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TOSHIBA 東芝六真色 55U6840VS把電視變的更精彩、更好玩了

toshiba電視只有日規中高階能買
其它低階、海外貼牌機就不要浪費錢了
從台規用VEWD系統跟日規用自行開發的REGZA系統來看
大概能判斷是貼牌機

其實東芝只有日規的會比較好
原因是從裡到外 都是用東芝的板子 最重要是那顆心臟
"其他國家"賣的東芝 充其量就是貼牌機 不然就是閹割貨
fivesharp wrote:
要票選家中最重要的...(恕刪)

所以這台有純日規裡面的

AI超解像技術 深層学習超解像

有嗎?


Elite Sport wrote:
MX500連Regza...(恕刪)

從前台灣是將好貨賣出賺外匯 次級品自己用

日本是好貨留在日本國


2227995 wrote:
所以這台有純日規裡面的
AI超解像技術 深層学習超解像
有嗎?(恕刪)

一台二十幾萬日幣+日本未開賣(六月上市)電視用的ai超解像晶片
會出現在台幣兩萬的電視上
有人認為可能嗎?
tm325 wrote:
一台二十幾萬日幣+...(恕刪)



好幾年沒在關注液晶電視近況

我以為這些已是Regza普通標配規格
今天終於有機會試到實機,測了半小時只能說只有外型設計還可以,尤其是超薄外框,但畫質真的是很普通,先是面板沒有廣色域,動態背光也不太行,電視一分錢一分貨還是不變真理。
PAGAN wrote:
海信吧?!
應該不是海爾,蠻意外居然不是日本規的TOSHIBA電視。

海信貼牌機沒錯,而且要在台灣上市...理所當然不會是日規


pqaf wrote:
業者既然有心發表廣...(恕刪)

一般人只會開開箱、拆包裝、拍拍照片、寫寫心得吧
哪會管那麼多

Elite Sport wrote:
MX500連Regza引擎都不敢寫,裡面會用什麼好料自然是不用太過期待

MX500是什麼? SSD?

還有M500X確實有寫4KレグザエンジンHDR(4K REGZA ENGINE HDR)不是嗎?
雖然實際上就是MStar SoC罷了,廣告圖有處理掉LOGO&型號

ph0255 wrote:
其實東芝只有日規的會比較好
原因是從裡到外 都是用東芝的板子 最重要是那顆心臟
"其他國家"賣的東芝 充其量就是貼牌機 不然就是閹割貨

其實看到台規東芝55U6840VS輸入部分...HDMI3/HDMI4 居然只有4K@30Hz??
就知道與日規東芝不同了

這樣的半殘4K輸入在日規TOSHIBA裡已經是5年前、2014年機種了
2015年以後的日規TOSHIBA REGZA 4K全系列機種、無論高低階
4個HDMI好歹全支援HDMI 2.0 4K@60Hz



sharp520520 wrote:
這兩年TOSHIBA都很誠實,
日本官網中的介紹圖片,
如果晶片圖上有寫TOSHIBA那就是用自家REGZA晶片,
沒標應該就是用他牌
----------------------------------------
之前應該是日本『家電批評』這本雜誌,
拆了某台TOSHIBA電視,
應該就是型號M500x,
結果驚訝是:採用晨星(現併入聯發科)的晶片,
但雜誌給的畫質評價還是很好的
(M500x的規格表寫的是:4K REGZA ENGINE HDR)
----------------------------------------------

而且這本來就很正常吧

順帶一提
圖上寫TOSHIBA這個IC
PCDVD那邊有人指出是由socionext(索思未來)開的客製化產品



就像SONY也是如此
從最低階4K入門機X7000D、X8000D
主流X9300D/X9000E/X9300E/X9000F.....到旗艦Z9D 或是OLED A1系列

全部都是採用相同型號的聯發科 MT5891 + 2G RAM
畢竟有在做這方面的SoC大廠就那幾家而已
下圖是SONY X7000D拆解





我手上的日規東芝REGZA Z700X雖然沒拆來看過
不過從軟體版本也可以看到"MStar G6"字眼


至於那篇拆解文不需看雜誌、網路上就有了,可以參考去年的文章
【ドンキの4K】中身は東芝レグザ? “解体”でわかった決定的な違い

是拆解REGZA M500X沒錯
可以清楚看出Mstar的LOGO & 型號、南亞DRAM顆粒
並沒有像廣告圖那樣打磨掉



他還有拆解主板是東芝製的電視:
唐吉訶德 ドンキ4K LE-5060TS4K 與 東芝本家REGZA M500X做比較
除了比較主要IC差異,還有比較兩者電源規劃、背光(側光/直下)...等部分
兩者價差在何處
有些看不到的東西(例如電源) 你不拆開來根本無法從外觀得知costdown哪些
早在10年前,台灣晨星聯發科瑞昱聯詠的晶片,在全球市佔率已經超過9成,台廠costdown的整合功夫太厲害,FW編寫服務也比較簡潔,美系的晶片價格競爭力不夠,幾乎被淘汰出局.

國際整機品牌大廠雖是韓國和日本,但裡面的晶片大都是委由台灣晨星聯發科代工設計.

顯示晶片有太多數位和類比的技術專利掌握在台灣業者手上,研發速度又快,其他業者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台灣專利陷阱,且晶片價格每季都在跌價,台灣業者市場規模大,出貨量大,才能攤銷研發成本,並拿到半導體代工廠較優惠的價格.

日韓業者直接採用台系晶片,或委託台灣設計代工,才是王道.

日系大廠只需專注在 參數的調教.

glen246 wrote:
一般人只會開開箱、...(恕刪)


抱歉,沒看清楚,已修正,謝謝提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