跳出一堆4k影片
你分別把影片改成240p/720p/1080p/2k/4k,選擇用全螢幕來觀看
你就知道高畫值的意義是什麼
另外,剛剛上面講的,我都有寫一個前提: 相同螢幕尺寸下
而發展高解析度另一個目的則是 "加大螢幕尺寸"
如果一個30吋的電視跟一個60吋電視,解析度都是1080P
那60吋的觀看感受就是個悲劇 (對比於30吋)
要讓60吋的影像看起來像30吋那麼細緻,就要提高解析度
但解析度多高以後人眼沒辦法分辨?
毎個人觀看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就我個人而言,因為我有玩相機,會放大來檢視/修圖
相較於主流相機一般都是16M/24M起跳,4K(8M)其實不太夠
所以你覺得8k沒意義? 那是因為你的應用方式不需要
不代表別人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