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Pond wrote:
感謝糾正~~我還沒光...(恕刪)
回JamesPond大~
你太謙虛了~小弟也只是略懂皮毛...
絕大數的消費者...都是不了解倍速的原理與用意...
1.就算LCD反應時間再快也是會有殘影~
因為殘影的問題是人眼在看移動物體時眼珠會隨物體移動~
而且會自然地預測物體移動的方向與速度~
從而控制眼珠以接近的速度去追蹤移動物體~這是人類的天性~
但是LCD是屬於HOLD TYPE的顯示器~
在一個FRAME TIME中~畫面是靜止不動的~
必需等到下一個畫面資料更新後畫面中的移動物體才會更新到新的位置~
但是在新的畫面中該移動物體又會停止一個FRAME TIME不動~
可是這期間人的眼珠是以接近等速度在移動~
所以在每一個FRAME TIME中~
人眼在轉動~但是畫面不動~就造成了所謂的BLURR!
(問題不是在於反應速度~是人類的問題...與LCD顯像問題)
2.所謂的120Hz LCD~是指面版本身可以用高達120Hz的頻率來更新畫面~
與60Hz的更新率相比~每一個FRAME的FRAME TIME縮短成原本的1/2~
所以在每一個FRAME TIME中~人眼轉動的角度與對應的距離也就跟著縮短了~
所以理論上可以改善BLUR~但是這是不完全正確的~
因為面版支援120Hz謹代表影像處理線路可以用比較高的頻率去更新畫面資料~
但是若僅是將原本60Hz的資料重複更新兩次畫面~那跟60Hz的結果是一樣的~
重點是影像處理迴路必需比較60Hz的兩個前後畫面~去找出可能的移動物體~
然在在兩張畫面中插入一張新畫面~在這張新畫面中~
移動物體的位置是在兩張畫面中的兩個位置之間~這樣等於創造出一個新的移動物體位置~
使得人眼在轉動過程中會在新畫面出現時同時看到該移動物體在新的位置出現~
這樣才能使120Hz有意義~這個移動物體的判斷與新畫面的創造功能目前好像被稱為ME/MC~
(120hz倍速又分為演算法與插黑法~)
3.國外的廠商使用的是一種叫做MPRT的測試方式~
MPRT(Moving Picture Response Time)~
根據兩項指標共同測試~一個是液晶板本身反應速度~
另一項是畫面張數~共同測出人類實際感受到的反應時間!
LCD面板即使使用了反應時間為0 ms的液晶板~
如果在現有NTSC每秒60張的畫面時~
人類感覺的反應速度仍為13 ms~
反不如採用8 ms液晶板~120張畫面時~
肉眼感覺反應時間只有9~10ms!
兩種情況雖然是數據~但是實際上眼睛卻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來!
(如採用8 ms液晶板~在60張畫面時~反應時間為15 ms)

如果討論現階段的倍速技術~
SONY在08年推出四倍速-240hz倍速機種~W1系列~
(採240hz倍速-演算法~面板是三星S-LCD面板)
三星曾於08年技術發表~15"的四倍速-240hz倍速展示機~
(而前陣子三星也有發表大尺寸的240hz機種~小弟了解不足...所以不談~)
日立曾07年技術發表~三倍速-180hz倍速展示機~
(技術宣言:(MPRT)応答速度6.4ms~比該社60hz機種~殘影情況優化60%)
JVC曾07年技術發表~三倍速-180hz倍速展示機~
(技術宣言:廣色域NTSC比116%~(MPRT)応答速度5ms以下~)

據JVC首席技師相羽英樹先生對倍速的講解~
不同類型面板~有著不同的特性~
所以演算方式也會不同~
採120hz倍速演算法的廠牌很多~但各廠倍速評價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