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ung B650...請問有使用過的大大~~~


~停權中~ wrote:
有部分是因為懶

大多是沒時間

最重要是沒有錢................



其實原因是三體合一的....

"不想把錢花在會因為懶得自己調而浪費時間"

我就是這樣啦~



所以玩過幾遍(其實不到5遍),搞懂點皮毛就好了.
一生一定要擁有的3C!? 抱歉! 沒有這種東西!
光之白翼 wrote:
其實小弟還是建議自行學會灰階&色彩校正...
因為就算是同系列機種...每台都還是會有誤差值存在...
在求精準的情況下...套用數據基本上是不可行的...
orz

實驗對象...
JVC 台規42WX70*6
SONY 日規55XR1*2
VIZIO 台規421XVT-T*2/471XVT-T*2
夏普 美規52LE700*2/日規40LX1*2
LG 台規42LH50YD*2
三星 台規40B650*2/美規46B7000*2


請教一下光大,如果同一套設定會有這麼大的誤差,那為何集品可以將設定統一校好寫死來出貨呢? 他們是出貨前一台一台校後再寫死嗎? 這樣做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如果是同一套軔體出貨,那也應該是同一套設定,那為何集品可以有一定準度的出貨呢?
hsiacc wrote:
請教一下光大,如果同...(恕刪)

回hsiacc大~

一般來說~
面板色域大小的誤差值/各色座標點1.5-5%~
每廠商在購買面板時~都能得到相關資訊~
有些雖然色域一樣大~但各色xy座標是有位移情況~


集品是如何做到的~小弟並不清楚~
加大檢測數量~面板小量引進~不同批各別校正等等一堆方式~
但小弟不排除它們採與JVC 某系列採同樣手法...
於出場前量測該面板色域各色xy值~直接量測數據輸入於色域矩陣轉換中~
程式自動將該機種各色xy座標調整至規範座標~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誤差不會太大的 不分享 白平衡和色管是怕被 嫌之類的 爭議之類的
大的話簡直就是兩台電視

我看過的電視評論文 每個出廠值 測量後的 白平衡 和 色管 數據都很接近 尤其是 色管
並沒有巨大的誤差

分享其他的基本設定值等於沒分享設定值 這還需分享嗎
"大"韓民國(半島)

光之白翼 wrote:
hsiacc wro...(恕刪)


也就是說可能的做法是在面板組裝成電視前,每一塊都經過量測然後再各別在Firmware設定對應的值囉! 那還真的厚工哩~~
hsiacc wrote:
也就是說可能的做法是...(恕刪)

回hsiacc大~

有其可能~
但到底是怎麼處理的~
可能還是得問集品官方才能知道了~


每塊面板校正真的是很厚工的...
如果沒有色域矩陣轉換...那真的是會死人...
除非出貨量不多...那還有其可能性...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white&blue wrote:
搞懂點皮毛就好了...(恕刪)


哈~~~~~小弟我也很知足..........

這東西花錢又深奧.一點一滴慢慢吸收就好







忽然想到一句話............."以前沒有.不也看到那邊去"





阿~~~~~~好像就是您說的厚

~停權中~ wrote:
............."以前沒有.不也看到那邊去"

好像就是您說的厚



是我說的嗎...?

啊~想到了,
好像是在說60hz跟120hz.

"以前沒120hz,還不是看到那邊去."
哈哈~好像真的是我說的.
一生一定要擁有的3C!? 抱歉! 沒有這種東西!
好專業,都聽不懂...
等星期四下午拿到後來套用看看...
期待中~
是不是每台都會在工廠時校正....可能要呆過大陸工廠的負責生管的網友才能分享經驗
不過就我所知 一台TV出貨的量最低大概在10-20K左右
我聽到的單一型號出的量多一點大概是100-200K
這樣的量會一塊一塊校....除非是EIZO的CG系列..不然我是不太....相信啦

就呆過工廠的朋友告知 他們是會一台一台開起來看是否有色偏(當然是用肉眼大略的看一下)
但是校正就..........沒這回事了
也許每家工廠的流程不同 小弟只能分享自己聽過的啦....

也許有人想問 怎麼可能用肉眼看有沒有色偏 是有寫輪眼嗎?
我聽到的作法是挺瞎的.....
例如真正的設定是R500 G500 B500
會故意先把default值寫成R400 G400 B400(這值只是舉例 不要深究...)
然後在MP的過程用機器(這段我不太清楚了..)把正確值寫入
然後一口氣把例如十台20台TV開起來 你只要有一台顏色看起來特別怪
那台就是沒寫到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