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的'高畫質'節目,定義到底是.....?

現在許多IPTV(如MOD、凱擘數位)都標榜有播放HD的節目,
請問這些IPTV對HD的定義是一樣的嗎?還是只要達到一個規格的都可以叫做HD呢?
所謂的高畫質 Full HD 是指1080p 也就是1920*1080
但是現在目前一般提供的節目,如MOD都是播出1080i
這也是高畫質,但會比1080p的差一點點

1080i 是一種高清晰度電視信號格式,1080表示垂直方向有1080條水平掃瞄線,i表示採用交錯式掃描視頻顯示方式(interlaced scan)。1080i 先掃描單數的垂直畫面,再掃描雙數的垂直畫面,故只需要1080p一半的頻寬,但是碰到高速移動物體時,物體周圍就有晃動現象。早期的高解析度電視都是這種規格,因為早期的頻寬較小;無法一次送出全部,故用這種方式一次送一半來減少頻寬。 1080P(Progressive scan);則是一次送出全部,因現在頻寬較大而延申出來的傳輸方式。

1080p是一種視頻顯示格式。字母p意為逐行掃描(progressive scan),數字1080則表示垂直方向有1080條掃描線。通常1080p的畫面解析度為1920×1080

目前MOD的ELTA頻道和精選69VOD播出的高畫質節目就是1080i,但畫面很精致。
基本上 「高畫質」這個名詞在台灣已經被搞臭了

隨便來個影像都能叫做高畫質
其中不乏例如中華電信稱手機電視是「高畫質3g影音」


真正的「高畫質」就應該要如同樓上講的

叫做HD
全名是High Definition

又HD其實分HD和Full HD

HD是只要解析度大於1280*720就可稱作HD
Full HD則是要解析度達到1920*1080才能算數

電視機規格有分Full HD和HD Ready
Full HD是面板解析度達到1920*1080,可以不壓縮,並且點對點顯示Full HD訊號者
HD Ready則是面板解析度為1366*768,這是電腦解析度中WXGA的規格



另外
Full HD影像必須經過數位壓縮才有辦法在一般頻寬中傳輸
數位壓縮又分MPEG2(日本採用)和MPEG4(台灣等國家採用)

日本NHK測試
MPEG4的流量必須高於13MBPS才能夠符合最佳效果
台灣的主觀測試則為11~13mbps



所以壓縮太嚴重的話
會使畫面出現馬賽克或是柔邊的效果
失去掉原本Full HD應有的銳利畫質


舉個例子
公視HIHD採用10mbps在傳輸
可是凱擘的數位hd有線電視約採用5~8mbps在傳輸

5~8MBPS傳輸的後果就是
HD的國家地理頻道和SD的民視擺在一起

不少人會主觀會認為民視的畫質比較優(賣場透漏)





因此傳輸碼流(流量)也是影響HD不HD的重要因素
kreites wrote:
基本上 「高畫質」...(恕刪)

所以我覺得台灣的HD應該稱為高解析。

kreites wrote:
基本上 「高畫質」...(恕刪)
可是凱擘的數位hd有線電視約採用5~8mbps在傳輸

5~8MBPS傳輸的後果就是

這就是台灣的系統商,對於單一頻道的頻寬能省則省。
只為了能塞進更多頻道來騙錢。
請問,綜合上面的定義,能提供高畫質節目內容的業者到底有誰呢?
曬月亮的人2002 wrote:
請問,綜合上面的定義...(恕刪)

各大頻道商。
mod跟各地系統商即使有優良的設備,他們也只是提供播放平台。
能提供高畫質視訊的有


DVB-T(數位無線電視)
其中有一台HiHD
是公視的HD頻道
購買可支援H.264解碼的數位機上盒
(一般數位機上盒只能解碼Mpeg2)



DVB-C(數位有線電視)
洽系統業者
只是有線電視HD為了營收利益
把流量壓得非常低
畫質嚴重流失(甚至有人HD的國家地理頻道畫質比SD的民視畫質還要差)


BS衛星、CS衛星
日本用廣播衛星和通信衛星來傳輸電視
需要安裝衛星碟盤和日本販售的衛星接收機


IPTV
台灣目前有中華電信提供MOD平台
有分直播HD和隨選HD
kreites wrote:
基本上 「高畫質」這個名詞在台灣已經被搞臭了

太認同這句話了,

例如youtube有提供SD畫質的影片可以使用"HQ"模式觀看,
有人就會因為有HQ模式而錯誤使用"高畫質"宣傳自己上傳的影片,

另一種情形就是將目前的SD無線數位電視的畫面稱作是"高畫質"版本,
最常出現在偶像劇同時在無線和有線播出時,
如是提供從無線數位電視錄下來的影片時會錯誤使用"高畫質"形容影片版本。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