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元 wrote:這對消費者和好事多都是勞民傷財的大災難!
,昨天去好市多也是一堆人在退電視(恕刪)

costco應該更貼些彈性些,貼出公告,讓消費者直接拿舊發票,換新發票就好....若為了符合內部作業程序,再不然拿張紙牌,讓消費拿紙牌去結帳換新發票,再當場拿紙牌去退貨就好. 如此打包,運送,退貨,拆封...真會玩死人. 廠商也會被退貨,虧死掉.
vspebrian wrote:
政府拿納稅人的錢出來提振消費, 成效好不好, 要看乘數效應.
如果老百姓買的產品有較高的乘數效應, 那擴大消費的成果就會比較好, 可以提高國民所得. 但是如果購買的產品乘數效應小, 成效不好, 肉包子打狗, 錢沒花在刀口上, 則是全民受害.
如果擴大消費, 最後是爽到中國,韓國, 我想這是老百姓最不樂見的
要如何選擇對台灣乘數效應比較大的商品呢?
1 關鍵零組件是台灣製品
2.組裝過程在台灣
3.行銷通路賣場是台灣資本
4.品牌最終增值是台灣品牌
5.消費者用比較低廉的價格取得原本售價昂貴的商品
6.後續使用可以減少耗能
7.周邊商品市場規模與效益較高
基本上要擴大乘數效應,只能去"全國電子","燦坤","直營或社區家電行","台灣資本百貨公司", "Pchome", "Momo", "森森"購買電視. 這是最最最最重要, 因為工資與獲利都會留在台灣, 繼續增加乘數效應...... Yahoo是港商, 家樂福是法商, 倍適得, Viva是日商, Costco是美商. 東森好像是美商私募基金....這些都不是獲得最大乘數效應的最佳選擇.
其次我覺得最符合以上七個特點的電視機是去Panasonic 40CX600W, 50CX600W 這兩款. 台灣面板, 台灣組裝, 台灣松下是台灣資本居多. 其次是鴻海大電視50吋, Benq 43/50/55/65吋電視, 是使用台灣面板製造.台灣資本. 但是組裝是在大陸. 最後是SONY W800C/X8500C, 雖然是使用台灣面板, 但是生產地不在台灣, 而且日本全資公司, 毛利率訂太高. 乘數效應已經不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