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 與 映像管 轉台速度怎差那麼多?

thisiseasy wrote:
要普及數位 難關應...


那是沒錯,但是聽說NCC已經有明文規定了,好像是這幾年第四台就要數位化了

不然到時候好像就不發給執照了,之前也有和第四台的工程師聊過...

只是第四台數位化後的畫面,和類比差不了多少...
左腦想,右腦不想,左手動,右手不動,左腳走,又腳不走,我想留,但你卻想走.....
電車癡漢 wrote:
只是第四台數位化後的畫面,和類比差不了多少...

會不會是因為片源本來就不清的關係?
第4台老播幾十年的舊片,
畫質可能連480P都不夠,
就算是新節目也要把老舊的攝影器材更新吧?
電車癡漢 wrote:
那是沒錯,但是聽說NCC已經有明文規定了,好像是這幾年第四台就要數位化了
不然到時候好像就不發給執照了,之前也有和第四台的工程師聊過...
只是第四台數位化後的畫面,和類比差不了多少.


明文規定似乎還沒有, 但政策方向的確是這樣的,
而且有線電視系統營運許可每隔九年就要重新審驗換發,
但每隔三年NCC就要針對營運計畫的執行做一次評鑑,
評鑑沒過, 通常在限期半年內可以複審一次,
但再沒過就要撤銷營運許可.
因此若有線電視數位化是NCC既定的政策方向,
那就一定會要求各有線系統台提出數位化的建置及營運時程,
加上今年內就有好幾家有線電視系統台要換照,
NCC一定會要求這些業者提數位化時程的.

數位化之後, 原先類比基本頻道上就有的頻道的畫質並不會有太大的改善,
因為原先的訊源也只是SD格式(通常是544x480i或704x480i, 也有些是640x480i),
數位化只是讓這些SD訊源不用被轉成類比RF訊號, 然後被各種線損或干擾影響,
就像DVD播放機分別用AV和色差及HDMI等傳輸介面來連接電視時,
畫質的差異並不會太明顯.
但數位化後, 有線系統就可以傳送HD畫質的頻道, 這是現有的類比系統做不到的.
努力變宅男 wrote:
會不會是因為片源本來就不清的關係?
第4台老播幾十年的舊片,
畫質可能連480P都不夠,
就算是新節目也要把老舊的攝影器材更新吧?


有線電視所播出的頻道幾乎都來自衛星中繼傳送,
這些頻道供應商提供的幾乎都是MPEG-2的SD訊號,
播放格式主要是544x480i及704(或720)x480i(另有部分是640x480i).
有線業者只是把這些經由衛星傳送所接收下來的數位訊號經過接收機轉成NTSC的類比訊號後,
再由特定頻道播送出去.
目前這些頻道商的播出帶都已是數位化的,
只是許多舊片都只有單純的數位化, 沒有在畫質上去修補,
所以多半呈現模糊不清甚至帶有雜訊等情況.
再說, 就算特別去修補畫質, SD的訊源也不可能修成HD的效果.
至於這些頻道商最近採購的節目或影片也漸漸播用HD設備來攝製,
所以更新設備的動作, 業者早就開始做了,
目前只差在有線系統的數位電視數視戶還不夠多,
頻道商還不敢冒然投資設置新的HD頻道或將現有的頻道HD化.
因為頻道HD化除了攝製及播送設備要更新, 中繼訊號的衛星頻寬也要增加三~四倍.
再說, 若有線業者考量數位收視戶不多的情況下, 不向頻道商買HD頻道,
或是採單買來計價並和頻道商拆帳(現有類比頻道幾乎都是包裹計價),
那頻道商就得要顧慮收視戶太少的問題.
總之, 在HD市場還沒形成前, 願意當開路先鋒的頻道業者實在不多.....
像先前東森洋片不也試播了HD頻道? 只是片子少, 訂閱的收視戶不多,
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過了幾個月才想到,類比訊號有啥i、p、b長影格組的壓縮、編碼、解碼的問題嗎?

如果沒有的話,那液晶雖然是數位面板,但吃第四台送來的訊號是類比的,應該沒有「等待i影格」的問題。
第四台轉台慢,純粹是機身內部的類比/數位轉換晶片太爛。

小弟是這樣想啦,傳統類比電視接收第四台類比訊號,來源格式和輸出格式是相同的,收放之間不會有啥問題。
但是現今平面電視,無論電漿、液晶、投影機…,都是數位面板,只能吃數位訊號。接收到第四台的類比訊號後,還要將之轉換成面板能對應的數位訊號,這個多出來的轉換過程就是新的平面電視轉台比傳統電視慢的原因。

當然,既然是晶片,就會和電腦一樣有等級之分,貴森森的就轉換得快又好,便宜的機器就等它慢慢喘嚕~
反應慢是還好咧,轉換品質還可能被偷斤減兩咧。(有轉過原版片的就知道,趕時間時某些參數設低一些,用速度換品質。第四台的影像是不斷送過來的,可沒辦法讓電視晶片用時間換品質,所以當晶片速度不夠時,唯一趕上速度的方法非常有可能只剩那一千零一招了。)
可我覺得...
電漿轉台真得比較快耶...
不過這是我家中的LCD和PDP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