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th wrote:
這句話對也不對,講話不用這麼嗆。
檔案的確是4K,但電影、影集實際拍攝原始檔多還是FHD,然後在後製完成後放大到4K。
原因不外乎於4K後製費工費錢。
商業4K錄製技術普及速度慢。
商業撥放設備升級速度也慢。
只有非常少數的片才是真4K源。
去youtube找"why your Avenger UHD Blu-rays aren't actually 4K"。
你說對了,但你其實也說得不對,或者說很容易誤導人。XD
是不是4K拍攝不重要,現在都是數位化處理,2K拍攝之後upsampled成4K很正常,也不會因為這樣就畫質減損什麼的。甚至很多4K電視都用晶片upsampling in real-time,讓2K訊源顯示出4K品質,當然效果是不可能有電影工作室那樣的強大與穩定。電影用 2K處理再upsampled成4K確實是為了省時間,也許哪天電腦速度快個十倍、二十倍,直接4K處理甚至6.5K處理都不是問題,那就有可能有電影會用這種等級來製作。
另外,數位拍攝的攝影機解析度根本也不是2K(1920x1080)、4K(3840x2160),可能是一個很怪的解析度(3K/6.5K),這些訊源經過處理後才變成2K/4K訊源。就像很多CD的訊源是24Bit/96KHz甚至24Bit/192KHz,但是downsampled成16Bit/44.1KHz,即使如此,聲音的細節還是比單純用16Bit/44KHz錄音來得好。更高解析度的影片訊源經過處理也會有同樣的狀況。
44th wrote:
設備亮燈不代表是拍片與後製是真四K呀,大哥。
2020拍片沒有普遍使用4K攝影機。
你指的是偶像劇?
還是連好萊塢電影都沒用4K攝影機攝影?
說清楚,
顆顆。
------------更新------------
看了一下 Why your Avengers UHD Blu-rays aren’t actually 4K
其4K攝影機根本不是重點,
重點是2K解析度在電影大量的後製能節省大量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所以即使是大作,即便使用4K以上的攝影機取得素材,
終究會降成2K解析度來進行後製。
而透過升頻再將影片提升為4K。
結論:
2K是電影後製的標準,
而你最後看到的4K電影畫質還是會優於以1080P標準所製作的電影。
攝影機畫素提升,
喧染的CPU效能也同時在提升,
你在netflux 觀賞4K 電影或者1080P電影終究還是會有明顯的差異,
在這個市場取得CP值高的4K TV 也等於是在替未來的電影規格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