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北京站Sony藍光展示傷心回來,向有Panasonic G系列的大大請教

如果今天因為Motionflow + Cinemotion就輕易把Panasonic G打死的話
那買G的人情何以堪
當初花一堆時間比較與一堆錢都是白費嗎?
又如果Sony這麼厲害
那大家都選它就好了呀
反正花再多也買不到立體,鮮豔,層次,清晰度與透明度
powershift wrote:
我想BD畫質影響最大的還是片子本身吧。(同樣FHD/ HDMI訊號源前提下)
一開始看樓主的文章,心裡想的是會不會沒用HDMI接,後來看到樓主是用HDMI線沒錯,
還想說真的會差那麼多,差到讓原PO傷心嗎?
完全沒懷疑是不是不同片子的關係,畢竟用同樣的片子來比較是最基面的啊:p

請問樓主,有在家放過黑暗騎士嗎? 還是說你拿黑暗騎士跟蔡琴不了情香港演唱會比?


其實我很同意各位的說法, 片源不同的確無法客觀比較。
但藍光片不是只有黑暗騎士一片可看 (如果是這樣,也就太悲哀了),
而黑暗騎士中用 IMAX 攝影機拍得也就六場戲,您甚至無法肯定樓主是看到哪場戲對不對?
另外,藍光電影樓主也有看過,請不要預設樓主沒有看過藍光電影


至於開啟 Motionflow + Cinemotion 的效果,
我想只有買過 Z 並且看過藍光影片的(甚至是黑暗騎士也可以),才知道是什麼感覺,

非常難以用筆墨形容。

套句之前看過的話,看起來根本不像電影了(所以甚至有人關掉, 以求恢復傳統電影的感覺)



這和調校是沒有關係的,而是從根本點直接衝擊人的視覺習慣。
一般看電影,人在移動的時候是模糊的,這是電影感
但是補插之後,移動變清楚了,才會會造成臨場感,
而因為變清楚了,所以自然覺得真實,色彩亮麗,而且具有立體感。
說真的,這在靜態畫面是比較不出來的。
所以, 請看我七樓的文章,我說樓主是看到 Cinemotion 的 Auto1 模式,
基本上,那是給運動、賽車用的,不是給電影用的。
因為 Auto1 模式會讓電影變得不像電影, Auto2 模式才是給電影用的。

樓主會說這是「下一個世代的東西」,當我看到這句話,我當下就知道他在說什麼了
因為我以前在初次看到時,也有和他一樣的感覺。

打很多字, 如果硬要把點放在蔡琴演唱會 VS 黑暗騎士或是調校問題上的, 那就這樣吧,

畢竟電視買了就買了, 看到這類文章難免都會想反駁
эта хит !
roga wrote:
其實我很同意各位的說...(恕刪)


不要講得好像只有Z系列才有這樣的功能
現在120HZ,240HZ的機種雖不到滿街跑
但中高階LCD機種幾乎都已經具備這樣的功能
看過的人自然不在少數
講白點,能夠消去殘影是好事
但不喜歡這種讓影片失去film感運算法的也大有人在
而且當畫面變化幅度超過運算時,鬼影等等的問題也會浮現
不過確實此技術能夠大幅削去LCD的殘影問題
這功能當然是好

但我不懂一個只是為了消去LCD令人詬病的殘影技術
一個用補插技術製造出來的"假象"
居然變成"看到下一個世代的東西"??
這也太神了吧??
roga wrote:


如果硬要把點放在蔡琴演唱會 VS 黑暗騎士或是調校問題上的, 那就這樣吧

如果硬要把點放在Motionflow + Cinemotion 上, 那就這樣吧
會這樣PO文的...
小弟直覺,大大根本沒用過電漿....
前二天也有一篇~原本我也是電漿迷~的文章
小弟一查,結果版主連買都還沒買,就能PO文說的頭頭是道,說家中用了多久的G10和SONY,SONY如何KO G10,但昨天才PO文問G10那裡買?畫質如何?今天就說用了幾個月的G10了....
不會是SONY業務吧?
casablanca wrote:
以下措詞或許有些強烈...(恕刪)


跟我一樣敗台KURO KRP-500A....走到任何展示場哪裡都不會覺得遺憾.....


我相信SONY影像處理的技術很強
但應該不至於到一般的消費者可以一眼看出完勝的差距
而且還有一個世代的差距!!!
panasonic台灣最新一代的電視更不可能撥放BD只比DVD好一點
我想一定是某個環節出了差錯
我看這篇就讓它沉了吧,不然又要變成液晶VS電漿、Sony vs PA之爭了,反正有些人就是
這樣,把一個彌補液晶先天不足的插補技術和演算法,神化成"次世代"、"下世代"…等等名
詞,如果在動態的表現上電漿還輸液晶,那所有的電漿都能拿去填海了。讓人看了馬上為之
驚豔不就是液晶的特色嗎?還有什麼好驚訝的,而且是Sony耶,不是什麼二線廠,又貴上PA
G系列將近30%的價格,表現比較好不也是應該的?更何況…是真的有比較好嗎?還是說一
個是95分,一個是90分?別爭了…看到現在…如果樓主真的不滿意G系列,那就看看朋友有
沒有要接手的,賣一賣…再加碼換一台Sony吧…畢竟一台電視天天看,說真的爽度很重要。

-----------------------------------------------------------------------------------------------

我就知道有人開始會講到畫質以外的東西…不討論…,好啦…Sony嬴的不止5分OK?

take0832 wrote:
會這樣PO文的...
小弟直覺,大大根本沒用過電漿....

從何處可以直看出樓主沒有用過PDP?
願聞其詳~


KYCHENT1117 wrote:
跟我一樣敗台KURO KRP-500A....走到任何展示場哪裡都不會覺得遺憾.....


可是週遭也太亮了吧....
當初我survey電視的時候也看過500A的表現,
但在燈火通明的時候會降低"一點點"表現....




danny0814 wrote:
把一個彌補液晶先天不足的插補技術和演算法,神化成"次世代"、"下世代"…等等名
詞,如果在動態的表現上電漿還輸液晶,那所有的電漿都能拿去填海了。讓人看了馬上為之
驚豔不就是液晶的特色嗎?還有什麼好驚訝的,而且是Sony耶,不是什麼二線廠,又貴上PA
G系列將近30%的價格,表現比較好不也是應該的?更何況…是真的有比較好嗎?還是說一
個是95分,一個是90分?


這樣說就淺了.....
PDP的動態解析的確一等一
但顯像(宋七力嗎?)方式不同,各有優缺點,
另外還有LCD的汎用性...
不單只是SONY這個神主牌加上售價高然後才容許贏"5分"

如果不是我現在正在用我的電視上網(當然是接PC),
我買的就是500A了.

一生一定要擁有的3C!? 抱歉! 沒有這種東西!
幫某位停權人士轉貼

1- 京站的配備, 接線, 觀賞環境... 條件如何我不清楚; 發文網友的G10W及觀賞環境有無最佳化也不清楚...

2- 通常不管什麼電視, 多半調教好的設定會適合某特定類別影片, 例如暗部場景多的, 或自然場景多的, 或人物膚色多的... 很難說有啥電視的設定值可以通吃... Sony在這領域很久了, 應該也清楚, 所以播放影片時一定會挑 "特別適合" 的影片來播放

3- Sony 精心布置該觀賞環境&調校&挑選播放影片... 若還輸隨隨便便一位客人買回家, 任何觀賞環境的G10W, 那Sony那一堆行銷展場人員都該裁掉了!

4- 電漿跟液晶比起來, 就電視&電影應用上, 大部分都是勝出的, 這點我的觀點不變.
但展場的比較, 牽涉到很多最佳化布置&調教的細節, 這就要看哪家廠商能夠把自家的電視表現發揮到最極限了...

補充:好比今晚我去SOGO復興館看Panasonic展場, 展場人員卻把42吋的X10W及S10W用色差端子接, 其他G10W機種用HDMI接... 明顯色澤上X10W跟S10W就遜色一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