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的7.1是後方及側方共4個環繞目前Dolby或DTS定義好像也是到7.1其他更多聲道的增加是依據廠商開發的DSP來強化Front high就是DSP運算出的虛擬聲道用來加強音場前半的包圍感圖一的上下兩張不是像大大說的那麼簡單"把後環繞的那兩只, 移換到前聲道的上方"要這樣移, 也是Amp有提供這樣的功能才行至少是標榜9.1的Amp才有Dolbyhttp://www.dolby.com/professional/technology/cinema/index.html這page可以看到幾個"官方定義", 目前就是訂到7.1DTShttp://www.dts.com/Consumer_Electronics/Home_Theater/Speaker_Layout_and_Configurations.aspx這page也是, 只講到各種官方建議的7.1配置法底下幾種滿有趣的Front wideFront HeightSide HeightCenter HeightCenter Overhead-----最後在補上個人經驗一般的7.1喇叭擺位同DTS建議的7.1 standrad, 後側環繞在90角是最好的在下因空間問題擺位類似(DTS 7.1 rear surround), 後四環繞的定位感效果不是很好
從幾個個角度來說明的話...圖一的7.1CH擺設下,有部分的BD音訊就是收錄完整的7.1CH獨立音訊。所以,可以確保在7.1CH收錄BD片時,可以得到相當良好的環繞包圍感與後方定位。圖二的7.1CH是屬於強化前方音場寬度與景深度的作法但是,可惜的是BD片中目前並沒有 真正屬於前置環繞的音訊所以,前置環繞是AV擴大機MIX前方主聲道經過運算而模擬出的聲音當然,BD片中7.1CH音訊並非絕對強制,所以7.1CH BD片的數量仍是有限當(圖一)7.1CH設置環境下,播放5.1CH BD碟片時,也是需要MIX後環繞音訊,模擬後方環繞。從可以獲得什麼效果的層面來看的話...圖一的7.1CH擺設,可以獲得較平衡的前後包圍感,後方包圍感與定位感也將因此而強化。圖二的7.1CH擺設可以獲得3D化的前方音場,可以感受到較明確的前方音場寬度、高度與景深度。當然9.1CH擺設,就不需多做說明是綜合了上面兩種擺設方式的好處。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通常的7.1是後方及...(恕刪) 謝謝你的解答我知道AMP要有支援 Front High 才能做這樣的擺設其實這兩張圖是從STR-DN1010的說明文件上擷取下來的所以應該是有支援吧只是我比較想知道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在哪?又或者說以空間上的考量如果能採用前音場包覆的方式來規劃對我來講是比較俯合需求倘若這樣的作法效果不如5.1那我就維持原狀就好不需變動
PioneerTaiwan wrote:從幾個個角度來說明的...(恕刪) 感謝說明這樣我就可以理解兩者的差異性了的確完全支援到7.1的BD好像還真的不多我手上目前也只有一片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上面有寫支援到7.1或許可以拿來測試看看
PONY_js wrote:謝謝你的解答我知道A...(恕刪) 比起虛擬的Front height在下比較建議"標準"的後四環繞而在下剛剛提到自己的7.1經驗已經在升級後環繞時, 改為6.1 (後環繞擺45度及一個後中置)
PONY_js wrote:你說這樣嗎?我目前就...(恕刪) Yes的如果有空間的問題不要勉強大大要升級7.1不如注意前後場的聲音是不是有落差升級喇叭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在下只是因為前中置的雅瑟S-525跟不上前置的台灣土砲3a 118一個不小心就把整個房間的喇叭全換了 XD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Yes的如果有空間的...(恕刪) 為何你知道我在想甚麼我正是打算把喇叭全部升級換掉當然如果空間不夠也是勉強不來的只是我很想知道說假設以第二種強化前音場的擺設方式就您上述的觀點看來效果想必不及第一種強化後音場的方式那如果拿他來跟5.1的音場比教咧?是效果差別不大?還是會有明顯的差異?假設差別不大那真的就完全不必考慮升級成7.1了
PONY_js wrote:為何你知道我在想甚麼...(恕刪) 不是在下知道大大再想什麼而是音響路走起來就是這樣我們踩著前人的屍骨前進, 後來的踩著自己的血肉 XD空間夠, 喇叭可以擺開, 7.1(後4)效果就出得來Front Height的效果沒聽過, 無法給大大意見如果有要昇級喇叭的打算了,那就把那對後環繞的預算加進中置及後面一對環繞環繞跟不上前置主喇叭, 真的會很冏一部由左至右的跑車音效, 經過中置像機車前方打過來的飛彈音效, 到了後場變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