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可支援USB大儲存空間
另容許在下斗膽勞騷一下
說到國外牌與台灣牌的3C或電器
在下真的很難區分
到底說韓國貨或是日本貨或是X國貨是外國的嗎?
但他明明很多部份是MIT,ooooo牌說是台灣的,但台灣電子公司真的對台灣底下的辛苦工程師很好嗎?
還是一直只是在汰換新鮮的肝
以及看到國外那個風潮起或是哪個東西賣得比較好
老闆就趕快叫底下的苦哈哈工程師說"我也要一個很像的! 而且要cost down!"
然後隨call隨到以及高工時 低酬勞,永遠不想付出夠足夠的研發與設計成本
特別是電子公司,其它我不敢講
或者是,後天要在美國開記者會發表新產品囉!
今天趕快拼死命要專利事務所想辦法搞個和"已經申請過的它公司專利"不一樣的的專利案
想辦法先騙個字號先再說 <--因為有申請就會先給字號,不一定會過 反正電子產品壽命也短嘛
老闆覺得有專利字號很有面子啊
我們常只看到國外某個電子產品其行銷厲害與風光的一面
卻沒去細分其背後投入多長多深的研發時間與try & error成本...
也不重視最基本的基礎科學 (純物純數的錄取分數往往不若應用科學)
但台灣大多數的公司,卻永遠只想由別人去研發,去領頭,我們只要follow & cost down
A.JUE wrote:
非常同意L大的論點
身為光電研發工程師的我...@@
------------------------------------------
說到OLED,我的碩士論文就是作這個
所以我知道要作大尺寸量產的難處~
當時台灣一堆廠商投入研發
但幾乎都是大燒錢而暫停開發
在我們不看好且放棄的同時就被三星做出來了
(我相信他們投入不少研究經費)
之後有錢的大廠才又繼續投入跟進(已慢了好幾步)
我想說的是~
之前大家都不看好能做出大尺寸OLED,結果三星作到了!
現在大家都不看好會量產大尺寸OLED!?結果我想只是時間性的問題~
畢竟科技的進步是永無止境的!
所以博士論文應該要寫
為什麼難處一樣在那裡
人家是持續投入去作到
而我們是選擇暫停開發
看到人家可能會賺到錢
我們才想到要搶一杯羹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