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機種一套鐵件和外殼 模具開發費要幾千萬,甚至上億, 台灣業者的市場太小,無法分攤這麼貴的模具成本, 大陸業者經濟規模大,很容易就攤銷掉模具費用. 全球彩電市場已經低價化,台灣品牌非得找 經濟規模夠大的大陸業者代工,才有辦法生存.
連 日本老字號的彩電品牌 Toshiba 都經營不下去,去年老早把電視部門和品牌業務 賣給了大陸海信.
電視裡面的IC和電源零件,來自聯發科晨星等業者, 台灣彩電品牌一個月只賣那幾台,用沒幾顆IC, 很難叫的動 聯發科來幫忙寫 FW, 非得像 TCL,海信這種市場規模,才能叫得動 聯發科等業者.
台灣品牌若仍堅持自我開發,那整個研發或技術規格時程鐵定遠遠落後市場上其他競爭者.
現在大陸面板的全球市佔率超過 5成,以後在台灣買到的電視,可能已非過去常見的 韓國或台灣面板,可能大多是大陸面板.
大陸的10.5代廠瘋狂擴建,還有政府高額補貼,協助大陸面板低價傾銷搶市, 連三星都在逐漸關廠退出 LCD生產了,今年以後, 全球65吋和75吋的電視,可能超過一半是大陸 京東方IPS 或華星光電 VA 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