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威秀 vs 秀泰:電影院的未來戰略


〈威秀 vs 秀泰:電影院的未來戰略〉
探討在串流時代下,台灣兩大影城——威秀與秀泰——如何以不同策略逆勢突圍,重新吸引觀眾走進戲院。
【影評】威秀 vs 秀泰:電影院的未來戰略
一、電影院的困境與轉型契機
環境挑戰:
串流影音崛起、短影音搶時間、影集養成黏性。
文化部數據顯示:2019~2024年票房下滑約四成(102億→62億)。
疫情、視窗期縮短、家用設備升級與票價物價雙壓力,讓看電影不再是唯一選擇。

【影評】威秀 vs 秀泰:電影院的未來戰略
轉型方向:
威秀、秀泰並未退場,而是以兩條路線重塑觀影價值。
威秀:打造「多元娛樂內容容器」。
秀泰:延伸為「生活型商場」整合體驗。
【影評】威秀 vs 秀泰:電影院的未來戰略
二、威秀影城的策略:硬體升級 × 生態布局
南港LaLaport旗艦店(2024年5月開幕)
投資3億元,17廳、1400座。
地點優勢:靠近軟體園區、展覽館,商務與家庭客穩定。
三鐵共構、日商三井商場助攻人流。
核心策略:經營「場域」而非單純票房
IMAX主打高規格視覺體驗。
舉辦VR演唱會、非電影活動,將影廳變成多功能舞台。
網銀國際入股後,整合會員資料與行為數據,導入人群營運概念。
關鍵理念:
「影城 × 商場 × 交通」三軸聯動。
搶佔人流節點,提前卡位影院復甦。

【影評】威秀 vs 秀泰:電影院的未來戰略
三、秀泰影城的策略:差異化 × 體驗導向
品牌背景:
前身為永和美麗華戲院,深耕在地市場。
二代經營(廖偉銘、廖偉翔)導入醫學背景思維,強調「快打慢」。
藍海四動作策略:
消去:移除前三排座位,提升觀影品質與滿座率。
提升:升級全牛皮座椅、按摩椅、Toto免治馬桶、精品燈光音響。
創造:推出丹普床廳、桌邊送餐等新形態影廳。
擴大:結合餐飲、書店、親子娛樂,形成「一日生活圈」。
經營哲學:
每個細節都視為使用者體驗(UX)的一部分:停車、動線、餐飲、親子、長輩友善。
影廳不只放電影,也是活動、品牌發表會場地。

【影評】威秀 vs 秀泰:電影院的未來戰略

威秀:
以IMAX、VR、數據化會員營運打造「內容+場域」雙引擎。

秀泰:
以創新廳型、生活商場與沉浸式體驗突圍。
巨蛋秀泰將主打Dolby Vision × Atmos × 4DX三合一體驗。
共同信念:
「讓出門變得值得」,讓觀眾重新找回進電影院的理由。【影評】威秀 vs 秀泰:電影院的未來戰略
六、影片收尾呼籲
「如果這支影片有幫助到你,記得訂閱、按讚、分享!
留言告訴我們——你最近一次走進電影院,是為了哪一部片?」
Netflix實在太方便了,況且這幾年出的電影差強人意,實在想不出進電影院的理由XDDD
ww87253
可是耐非畫質只是算普通
進電影院也是主要體驗大畫面的震撼,
如果可以我都請服務員幫我安排前面一點的位置,
在電影院看電影跟我用PS VR2玩遊戲都一樣,
就是體驗大畫面的沉浸感,
這不是花十幾二十萬買跳水OLED能體驗的,
我也才最近看完國寶跟鋼琴家們的秘密煉金術,
舉個例子,別人是看著螢幕看著電影跟遊戲劇情,
我是站在電影主角旁邊或是整個人直接在遊戲內面對BOSS。
我敢說這群組沒有多少人能感受到艾爾登女武神200公分高的身高,
真的要抬頭看的身高,
拿著沒有刀柄的長刀朝著我走過來,
然後直接朝我自身攻擊那種震撼感。
只要是大製作,強調影像效果及音效的我一定都會進影院觀賞,走向平淡的日劇或韓陸劇才會選擇在家看串流。
鮮煎厚鯊 wrote:

Netflix實在太方便了,實在想不出進電影院的理由XDDD


有些想看的電影沒上架 NETFLIX,或是進電影院才可以看到完整未刪減版:


^ 導演宣稱日後上架OTT的版本會刪減三點全露
主要大製作大卡司的電影越來越少,電影院再好也沒用,疫情前我一年至少到電影院看五十部以上的電影,現在一年看不到十部,跟本沒片可看!
沒用啦

單純就是因為現在電影太難看了

產品就不行了

電影院能怎樣

搞什麼策略都白搞

除非你自己下去拍好看的電影
看電影不能暫停/重播,看不清楚的地方‘ 看不懂的地方,一下就過去了。

這點遠輸在家裡看影片的使用習慣。

但是電影院 會把體驗觀感 變得很棒,在爛的片,去電影院看,感覺都還不錯。


最後,電影院要生存,唯一的方式,還是價錢,便宜點,才有辦法普及,客人才願意進去花錢。
ww87253
價錢太便宜也是無法生存 ,成本不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