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jia wrote:
唉⋯先不說4K是否有...(恕刪)
感謝指教,我的想法確實與眾不同,這樣才能說服我自己不要亂花錢~~~
上週日我有拉著全家大小去桃園經國路家樂福影音展示區看了半小時,也去大江B1的影音展示區逛了很久,不管是FHD與4K通通仔細看過一遍。我老婆小孩根本不懂啥FHD還是4K(符合絕大多數民眾的認知),只看得懂廠牌與價錢。
通常找電視的人會被現場最大一台,或是正在播放性感歌舞的畫面所吸引,有興趣的人會開始看價格與規格資料,有品牌偏好的會詢問現場人員哪邊有心目中的展示機。而老婆小孩很自然是被現場展示最大的一台吸引住,因為沒看過這樣大台而畫面又這樣清楚的電視!!
但是當老婆看完一輪之後告訴我,她想要腳架在中間的機種(這種要求真是讓人傻眼),因為她認為這樣看起來比較穩~~~至於畫質的問題,她說看不出來,現場看起來每台都很漂亮~~~看來看去50吋小了點,65放客廳又太大,55吋應該差不多,她竟然問現場人員可不可以搬回家試看?! 我聽了都快暈倒~~~
至於小孩的回答就更奇怪了,他只是問這是什麼地方? 為什麼有這樣多電視可以看,而且都是沒看過的,好像真人一樣(小二程度)。問他那台比較好看,他指著一台正在播放電影預告動作片的電視說,這台最好看~~~顯然他不懂我所說的好看的意思。
至於我在現場看DEMO的心得,與我的想法差不多就不再重複。各家DEMO片都盡量展示各自機種的特色。至於我在前面內容提到放全白畫面測試其實是有意義的,因為全白畫面可以看出背光均勻度的差異,調整對比最高到最低,再調看看最低對比度全白畫面與最高對比度的全黑畫面,可以看到一台電視的亮度控制好壞。然後上下左右繞一圈看看不同角度的色偏與亮度是否差異過大,如果這種基本顯示效果都有問題,DEMO再漂亮精細也沒用,其他就不用說了。至於其他USB或上網功能我完全不在乎,所以也不用比較。
josephjia wrote:
至於討論4K電視有沒有必要這個話題
其實我的重點在於4K訊源,沒有4K原生訊號,4K能比FHD發揮多大優勢? 01自己的測試都說藍光片4K升頻效果還不如直播MOD FHD節目效果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7&t=4866435
(畫面來源:環太平洋)
小編選擇的藍光電影均是 Full HD 解析度的影片,第一是還沒有入手 4K 版本的藍光電影,另一方面也想看看這款電視的 4K Plus 升頻技術效果,從上方的三支藍光影片的畫面看起來,在 4K 升頻技術上,BenQ 表現得算是中規中矩,效果感覺沒有 MOD 高畫質節目來的好,但沒有出現模糊不清的畫面算是還不錯的表現。
ps.看那些BENQ洗版文,互相幫襯吹噓真是越看越反感~~~~
Rschumacher wrote:
conroe2duo根本沒說拉長觀賞距離怎麼自己補腦了
樓主你都說同樣距離 越換越大 解析度越換換高了
這不是跟conroe2duo說的一樣嗎
同樣的尺寸換上較高解析度 所以可以越坐越近 因此結論為 觀賞距離不一樣.....
正常人不會更換觀賞距離 所以越換越大 解析度越換越高...也就是您說的 ....= =以上超繞口
補腦?? 我有聽過腦補? 但是補腦是啥意思??
我很確定我沒有搞錯他說的前後文
1.首先我在59F寫的...
不然做個實驗好了,用55吋4K電視放一張純色圖(純白或純黑或純灰),與一台同尺寸FHD的電視放同一張圖,在正常觀賞距離時人眼能分辨出解析度的差異嗎?
這句應該很清楚說 相同觀賞距離觀看相同尺寸,不同解析度的二台電視,看一張純色圖是否能分辨出解析度的高低。純色圖就是刻意營造一個沒有對比差異干擾眼睛判斷,單純檢視面板機能的條件。
2.結果在67F回我...
當然分得出來
4K和1080P觀賞距離本就不同
專業的影音門市有哪個蠢蛋會要客戶用相同的距離去比較?
不要拿那種大賣場的水準來比擬
這段話意思是他在二三公尺外可以分辨出螢幕中一張4K純色圖與FHD純色圖的解析度高低?!(我才不相信,純色圖是啥有搞懂嗎? 一張只有一個顏色的圖你能看到螢幕上的像素點? 那平常看電視都是看到滿滿的RGB亮點了)
專業影音門市的業務不會要客戶在相同距離去比較解析度??
那客戶家中換4K電視沒換觀賞距離就是蠢蛋??
賣場掛一整排電視觀賞距離有很大差別嗎??
我當然希望這只是文字解讀上的誤會,但是我反覆看了很久,應該沒有解讀錯誤~~~
vt_hunter wrote:
其實我的重點在於4K訊源,沒有4K原生訊號,4K能比FHD發揮多大優勢? 01自己的測試都說藍光片4K升頻效果還不如直播MOD FHD節目效果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7&t=4866435
(畫面來源:環太平洋)
小編選擇的藍光電影均是 Full HD 解析度的影片,第一是還沒有入手 4K 版本的藍光電影,另一方面也想看看這款電視的 4K Plus 升頻技術效果,從上方的三支藍光影片的畫面看起來,在 4K 升頻技術上,BenQ 表現得算是中規中矩,效果感覺沒有 MOD 高畫質節目來的好,但沒有出現模糊不清的畫面算是還不錯的表現。
..(恕刪)
那個... 我覺得小編講的可能是
在"升頻技術"上, 對藍光的升頻效果 不如 對MOD的升頻效果
而不是說對藍光生頻後的畫質 會比直播 MOD FHD 還慘
藍光片升頻後還比MOD差 這個我真的不太敢信....
你再看看該篇文章的結論中有一段話
採用原生 4K 訊號與非 4K 訊號來觀賞,不難看出後者雖然可透過 4K Plus 升頻技術來進行畫面的優化,但效果還是沒有其它競品來得優異,或許這也是未來 BenQ 需要持續進步的地方。
你就可以看出
01小編是覺得BenQ這台機子的升頻技術 不如其他競爭對手
而不是你說的 整個4K電視界的升頻技術無用
五木拉麵 wrote:
那個... 我覺得小編講的可能是
在"升頻技術"上, 對藍光的升頻效果 不如 對MOD的升頻效果
而不是說對藍光生頻後的畫質 會比直播 MOD FHD 還慘
藍光片升頻後還比MOD差 這個我真的不太敢信....
我記得在家樂福看BENQ時,上方掛著一台50吋4K,下方是50吋FHD(旁邊上方是65吋4K,下方是55吋FHD),四台同時播放同一個BENQ DEMO片段,看畫面應該是只有FHD的DEMO片源(有個小女孩站在黃色花海中),老實說我真的看不出上面4K與下面FHD有任何畫質上的差異,頂多色澤不太一樣(藍天或綠葉部分)。反而我會注意到50吋4K那台播放畫面總是會有延遲(與下面那台FHD相比),不知道是訊號線的問題還是升頻計算造成的延遲。
至於01編輯對BENQ這系列電視的評語,我想這應該是寫得很保守了。因為藍光與MOD的訊源都只有FHD,而且藍光流量應該遠高於MOD。可能是BENQ升頻運算的演算法或處理器不如人,造成原始高流量的藍光訊號因為無法及時運算反而被捨棄,造成最終輸出畫質反而不如低流量MOD可以順利算出升頻後的正確4K訊號畫質。這只是我個人的臆測,真相只有BENQ才知道~~~
至於其他高階4K電視,或許採用更高階的GPU運算核心與演算法,可以獲得更好的升頻效果,這應該是可以確定的。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我還懂,便宜電視總有技不如人的地方也是應該的。只是我覺得不能一直依賴升頻運算,因為這始終是假的!!
vt_hunter wrote:
至於其他高階4K電視,或許採用更高階的GPU運算核心與演算法,可以獲得更好的升頻效果,這應該是可以確定的。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我還懂,便宜電視總有技不如人的地方也是應該的。只是我覺得不能一直依賴升頻運算,因為這始終是假的!...(恕刪)
沒說要一直依賴
只是在這個4K訊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普遍的過度期
升頻技術能給你更好的畫質享受
如果你對以前DVD的升頻效果有印象
那應該會知道差別還是存在的
有改善 總是比沒有好
就看你願不願意為這一點改善多花點錢了
回到我一開始回覆的說法
你覺得4K跟FHD有差別 也想要 有需要多花錢買 就去買4K
覺得沒差別 或覺得不需要為了這一點小差別多花錢 那就不用買
就是這樣~
vt_hunter wrote:
我舉的例子就是要說...(恕刪)
很少人只看demo就會決定要買哪一台電視
如果是這樣01高畫質版不會如此熱鬧..不要拿古早人資訊薄落的時代來比擬現在
vt_hunter wrote:
請舉例從FHD TV換了4K電視就會拉長觀賞距離的!!
同樣尺寸換4k是應該要縮短距離當然不會有人拉長距離....

的確鮮少人會因為換電視而改變觀賞距離..因為這是房子空間問題
但別忘了.多數人換電視是越換越大台

距離不變.電視尺寸變大.4k相較於1080p就能展現出解析度差別
我房間電視50吋距離1.8米我要改65吋以上不如妳介紹一台1080P規格不錯的?
甚至家有投影機隨便就120吋以上用1080P?
雖然我沒看清楚妳是在講"純色圖"所以我回那句分得出來的確是中了陷阱這是我蠢

但純色圖的概念很好笑
用純色圖來講解析度不重要或無法分辨除了拿來嘴砲還有什麼實際意義?

這跟你砲展場用靜態DEMO來自欺欺人有何2樣?
前面就說了妳的邏輯根本充滿矛盾

"大賣場買電視"跟"透過大賣場銷售人員介紹買電視" 這完全是不同概念
多的是人在論壇詢問相關資訊
再去專業影音門市/賣場/電器行看實機表現最後"比價"
在大賣場買電視只是最後"價格"的結果
現在人買電視不比以前..別忘了現在是2016年

展場人員不一定會叫你移動距離但妳自己可以移動距離
家裡距離不會改變但妳的電視大小可以改變
展場只有靜態DEMO妳可以自備動態DEMO
現在多的是人去比較專業的展示間買電視甚至越來越多人買平行輸入貨
你要一直用2007年的觀念去看現在那是妳的問題
vt_hunter wrote:
我在解釋影像對比度比影像解析度更重要!!
沒人說對比不重要
但現在電視越做越大.
8年前我買電視送我媽42"他說好大.3年後我買65"放客廳她說差不多剛好
我電腦螢幕從15吋1024*768放到現在50吋
解析度真的不比對比重要?
個人可不認為
尤其現在越來越多人把電視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隨便去電硬板多的是60公分放42吋以上螢幕
況且低價機種又如何做到呈現高品質的影像對比度?
講白點規格是錢砸出來的

妳一直在講花大錢買電視沒必要..又一直說影像對比很重要?
最重要的應該是如何解決妳的矛盾

vt_hunter wrote:
難道QC你這台成品之後沒發現問題就保證出貨之後永遠不會壞?
你覺得能開機就算QC過關?
你知不知道高階電視在組裝之前驗料跟核料以及在產線上每一段的QC相對有多嚴苛?
高階電視組裝後光用儀器調校這部分又要花上少時間?

vt_hunter wrote:
消費者要買同尺寸平面電視,買電漿的成本要比買液晶高出許多。這價格差距難道不是暴利?
PDP生產成本本來就比液晶高.你知道裁切一塊50吋電漿的成本可以裁幾塊液晶面板嗎?
產品成本不轉嫁到消費者請問是要自行吸收?更遑論以影像品質來看電漿遠優於液晶..
還暴利咧..照妳的邏輯只要貴的東西都叫暴利
而且自己貼的文章是有沒有在看?
Pioneer43吋售價20萬9000元 Sony42吋售價24萬9000元
我還真看不出來電漿暴利在哪?
還是你要說國產便宜? 要是國產可以做到大廠那些水準你以為國產會低價賣?
順道跟你講
2013末代電漿50"約5萬而當時能拿出來相提並論的液晶全都10萬起跳
而我買65"電漿時當時SHARP一台20萬
vt_hunter wrote:
因為我不玩遊戲,根本沒在注意這類顯示卡的詳細資訊
玩不玩遊戲不是重點...重點妳只是在用個人偏見在看事情
我前面就一直在說"能買到什麼產品"才是真議題可能妳根本就沒思考過

4K的確以現在的片源來說的確是很少
但妳今天要思考的是當4K機種跟1080P機種無價差時為何要買1080P?
當今天廠商把技術都往4K機種上面放時請問你是要買什麼FHD?
HDR.Direct/Edge.local dimming.峰值亮度/最低輝度.Quantum Dot.尺寸
這些都是買電視會考量的
而你只用4K片源少而去評論是否要買4K電視?

說句不客氣點的話
妳這篇文章要是發在2013年4K55"報價隨便都10萬以上時 我想多數人會給你讚!
現在2016年 4K55"進口貨5萬 國產3萬 妳這篇文章還有什麼價值?

套用妳的邏輯電視不需要花大錢
BENQ和LG一些機種都賣不到3萬了還要怎樣....

站在廠商立場, 製造4K電視 附加價值大於Full HD, 自然會推銷4K
市面上的店家 要賣的產品 一定是根據品牌的銷售產品來定
消費者跟任何一個銷售管道買 最終還是看 電視製造品牌給的菜單
這是製造者給出來的遊戲規則, 消費者可以選擇接受跟不接受 自然意見不同
脫離製造者給的遊戲規則跟邏輯, 其實還是有一些規則
可以看看是否 4K電視有必要 或者稱為高於Full HD電視的價差是否合理?
這是消費者 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評估, 但是沒有絕對的0與1, 對跟錯
只是代表 由外部觀點, 量測 特定產品跟產業, 售價與相對使用價值之間關係
例如 :
1. LCD面板 對於 電視 所占的製造成本比例, 一般常見約占50~60%製造成本
假設 某個40吋面板 100美金售價(非現在行情), 若電視符合上述成本比例
那麼 可知 40吋 LCD電視製造成本 約在200美金
2. LCD電視 毛利率 約在40~60%(聽說), 若如此 200美金製造的電視售價在300美金
也就是 9000台幣左右
3. 4K LCD面板製造成本與 Full HD LCD面板製造成本差異
以我個人所知, 主要差異 來自製程改變, 點的pitch變小, 容納畫數增加
但是 生產的機器, 以及固定使用的耗材 例如LCD跟CF上的玻璃片 並無大差異
所以, 4K與Full HD面板, 相對於其尺寸大小 一定比例的價差是來自尺寸 而非畫質
以OLED而言, 同樣是尺寸決定價差, 但是使用RGBW(4K 4色)的LCD或 白色OLED+RGB濾片
這種不同製程所節省的價差, 需要另外思考 成本是否合理, 用同一個標準是不合理的
4. 低階機種 高階機種 所附屬的功能及售價, 是否合理
嚴格來說, 我所懷疑的是4K高階機種, 例如毛利率到達60%或以上的頂級20萬或以上機種,
除了售價較高 對應 必要功能之外, 因為新增的設計 而需要消費者買單的部分 有相當差異
用以下算式 可以推測 4K電視 依照尺寸 功能的售價 比例不同
20萬台幣 X 60% 毛利率 = 12萬(製造者毛利)
10萬台幣 X 50% 毛利率 = 5萬 (製造者毛利)
5萬台幣 X 40% 毛利率 = 2萬 (製造者毛利)
2萬台幣 X 40% 毛利率 = 8千 (製造者毛利)
上述 雖然所獲得的電視畫質依照不同階層 一定有相當大差異, 除了這些必要差異外
消費者 花費增加, 是否取得相對應的實用價值? 有多少具體使用好處
我個人發表過意見, 用點距概念來看 40吋Full HD等同80吋 4K畫面點距
為了推廣4K 廠商主力不在50吋以下, 一定在50~80吋電視 相對4K的點距較足夠密
另外一個解釋 是因為50~80吋 的4K電視本身製造的成本高, 有機會增加附加價值
所以賣價調高 可以有合理利潤, 消費者要看50~55吋, 或許是一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