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LED 最接近 OLED的,目前選 三星QN90A
如果可以等,幾個月後進來的TCL C935是TCL最新第三代面板,參數比QN90A漂亮,而TCL現有的C825跟未來的C835不是一個檔次,C835好很多(參考陸版Q10E)。
OLED/Mini LED/Micro LED 優勢各有不同,而所謂 量子電視,各家說法不同,要注意!!
打遊戲選 OLED
長期開電視如追劇的選Mini LED
做看板的選 Micro LED
另外QLED跟Mini LED不是一個級別的東西,QLED就是個過渡商品,LCD的升級品
選Mini LED 亮度跟分區控光數很重要,台灣目前性價比的是 飛利浦 65PML9506,不是便宜的TCL 65C825 ? 因為分區控光前者是1080,後者是160。
如果有人要等C935,優勢在75吋(1920分區控光),要買65吋的(1080分區控光) 倒不如選 65PML9506現在就有(有新任體更新改善很多),差別在於亮度沒C935高。
最後,重要的是 : 如選Mini LED ,建議是VA面板,因為 IPS面板會有光暈~很重, OLED是自發光體壽命不如LCD,而Mini LED優勢在於壽命大於LCD
-------------------------------------------------------------
06/20
今天購買 飛利浦 65PML9506到位,若差很大(如果你是看慣SONY/三星的人),看1080P顆粒蠻粗的,看有線電視黑頻兩次,已經換過一條線.....不過這台亮度/聲音都不錯還有情景燈,但請慎選
tommylin1388 wrote:
另外QLED跟Mini LED不是一個級別的東西,QLED就是個過渡商品,LCD的升級品...(恕刪)
目前市售電視的面板技術只有LCD跟OLED兩種而已,其他分枝都是這兩個面板技術的升級,但許多面板特性的優缺點都會繼承。MicroLED技術尚未成熟亦未量產故不予以討論。
LCD不論什麼種類都是需要使用背光光源透過無法自體發光的液晶層達到顯像效果。QLED是LCD提昇廣色域的技術之一,從三星主打後廣泛使用在許多電視廠牌。它的原理是在面板和背光層之間夾著一層量子膜層,坊間比較常看到的QLED是使用黃色量子膜加上藍色LED背光。這會讓光波較為集中在紅藍綠三個特定波長上,而不是像一般白光波長是混亂分散在整個可見光譜。但也有像Sony和LG使用其他材質的透光膜層或者背光光源一樣也能達到類似的色域覆蓋率。一台電視是否使用QLED廣色域技術跟是否使用miniLED背光模組(BLU)完全是兩回事情。
LCD的背光技術從傳統CCFL燈管進化到LED燈珠,再從側光式排列進化成直下式,達到可以區域性的控制背光程度,一直到現在miniLED是將背光LED燈珠極小化。miniLED其實還是傳統直下式區域控光(FALD)電視的延伸,並不代表一定會比FALD表現還來的好。目前的miniLED也無法作到毎小顆就是一個分區,很多miniLED電視的各小分區甚至比單顆傳統LED燈珠照明覆蓋面積還大,而部份使用傳統LED燈珠的FALD機種像Sony Z9J和三星Q90T至今仍表現仍勝過大部分的miniLED電視。miniLED背光模組允許電視能達成更高分區數,進一步拉高對比度,但現實生活上會造成驅動IC成本增加以及控光運算複雜程度直線上升,而實質邊際效益卻是遞減,造成高階miniLED價格反而不如OLED有競爭力。LCD電視最大的優勢是亮度,對於高亮度場景會比OLED來的有感,HDR會比較接近像3D電視那種畫面 "pop" 的感覺。一般人的觀賞習慣也多比較偏好高光源的房間,LCD電視在這樣環境的表現也比較穩定。
LCD面板方面VA的高對比通常是比較好的選擇,但IPS/ADS面板沒有大家想像那麼不堪。以高階LCD電視來說,IPS正前方觀賞角度的畫質表現不亞於VA,但觀賞角度一旦偏移,光暈程度會比VA嚴重很多。
OLED是使用有機材質當像素達到自體發光,目前市售OLED電視絕大多數都是由LG Display供應的WRGB OLED面板,也就是帶白色子像素的OLED。OLED能達到完美對比以及超廣角視角,畫質呈現對眼球較為舒服。但OLED是消耗材,亮度會隨著使用時間越來越暗,壽命耗損速度跟使用亮度和面板溫度有直接關連性。畫質方面OLED是目前市售電視的頂峰,但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非常吃環境光源的控制。OLED不論在持續亮度和最高亮度都不如 LED和miniLED,在高環境光源下很難將全屏亮度拉高對抗反光,而且拉高全屏亮度也會犧牲掉HDR的表現(HDR的R是range,需要高低亮度的反差)。但在光源完善控制下OLED表現明顯比LCD電視好,至今所有有公信力的評測和盲測,公認最好畫質的都是OLED,沒有任何例外。這還包括藍光影片master在1000 nits和4000 nits的盲測結果。只是還是要強調OLED的高畫質是建立在環境光源的控制上,如果你的觀賞環境無法控制日光和燈光照明的話那選OLED基本上沒什麼優勢可言。今年Samsung Display Co.開始量產QD-OLED,QD-OLED簡單講是自體發光的RGB OLED,沒有帶白色子像素。在高亮度場景的色域表現比LG OLED面板來的優秀,不過實際上這樣的亮度場景沒有那麼常見。
講這麼多是想讓大家釐清市售電視許多銷售術語,很多技術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樣與前幾年相比有飛躍式的進步。不論OLED和LCD都是有在不斷的進化,但這些都是經年累月的。最終還是預算決定一切,在預算內先抓自己需要的面板尺寸,再按照觀賞環境和使用習慣選擇畫質技術和廠牌。使用壽命對我來說完全不是問題,這年代哪個電子產品能保證用很久?在預定的使用年限內盡情使用,如果預算上不去就不要勉強硬捏上更高階機種,擔心電視壽命而使用上綁手綁腳反而會影響觀賞體驗,省下的預算還可以加速電視汰換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