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7enyg wrote:
P42G20W五年持...(恕刪)
weivanguard wrote:
VT50 VT60 只是都是進65"的
電漿有缺點 但色彩畫質黑階表現立體感動態等液晶再怎麼樣還是無法比 到現在我沒看到哪台液晶能真正超越電漿的
或許你有不好的經驗 你買到的是機王 但絕大多數人都還是認為電漿的美所帶來的感動力是很難找到相當的機種媲美的
我個人感覺電漿過往在5萬以下的機種CP值高
絕大多數人買的都是平價液晶,而液晶在沒有多數補助功能時真的不太好看
個人有買PZ85、VT20,朋友家的VT6就玩過兩三天
其實電漿早期機種和後期的畫質有差距
處理運算也愈來愈多,後期的input lag也比較高
沒有說電漿就是美這種事
另外就現況來說
動態部分,LCD螢幕的話120Hz的螢幕+120插黑
說實在比電漿還清晰,只是因為framerate很高,有些人會覺得過度平滑
同時VA面板中間色暗部轉換還是看的到殘影
電視接60Hz的訊源運算成120Hz插黑後,一樣有類似的效果,只是運算法的精度會影響畫面正確性
同時運算法會加高input lag
發色來說
幾些年前又因為背光都換成黃色螢光體+藍LED的白光LED
這種的發色甚至比RGB LED背光還差,SONY當年HX900換成白光,其實就是開倒車
最近因為4k和新色域標準rec.2020,高階機開始用量子點技術
下一代的高階液晶電視色域一定比VT60廣
黑階表現,其實液晶色階表現不會有電漿的DITHERING雜訊,後期液晶我覺得還勝出
有些人認為底黑黑色階就好,我個人認為那是兩回事
底黑黑是對比高
對我來說電漿電視真正好的是低FRAMERATE也有「不錯」的動態表現
電漿的ABL和動態對比則是有利有弊
rekeyhsu wrote:
買電視電器類產品,...(恕刪)
kkmdti wrote:
我個人感覺電漿過往...(恕刪)
超專業的大大出現了~
話說 當年為人津津樂道的"黑" 不光是純黑的表現而已 而是 電漿可以做到 有層次的黑
大概這樣白話就可以說清楚電漿的優點了 還有在柔和度的表現真的沒話說 以長時間觀看的結果下
眼睛的舒適度大部分是電漿>液晶 我想才是為何包含我在內的各位使用者最愛電漿的原因了
賣場的高階sony其實顏色對比也超精采 但久不久看我真的不知道 不知有無大大可以分享的
當年敗下陣的原因 除了尺寸小不下來 耗電 過熱...........但後期的國際 像neo plasma也都改善這些缺點了 還更薄 更省電
哎呀呀.........總而言之就覺得含恨啦~~!
有沒有現貨我就不知道
笠子 wrote:
超專業的大大出現了~
話說 當年為人津津樂道的"黑" 不光是純黑的表現而已 而是 電漿可以做到 有層次的黑
大概這樣白話就可以說清楚電漿的優點了 還有在柔和度的表現真的沒話說 以長時間觀看的結果下
眼睛的舒適度大部分是電漿>液晶 我想才是為何包含我在內的各位使用者最愛電漿的原因了
賣場的高階sony其實顏色對比也超精采 但久不久看我真的不知道 不知有無大大可以分享的
當年敗下陣的原因 除了尺寸小不下來 耗電 過熱...........但後期的國際 像neo plasma也都改善這些缺點了 還更薄 更省電
哎呀呀.........總而言之就覺得含恨啦~~!
當年電漿會輸,一部分原因也是在賣場賣像不如亮亮的液晶佳
少部分電家會把電漿放到暗暗的展區,但大部分都是在明亮的賣場和液晶比亮
所以很多人在展場看電漿會覺得悶悶的,不會想買
另外就是烙印問題吧
現在很多高階液晶也有動態對比功能,喜歡那種味道的都可以開
賣場電視通常都是開最亮的模式放著,有的電視還有專門的賣場模式
一般買回家自己開劇院模式後,不太可能看到那種亮晶晶的畫面
LED背光後來換成白光雖然在色域上是悲劇
但是發光效率還是有因LED而提高,所以有更多插黑畫面的技術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