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文]鋅合金PREMIUM HDMI


SKAP wrote:
我還是同樣的話啦有...(恕刪)



HDMI好像要到 2.0a/2.0b/2.1 才支援 HDR

可以確認看看手上的線材版本
allview wrote:
HDMI好像要到 2.0a/2.0b/2.1 才支援 HDR

可以確認看看手上的線材版本

錯誤

HDMI 1.4跟2.0的硬體規範相同

我拿PS4附的原廠HDMI 1.4去接PS4 Pro照樣開4K HDR完全沒問題


但買的爛線是Philips HDMI 2.0線,也要300~400元

開4K HDR就是會不定時黑畫面,這種就是所謂的不良品

就拿去接數位機上盒看1080P節目
認證內容剛好是敝司從事的業務. 雖然不在該認證部門, 在自己知道的範圍內來回一下.

線的長度一直都是HDMI傳輸品質上一個很大的變數. 就以您的環境來講, 超過5米的長度, 1080p或4K確實有可能造成差異.
線長衰减變大也是正常的
雖然協會本身對於線長並無規範(CTS規範的是訊號本身). 也說過有十米的被動HDMI線能通過驗證.

不過以五米內這種常見的長度來講, 要衰减到能看出差異. 這線材本身應該就沒法通過認證了.
如果主觀覺得短線也得買發燒線 畫質會跟著發燒. 那我必需認同這樣的幸福對某些玩家很有必要.


jawel wrote:
前面我提到認證內容及線材會造成傳輸劣化的因素, 這是業界內的訊息, 分辨不出來或對某些要求不高是好事, 可以省錢

以HDMI2.0版本為例,三通道.一時基為主要訊號傳輸, 三通道(RGB)中的R,包含垂直.水平同步訊號, 而G.B是包含音訊, 但只有R出問題才會沒畫面, G.B影響到的是色塊.聲音等, HDMI是採編碼, 而手機是採調變, 這兩者雖是數位化, 機制卻不一樣,放在一起講是很扯的一件事, 但數位不是沒有限制不會產生錯誤, 它是有容許範圍的, 而整個過程傳輸佔了其中一環,HDMI協會對此訂出了標準

如果主觀意識認為線材沒差,而否定客觀事實, 是個人自由, 但就X9000E, 線長超過5米, 在1080P的條件下, 可以輕易分辨差異, 如果你們分辨不出, 那很幸福

Auroras777 wrote:
認證內容剛好是敝司...


我不是這領域的專家, 只是玩家, 十幾年前沒有光纖時就驗證過, 沒必要再爭論了

至於你說的示波器, 我目前使用的是YOKOGAWA DLM2000, 相信不會太差, 介面傳輸的信號及調變, 我幾乎每天都接觸, EMI一台就破百, 單一條就幾萬, 線材是很關鍵的, 這是題外話, 所以業內做過測試就知道, 有些錯誤沒察覺, 並不代表它就是正確

至於那幾位LG B7T的仁兄, 細節處理LG就是公認最差, 我也不認為你們能見到差異

這篇我就發言到這裏
連基本亮度調整都不會,色域都搞不懂的人,稱什麼玩家?


每次被糾正就留下一句回覆到此為止烙跑
所以說千萬不要抱持著十幾年前的想法來看待今天的數位訊號

數位訊號用最最最簡單的說法講就是有電、沒電當作1跟0

如果有電、沒電都會傳輸錯誤,那基本上就沒救了,根本解不出畫面=黑畫面

至於看不起LG B7更是好笑,專業評測網站Rtings.com裡面排名已經打趴市面上9成TV



更何況每次討論這種東西都嘛是接PC無壓縮無失真的RGB 444訊號最準確

點對點的情況下用軟體直接算出測試圖表,是要什麼細節處理??

開個網頁文字有沒有點對點清晰一看就知道,哪條HDMI線是可以爛到讓文字模糊、鬼影??
只看0與1是資料的概念
網路與電腦傳輸有定義偵錯,校正甚至重傳機制
同一份檔案不管傳輸幾次,即使出錯,都能保證傳輸結果一樣
但是傳輸時間就未必一樣

聲音與影像傳輸的是訊號的概念
沒有定義偵錯,校正,重傳機制
同一首歌或同一部電影不管播放幾次,時間都一樣
但是每次接收端接收到的內容就未必一樣

訊號會有衰減與干擾問題
長距離傳輸衰減問題比較明顯
不管傳輸距離多長,都會受雜訊干擾
一般受雜訊干擾可能導致接收端誤判
把0當作1,把1當作0
大多數狀況不會解不出來
假設傳送端傳送011010
接收端卻誤判為000010
仍是一個數值
螢幕仍能顯示這個像素的顏色
可能跟原始顏色差異甚大(雖然只是少數幾碼誤判)
一張正常的畫面,色彩變化是漸進的
鄰近像素的色彩差異大多不會劇烈變化
如果差異很大,多為噪點,非原始影像該有的表現

隨著HDMI頻寬提升
雜訊屏蔽好不好似乎滿容易看出差異
aamnidy wrote:
只看0與1是資料的概念
網路與電腦傳輸有定義偵錯,校正甚至重傳機制
同一份檔案不管傳輸幾次,即使出錯,都能保證傳輸結果一樣
但是傳輸時間就未必一樣

聲音與影像傳輸的是訊號的概念
沒有定義偵錯,校正,重傳機制
同一首歌或同一部電影不管播放幾次,時間都一樣
但是每次接收端接收到的內容就未必一樣

真的錯很大

你知道DVI跟HDMI有種東西叫做HDCP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HDCP

---
所有支援HDCP的裝置都有一組獨特的金鑰:一個金鑰組含有40把56bits長度的金鑰,如廠商將其外流將被視為違反HDCP授權協定。此外每一個金鑰組都還會附帶一組特別的金鑰稱為KSV(Key Selection Vector)。KSV內容有40bits且其中0與1各佔20bits。

在驗證流程中播放與顯示兩側將交換其KSV,雙方將收到對方的KSV中為1的bit欄位所指向的金鑰做加總取得一個56bits的共同金鑰;金鑰組與KSV的生成過程將確保雙方驗證的結果可得到同一組56bits金鑰。

加密過程是以串流方式進行。每個像素資料都會和金鑰所推導出的24bits整數作XOR運算,且每一個frame都會再產生不同的金鑰。
---

你認為這東西是可以

假設傳送端傳送011010
接收端卻誤判為000010

然後畫面還出的來???
數位線已經吵好幾年了。
類比的概念跟數位不同,但總是有人拿玩類比線的經驗來搞數位。
可能是不想去理解(或是假裝不解)數位的原理,搞得模糊(玄學)一點才有炒作空間。

我的感覺是裝睡的人叫不醒。
不管怎麼樣的數位化
都還是架構在類比的物理層上

所以一樣會面臨損耗和干擾
數位化的好處是有機會從運算上獲得補正

很實際的經驗是即時串流(Live streaming),也就是直播
直播的畫面是數位化這點大家沒有意見
可是透過訊號在網路銅線上、光纖上、或是電波上跑
總是有實體媒介上的訊號干擾或是設備上處理的延遲
就會產生停格、馬賽克、雪花雜訊、黑畫面等畫面不完全的情況
這是在規範當中就被先定義好的
播放設備遇到訊號品質問題時的處理模式
但是因為直播講求「即時」
訊號不完整一樣依照當時情況繼續下去
不會重新請求再傳一次
(網頁、網路影片或是檔案下載遇到接收不完整會再請求重傳)

講到後面的重點是
很多人以為數位就是二元的0/1之間的運作
(對數位傳輸運作的一知半解)
但忽略了傳輸跑在實體物理層上
還是會出現0.9、0.8的電位差存在
品質不好的產品,不精確的情況愈可能出現
會產生什麼補正情況(要重傳還是略過)
就要看規範最初怎麼制定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