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畫質的液晶顯示或電視也需要高畫質的影片…」
為何解析度越高,才有機會讓大型液晶上的畫質可以越清晰越細膩?
影片的格式與拍攝製作是訊號源頭之一,
拍攝影片時使用的設備與器材…等也都是影響觀看時的畫質因素,
有關各種訊號線或液晶顯視器對訊號最大解析支援度,
如訊號線HDMI,色差;S端子,AV端子等差異以及液晶面板解析與調校的差異…等留待日後討論.
影片原生的格式與畫質在大型液晶顯示器呈現出來的畫質有關係嗎?
基於一般『解析度越高, 畫質就有機會越好』的認知,
可以理解解析度越高的影片越能清晰呈現畫質,
我們如用不同大小的解析影片,
看看720x480,1280x720, 1920x1080解析度的影片在大型液晶上所呈現的真實大小,到底如何?
如果訊號源本身使用較低解析度加上非高畫質的製片設備與過程,
對應在高解析的面板上便是不容易有較佳的視覺感受,
以手機拍攝小螢幕用的大頭照,滿框放大到較大尺寸的畫面時,
看到模糊而不清晰的圖像,這是多數人都有的經驗.
現階段多數網友嘗鮮收看光世代MOD或HiHD無線數位…等本土初起步的高畫質節目.
一般VCD, DVD,HD DVD或藍光(BD)影片的差異,
不只是影片解析品質,流量,容量大小…的差異,
從真實的大小是最易分辨出來的,
以下,我們用不同大小的影片解析度,
分享為何解析度越高,才有機會讓大型液晶上的畫質可以越清晰越細膩.
圖一:比較一般有線電視 NTSC在液晶面板的真實大小


圖二:比較無線數位電視訊號480p在液晶面板的真實大小


圖三:無線數位電視訊號的1080i


圖四:比較高畫質影片480p在大型液晶上呈現的畫面


圖五:比較高畫質影片以720p在大型液晶上呈現的畫面


圖六:比較高畫質影片以1080p在大型液晶上呈現的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