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 OLED 電視 爲何被 三星 SONY 放棄???

lordkon wrote:
現在的(LG OLED...(恕刪)


你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原本韓國人的規劃是, 並沒有打算把高階電視用OLED, 低階電視用LCD喔. 跟電漿當時的目標是不同的.

韓國人認為, 當OLED的與LCD的生產良率近的時候, OLED的生產成本會比LED更低, 可以完全取代LED. 而且更有市場競爭力. 他們的估算是用LED的經驗套用. 因此先建廠, 折舊先提列結束, 就可以把大尺寸價格降低, 讓台灣日本或中國新的OLED工廠虧本賣毛利差的尺寸.

但是, 他們韓國人估錯了. 沒想到現在良率還是達不到目標, 而QLED與4K卻比OLED更受歡迎, 自然就沒有人要笨笨跟隨投資OLED新廠, 他也就不會有折舊結束後的紅利可言. 加上三星倒戈把OLED拿去做手機, 因此LG的OLED工廠只能提供少少的尺寸種類, 不像是4K面板可以從顯示器27吋,40吋一直延伸到100吋. 各種尺寸都買得到. 並且投資金額過大, 折舊成本很高. 因此OLED面臨的困境將會比電漿電視更大更慘

現在只是等著miniLED/MicroLED上市, 來終結 OLED TV的未來了. 只有0.7%市佔率的OLED, 非常容易被玩死. miniLED TV上市兩年內市占率就可以超越OLED TV了. 根本不用把OLED看在眼裡~~

至於廣色域演色性, 灰階反應速度, 刺眼與漏光問題, 基本上是無解, 爛就是爛. LG OLED仍然是沿用舊的IPS技術, 他只是多了自發光體. 先天不足, 後天失調.... 與"電漿"的超快速相比, LG的OLED真的是看不到車尾燈與灰塵的. OLED TV根本就不具備取代電漿的能力.



vspebrian wrote:
至於廣色域演色性, 灰階反應速度, 刺眼與漏光問題, 基本上是無解, 爛就是爛. LG OLED仍然是沿用舊的IPS技術, 他只是多了自發光體. 先天不足, 後天失調, 與電漿的超快速相比, LG的OLED真的是看不到車尾燈與灰塵的. OLED TV根本就不具備取代電漿的能力.



OLED色域的確略輸QLED一點。

但反應速度、刺眼、漏光????

沿用IPS技術???

無法取代電漿???

M01論壇真的是好多高人深藏不露,幾句話簡單否定許多專業的評測網站。
vspebrian wrote:
你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恕刪)

你的說法才是錯誤百出

1.QLED沒有比較受歡迎,因為LCD需要靠強悍的背光來彌補不足

而三星2017年維持跟前年一樣的全旗艦機種都只有超爛"側光區控"

那種分區超少的側光區控根本就只是中階機水準,以為掛個QLED就能賣旗鑑價位?

連SONY X9000E這種中階機都能在區控數量上輕鬆海放Q9F

三星還因為QLED賣不動急得跳腳,因為收購QD Vision搞金屬量子點技術燒太多錢

但只有色域衝到第一,亮度、可視角反而小退步,而背光分區依然少得可憐

會買單的真的可以稱作是"盤子"

2.LG WOLED技術從2016年其實就已經成熟,2017、2018面板規格基本一樣

而價位更是狂降,從55B6上市要十幾萬,一直到尾盤出清價7~8萬

55B7更是剛上市沒多久就有活動價來到6萬多,可以說中階價位買到高階畫質

至於產量本來就是看設廠數量,沒有企業會不顧銷量貿然投資一堆錢狂擴廠

LG WOLED相比其他家"無法大規模量產大尺寸"的OLED技術,已經算是成熟領先太多太多

不然隨便看看PC的OLED螢幕小小一台就要價破十萬

所以今年LG會加強設廠提升產量,簡單說就是技術已穩定,只剩下大量複製

3.miniLED相比OLED還毫無競爭力,要MicroLED才行

本來miniLED就是因為MicroLED還做不來的中間技術,不用想的太神

頂多用來當區控背光,精細度會大幅領先現有機種,但LCD的視角、反應速度問題依然一樣

不會因為這樣就能追上OLED,而且miniLED背光成本很可能會讓成本高太多太多

看看SONY Z9D就知道,還不是miniLED的全陣列LED就讓成本居高不下了

SONY可是好幾年前就展出MicroLED試作機,去年也有MicroLED電視牆模組上市

這東西要成熟還有的等,成本沒降下來之前都是天上飄的浮雲,摸不到的啦

而OLED則是我家一台55"、朋友家一台55"、一台65",全都是4K HDR機種,還都比旗艦LCD便宜

4.LG WOLED的綜合性能目前就是市售機種排第一,何來爛之說,真是笑死人

色域只微幅輸2017年的三星QLED機種,這個第二如果說爛,其他都可以填海了

灰階部分2017機種也比2016的好,更不用說像Panasonic EZ1000有特別加強暗部處理

根本沒啥問題,反應速度也是快過LCD太多太多,根本沒有殘影問題

至於動態解析度說過很多次,OLED跟LCD都是屬於"持續顯示類型"

想要提升動態解析度就是要靠插黑,去模擬CRT、PDP"瞬間顯示類型"

還有WOLED跟IPS技術完全無關,彩色濾光片不等於LCD技術

而且真要說,到時miniLED出來才會是只能當背光,前面依然要LCD+彩色濾光片

這就是我說的miniLED還是追不上OLED,不用神話

5.PDP就不用再拿出來說嘴了,沒有4K、沒有HDR,亮度連500尼特都到不了

你根本就是活在古代,4K HDR一開下去,PDP完全沒得比

唯一優勢動態解析度也不是每台PDP都一樣好,要旗艦才有1080P動態解析度

Panasonic自己當初就有分1080線、900線之類的PDP級距
SKAP wrote:
你的說法才是錯誤百...(恕刪)


根據你回應的順序:

1.IHS的統計, 量子點電視每季銷售量約52萬台, OLED銷售量每季約21.7萬台, 是誰比較受歡迎?

2.OLED降價與面板良率沒有呈現正相關. 是半買半相送擴大市場的行銷策略, 是因為財務操作. 不把庫存清一清, 庫存金額過高, 會影響股價與銀行額度, 反正OLED虧錢, 三星京東方也虧, LG當然也不怕虧, 直接給他降價下去. 不是說LG OLED賣很好嗎? LG第四季的獲利是面板廠最差的, 比京東方夏普還要差. 他是世界產能最大的面板廠, 怎麼第四季獲利變最差呢? 是因為OLED降價與折舊拖累.

3. OLED沒有旗艦機.... 不能拿來跟LCD旗艦機來論高貴. OLED原本的市場定位就是低價低耐用度電視的取代方案, 而非想要成為昂貴的電視. 現在都是同一家LG面板廠做出來的自發光體面板, 頂多就是喇叭大一點而已. 當OLED降價, 你買在家裡的電視就是跟著降等.

至於是Microled或Miniled是否會擊敗OLED. 一面倒都說yes. 不過現在才正要蓋工廠. 反正等新工廠蓋好了, OLED TV就準備送葬了. 沒差這幾個月, OLED利用他最後一點點可以存活的時光好好拚一拚吧.

4.雖然LG OLED電視排名第一, 可憐的是, 2017年全部OLED TV的全球市占率只有0.7%, 小到連打廣告的效益都沒有. 剛剛回應的第一點說過了, 銷售量很小, 比QLED小很多.
vspebrian wrote:
根據你回應的順序:1...(恕刪)


LG OLED 目前產量一年也不過70萬片
電視面板產能
目前該公司的E3廠 (8千片)、E4-1 (2.6萬片)、E4-2 (2.6萬片)共計6萬片
加上廣州廠的6萬片產能,2019年起,LGD OLED產能將增至每月12萬片

是要怎麼去生出電視來
只能擴大生產量才能賺錢

也就是LG加碼中國投資OLED工廠主因


SONY今年的採購LG OLED面板可是比去年多
2017年向LGD下訂30萬組OLED電視面板,2019年將增加至每年60萬組

Sony幾年前跟友達買的面板數量可是一年400萬以上
lordkon wrote:
LG OLED 目...(恕刪)


所以啊, OLED的生意怎麼可能做得贏QLED呢?

就像你說的, LG他產能只有這麼少, 就虧一屁股了, 如果產能再增加, 那不就虧死人了? 但是QLED一年有幾百萬台在賣, 根本就不可能賣輸給OLED啊.

SONY聰明啊... LG OLED電視賣很貴, 挹注營業額很多, 但是OLED面板虧錢賣掉了, LG OLED電視產能就必須被迫減少, LG賣面板給SONY, TV營收也少了, 面板虧損也增加了. 裏子面子全輸了. 而SONY坐享利潤. 少少賣20萬台, 當成吃點心, 以SONY每年800萬台的電視銷售量來說, 20萬台OLED根本就是小小的甜點而已. 無關緊要與生死. 量子點電視才是他的重點. 未來的miniled/microled才是SONY要把量子點電視改朝換代的重頭戲.
vspebrian wrote:
根據你回應的順序:1...(恕刪)

你比錯了,不同技術的產品是要跟自己比

三星QLED銷量下滑是跟自己去年比,例如:

樂金OLED電視勢如破竹 三星QLED急拉陸廠反擊
二季度量子點電視全球銷量下滑 OLED電視增29%

LCD早就成熟多年,不要說PDP、OLED,未來microLED出來也是被LCD的量碾壓

這個是不可能逆轉的,LCD就是靠便宜量大取勝,不是畫質取勝,所以才把PDP淘汰

而LG大尺寸OLED面板現階段性能就是旗艦水準,可以搞到比LCD旗艦便宜對消費者就是利多

你說全球市占少,當然,全球就只有這一家能量產,要怎麼跟台、韓、日、中一堆LCD面板總產量PK???

誰會去比這種東西,好像在拿機車銷量跟汽車比一樣

一堆廉價LCD那個量自然大,但這塊已經不太會有變動了

而OLED針對的是高階市場,人家不是只比數量,難道LV包包會去跟夜市地攤貨比銷量?

現在就是各家旗艦機種都開始被OLED洗牌,2016以前還只有LG自己玩

2017則是SONY、Panasonic、Toshiba都跳進來推出OLED旗艦,畫質大多碾壓自家LCD旗艦

所以SONY今年增加訂單就是看好這塊,可以說產多少賣多少

而且日廠具有國際領導作用,可以說日廠採用後國際能見度更高

一堆台灣人還是喜歡SONY品牌,寧可買SONY A1也不買LG B7



還有,我重申一次,沒有完美的顯示技術可以通吃市場

LCD適合作大中小各種尺寸、量大價廉,這部分尚未有技術能取代

OLED適合作中小尺寸,對比輕鬆碾壓LCD,小尺寸已經快要可以翻盤LCD市占

中尺寸55"、65"這塊也已經可以碾壓中高階LCD

但75"~100"還是LCD天下,40"以下則也還沒有OLED普及,低階市場也是LCD占據

這個現象microLED技術出來也會面臨

現階段依我看microLED較適合作超大尺寸拼接電視牆

或者75"~100"之類看看有沒有機會取代OLED成為新旗艦,尺寸越小就生產越困難

miniLED則會是未來LCD背光主流,藉由區控背光讓對比提升,可作為中高階機種

妄想microLED出來可以大中小市場全吃、巴死OLED或LCD真的是想太多
SKAP wrote:
你比錯了,不同技術...(恕刪)


你看錯方向了, 量子點面板產量大,良率高,尺寸多. OLED面板產量小,良率低,尺寸少.
OLED TV永遠不可能在每年兩億台電視的市場裏獲得重要的地位.
除非, 人類放棄 MiniLed/MicroLed.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LG提升良率的速度, 始終追不上其他面板廠在LED的進步與企圖心. 他進步少少, 人家進步比他快.

LG正在踏入當年Sharp四原色所犯下的相同錯誤. 只是Sharp沒LG那麼笨, 把四原色面板外賣給人.

這樣你有沒有看懂呢?

vspebrian wrote:
所以啊, OLED...(恕刪)


研發成本本來就是要靠產量去攤平的
LG少說年產1000萬片OLED以上,才有可能跟LCD競爭
要短時間(2~3年)達到這量,光靠LG自己是不可能的

但韓國人又不可能
跟日本一樣把技術下放給台灣收權利金

看郭董這兩年會變出啥花樣吧
vspebrian wrote:
你看錯方向了, 量...(恕刪)

量子點面板?

等真正量子點面板出來再說吧

目前的充其量叫做LED背光+量子點薄膜層=更純淨的白光,用來達成廣色域

其餘規格跟LCD一模模一樣樣,TN、VA、IPS特性皆不變

而且上面都不是畫質重點,畫質重點在於背光可以多亮、區控可以多精準


QLED就是一個笑話名詞

SONY最早導入量子點技術來做廣色域也沒提過

後來因為環保問題棄用,改回用螢光粉來做廣色域

三星自己壓寶QLED,也不過搞出金屬量子點來避開環保問題

而QD Vision當初提到可以自發光的量子點技術至今還不見任何技術說明或展示機


至於LG會不會搞OLED搞到倒閉又不關我的事

我能在這1~2年就花少少錢買到以前動輒十萬以上的旗艦機種才是真

那個畫質我很滿意,碾壓LCD包含所謂的QLED

至於還不見蛋的microLED也不干我的事

台廠miniLED今年才可能會生出來,microLED沒那麼快

日韓比較有機會,但日廠近年來衰退不敢投廠,韓廠則是LCD、OLED、microLED通通搞

真要搞出來也是他們自家去分配產能,OLED真的爛那三星手機平板幹嘛全面用OLE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