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想知道 180 HZ ;)

不曉得為什麼 Hitachi 先發表了 180 HZ 出來

而且 Hitachi 還是插黑技術廠商

當使用 180 HZ ( 後來 JVC 好像也發表了 ) 降到 6.5 ms
大家是否又要重新討論一次 ( 24 -> 180 ) 是否比 ( 60->180 ) 簡單?!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昨天剛去看了46X5000,店家的展示除了46X5000以外,還包括SHARP 52RX1W,PIONEER 508XG,老闆人也大方,讓我自己玩了很久,小弟是帶了藍光片“血鑽石“和“DVD片限制級保姆“去試,也來說一下心得,不比原因只說感覺

。就流暢度來說,限制級保姆一開場有海邊岩石向右帶的畫面,在這裏X5000帶得相當順暢,PIONEER次之,SHARP會有頓頓的情況說,對於這個,小弟是覺得訊號源也是原因,看BS的話,畫面都相當流暢說,不過現實還是要考量,訊號源不好就考驗機器的能力,不是每個人都懂日文,能享受BS的


。限制級保姆開場不久的海戰,在海的藍色方面,3台表現都差不多,不至於有色塊出現,dvd畫質畢必不高,電視處理的好的話,畫面會漂亮很多

。顏色方面,小弟是覺得sony的顏色有點過頭了,“血鑽石“中有很多綠色的叢林鏡頭,還有黑人會搭配較彩度較高的紅,橘等顏色的服裝,在這方面,SHARP與PIONEER的比較真實順眼,尤其是PIONEER,顏色,立体感都要勝出一截,電漿還是有他厲害的地方,SONY的就算把彩度調低,效果還是有限

。雜訊方面,這裏主要指背景裏顆粒跳動的情況,SONY的表現要比PIONEER還好,SHARP的雜訊有點明顯說,另外小弟沒有注意到有明顯的細節不見的情況

。外型就見仁見智了,小弟是覺得SHARP比較有氣勢,SONY比較像現代感,PIONEER則是內斂的黑框

。電漿的反光情況,以PIONEER來說,上方光源不是問題,可是家裏若有採光良好的大窗的話電視,擺放角度要稍微橋一下,另一店家的PIONEER 5080面對著落地窗,馬路上流動的車影都會映在畫面上,不是像照鏡子啦,就會有光影跑動,怎麼解決?搞視聽室就好啦( 謎之音:拖下去淋淋水,讓他清醒一下 )

。第四台的畫面就不說了,倒是有大大能分享一下倍頻器的效果嗎?感恩啦

。如果有大大注意到SONY的顏色怪怪的,不太連續,可以先把亮度和對比都砍一半再瞧,他的原廠設定是都開到最大,調下來後反而覺得清爽多了(小弟覺得啦)

參考價,水貨含一年保固,SHARP 52RX1W 11X000,SONY 46X5000 11X000,PIONEER 508XG 應該是公司貨吧,15XXXX,注意喔,尺吋不同喔,價“格“如此,價“值“由人嘍


那小弟會選哪一台?經過考量,小弟決定把流暢度放在顏色前面,目前是傾向SONY,再等兩天如果心意不變,可能就去搬了吧

PineMo wrote:
即使是0ms的高速panel,以60Hz的LCD顯示來講,先天性至少就有16ms的殘影...120Hz也才降到8ms...
所以0ms(實際上是16ms)一樣有殘影,8ms(實際上是24ms)看不到殘影才是特殊眼睛吧~

請看你這篇發文的樓上,關鍵在預測補插。

另外,前面有提到(24 -> 120)比(60->120)簡單?!
原本在60Hz下移動1點,在24Hz下就移動了2.5點,換句話說,24Hz要補成120Hz,
光Motion Vector的搜尋範圍就是60Hz的2.5倍,錯誤率大大增加,為什麼會比較簡單?

因為我所說的24Hz訊源是花費大成本用人工fine-tune過的1080p/24的BD影片,motion vectors結構密實也幾乎不會有錯誤,訊源就是1920x1080,不需要作scaling。對照來看,面對480i信號時,有deinteralcing加上數倍的scaling要作,工作遠為繁覆艱難。

再就時間上來考量,這種real-time的工作,每一個loop的處理時限越短就越難搞,1080p/24的時候每一格就是有1/24秒的時間平均分配去處理。反觀480i的情況下,雖然1/30秒才真正需要刷新一個frame,但你其實只有略長於1/6o秒的時間去作處理(因為要等第二個field進來才能真正動作),兩者在處理運算時的時間限閾差別太大了。

我沒有真正從事這種工作,以上純粹是根據個人在視訊領域的一點微薄常識和快二十年的程式撰寫經驗推斷而來的,歡迎版上專家吐嘈指正。
720x480i60 做 motion vector 搜尋的運算量跟頻寬消耗量, 再怎樣大也不可能跟 1920x1080p24 比吧..?

光算每張畫面的需要處理跟參考的總點數, 就是以 N 倍差別來算的... 硬體單元的最大運算量跟可以支撐的頻寬, 是有它的固定極限的.. 如果 Motion Estimation (ME) 單元設計的比較有彈性, 自然在 480i 的時候, 可以做更廣區域的搜尋...

Motion Flow 的運算單元, 計算的 motion vector, 可不是像 MPEG 運算那樣, 是以 4x4 ~ 16x16 為單位, 而是真的每個點都要預測獨自的 motion vector ... 因為誰敢說訊號來源一定都是 MPEG 解壓縮出來的影像? 遇到 H.264 時, 各種形狀的 block 都有, Chroma 還有不同的玩法, 更難用 block 單位來預測...

真正強的 engine, 預測 motion 方向, 可不是只看兩張影像的比對而已, Bravia Pro 等級 engine 的, 都是好幾張的比對的歷史記錄, 去調整預測值的加權數... 不過聽說過真正最唬爛的, 是 JVC 905 系列用的 engine ...

pie1394 wrote:
Motion Flow 的運算單元, 計算的 motion vector, 可不是像 MPEG 運算那樣, 是以 4x4 ~ 16x16 為單位, 而是真的每個點都要預測獨自的 motion vector

謝謝您一棒把我打醒。

我居然忘了,就算BD player透過HDMI餵的是數位資料,電視收到的卻是解壓過的YUV,已經沒有motion vector可以利用了。這樣一來,這個120Hz 1080p的預測補差就真的麻煩多了。再加上從ATSC收進來的MPEG4或歐規DVB-T的H.264,這engine的負擔真的是滿可觀的

我現在覺得,XBR4/5在美國賣那個價錢好像有點便宜了點耶。
instrumentair wrote:
昨天剛去看了46X5...(恕刪)

參考價,水貨含一年保固,SHARP 52RX1W 11X000,SONY 46X5000 11X000,PIONEER 508XG 應該是公司貨吧,15XXXX,

這位先進可否請問一下您註明的價位,是在哪問到的阿,SHARP 52RX1W 我所看到都是13X000
46的才是11X000,SONY 46X5000 11X000好像也沒有這麼漂亮的價錢,可否透露一下呢,感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