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bit跟10bit的LCD電視真的差很多嗎?

禮義廉恥 wrote:
高階的面板就是體質好...(恕刪)

何謂高階面板~何謂二流面板~
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了解?

面板固然重要~
但是面板/IC/調效才是重點!


不知禮義廉恥大~對著小弟回覆的用意是?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一堆人推10bit面板,沒這麼神....

影像迴路最重要,其他次之。
何謂高階面板~何謂二流面板~
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了解?

這就是台灣人糟糕的地方,只要品牌響在貴都是好,我就是盤子
賣場的人員也只會推,根本不會對消費者講解規格好壞


看看對岸的三萬多再看看美國的兩萬四
,面板/IC/調效 被騙兩三萬重點吧!

難道台灣的電視關稅已經到了百分之一百了嗎

光之白翼 wrote:
禮義廉恥 wrote...(恕刪)
長江七號!天天都要高興才會有財神到!
但是如果明明就是用台灣的零件用二流的面板,
明明就是沒10bit,還敢騙五六萬那就真的是可惡,
看看對岸的三萬多再看看美國的兩萬四
,影像迴路會比被騙兩三萬重要嗎

chase5566 wrote:
一堆人推10bit面...(恕刪)
長江七號!天天都要高興才會有財神到!
禮義廉恥 wrote:
但是如果明明就是用台...(恕刪)


我的重點以人類的肉眼不容易看得出來,因為大家比的方法都被規格與廠商愚弄了。

之前也曾經問過日籍工程師這類的問題,工程師表示這點應該很難比較,因為LCD成像型式跟CRT不同,
光面板本身就有非常多變數,比方鍍膜膜厚,CF等一堆,主要變數在CF,BM及膜厚差別最大,
但廠商為達C/P值最佳化而努力,不過工程師也表示說還是有老工程師可以輕易看得出來差別,
但問他是怎麼看出來的,他說憑”感覺”,感覺兩字是多麼虛無的名詞,只有大師的境界可以達到。

一般廠商宣傳的內容強調10bit比8bit有更多色階,可見顏色數多,這點是正確的,
不過這是理論值,各方面數據都成立,但實際上畫質的表現好壞,不是只有面板,還有迴路與背光驅動,
就以目前市售一般機型來看,不應該著重在10bit與8bit面板的不同,應該考慮的是影像回路的好壞,
除非求的是金字塔頂端的機型。

在賣場眼尖的user容易比較出8bit與10bit面板的不同,是因為各機型間『變數』多了非常多,
比方來說,為何SONY某些新款機型號稱使用10bit面板,畫質表現卻遠不及舊款,
乃是因為影像引擎與周邊迴路搭配的不同,要讓畫質達到完美,除面板本身,還有SuperDrive IC的搭配,
猶如舊車配上新款引擎一樣,性能一樣可以得以提升。
chase5566 wrote:
我的重點以人類的肉眼...(恕刪)

以同廠牌來說...
8bit/10bit比較可以分出來的...
前提只是該購買者是否知道什麼畫面能分出差別...

但是不同廠牌要分8bit/10bit就不容易了!
因為無法單純就面板來做分別...
一定會比到IC迴路/調效技術...

面板固然重要...
但面板/IC迴路/調效技術...才是重點...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8bit/10bit 不同牌不難辨(不等於辨識不出來),物理上的色階是改變不了的。

以同樣的牌子辨識當然是比不同牌子好辨認。

修正一下~ 其實有些不同牌子比有些同牌子好認喔
"大"韓民國(半島)
其實大部分的10-bit宣傳都是言過其實的。
要真正發揮10-bit面板的功能,也就是說顯示出10-bit的色階,訊源部分必須是x.v. color的,而目前市面上
唯一支援xv color 訊源制作的只有xv color的HD camcorder。PS3雖然可以支援xv color的輸出,但是
一般BD並沒有支援xv color,雖然聽說BD是可以用xv color的encoding,但是目前好像還沒有專業儀器
用來做xv color的BD。另外xv color目前也沒有統一的業界標準,所以A牌的xv color camcorder制作的訊源
放到B牌的xv color顯示器上不一定會有該有的廣色域效果。

像奇美的W6000D以及Samsung的A550雖然都是8-bit的面板,但都可以達到92%NTSC的廣色域,一般
8-bit的HDTV則只有72%的NTSC色域。以現階段的訊源而言,92%NTSC廣色域的8-bit面板絕對不會比
10-bit的面板差。
shng wrote:
其實大部分的10-b...(恕刪)


來源端(不是單指Content)以及電視端都必要有x.v.color才可以,還有不是非得HD Camcorder錄下來的才可以。 播放日劇DVD效果都有了。x.v.color standard(新標準規格)是擴展整體原本的色域Standard,Deep Color是以現有的border框架去增加色域。

x.v.color 怎麼會不是統一標準?

xvYCC or Extended-gamut YCC is a color space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video electronics of television sets to support 1.8 times as many colors as the sRGB color space.[1] xvYCC was specified by the IEC in October 2005 and published in January 2006 as IEC 61966-2-4.

HDMI 1.3

Released June 22, 2006.[12][13][76]

* Increases single-link bandwidth to 340 MHz (10.2 Gbit/s)
* Optionally supports Deep Color with 30-bit, 36-bit, and 48-bit xvYCC, sRGB, or YCbCr compared to 24-bit sRGB or YCbCr in previous HDMI versions.
* Incorporates automatic audio syncing (Audio video sync) capability.
* Optionally supports output of Dolby TrueHD and DTS-HD Master Audio streams for external decoding by AV receivers.[77] TrueHD and DTS-HD are lossless audio codec formats used on Blu-ray Discs and HD DVDs. If the disc player can decode these streams into uncompressed audio, then HDMI 1.3 is not necessary, as all versions of HDMI can transport uncompressed audio.
* Cable Categories 1 and 2 defined. Category 1 cable is tested up to 74.25 MHz while Category 2 cable is tested up to 340 MHz.
* Availability of a new Type C mini-connector for portable devices.


* A TV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x.v.Color (xvYCC) / x.v.Colour (xvYCC) must be connected via an HDMI cable

* Content from an AVCHD-format video file recorded in x.v.Color / x.v.Colour is required to use this setting.
"大"韓民國(半島)
沒錯啊,我前面說的不就是這個意思--來源端(不是單指Content)以及電視端都必要有x.v.color才可以。
日劇DVD就有xv color? 大概我不常看日劇,有點孤陋寡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