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在下非數十萬級別的入燒玩家,只是對一些音響觀念有諸多不確定性,想煩請各位玩家解疑,感謝~

目前使用的條件如下:
音源:電腦
耳擴:iFi Zen Air DAC

新手疑問非入燒發燒

新手疑問非入燒發燒

後級:FOSI AUDIO BT20A PRO (480瓦電源版本)

新手疑問非入燒發燒

新手疑問非入燒發燒

新手疑問非入燒發燒

音箱:YAMAHA NX-E200

新手疑問非入燒發燒

耳機:AKG K240 Studio

新手疑問非入燒發燒


問題如下:
1. 後級最大 4 歐姆 300 瓦,對應音箱是 6 歐姆,因此輸出大概在 225 瓦,後級輸出瓦數大,是否會對音箱有傷害?我看有的後級搭配是音箱輸出值的 2 倍,音箱 110 瓦的倍數是 220 瓦,還是屬剛好夠用?

2. 歐姆數越大,所需輸出瓦數越少,可表示「好推動」嗎?是否「好推」不等於「聲音細節多」,例如耳機來說 100 歐姆以上需要耳擴放大。

3. 自己製作香蕉插線材時只有儘量多轉繞不鬆散並沒有上錫,這會有不好影響嗎?

4. 香蕉插有上下二個鎖點,上面有接觸金屬導線鎖緊即可,還是全都要接觸到金屬導線後鎖緊?

新手疑問非入燒發燒


問題稍多再麻煩各位協助釋疑,感謝~~
文章關鍵字
1. 一般正常聆聽約在1瓦上下,很少超過10瓦。除非要炸樓炸街報復鄰居。
2. 喇叭歐姆都在4~8歐姆,歐姆數不代表好推動或細節多,要實際聽才知道。這跟耳機有點不同,耳機高阻600歐姆跟低阻32歐姆差了很多。
3. 裸線不要上錫來得好。
4. 沒看懂,用猜的回答,後面的鎖點是固定線身,前面的鎖點是要把銅線壓著緊密接觸到端子。
watson360
謝謝分享
watson360
第三點若有用香蕉插頭,是否鍍上含銀的錫線讓銅線不鬆散較佳?
luxor_w wrote:
1. 一般正常聆聽約...(恕刪)

僅簡單補充一下第四點。
建議是兩個螺絲都鎖住銅線(因此銅線要撥長一點),這樣兩個接觸點可以確保最低電阻,也預防常常插拔時,雖然後面的點有鎖住塑膠皮線沒掉,但其實前面的螺絲已經鬆脫導致電阻增大。另外以此方式鎖好螺絲以後,建議還要買紅黑或者紅白熱縮管,用熱風槍將接頭香蕉頭本體部分與部分線身用熱縮管固定保護起來,避免短路並增加線身與接頭的穩定度。

此外如果用了粗一點的喇叭線,線身部分也可能塞不進那個約4mm直徑的洞。
watson360
是指購入前級嗎?YT 很多說前級是必需,因為 DAC 電平放大弱,都說 DAC 不建議直接接後級,但是目前這等級的配置又好像不用擔心這問題。
ghleu
加便宜的管前級訊號可能會有點幫助,但不用期望太大。其實你的DAC,擴大機都還有很大的升級空間,喇叭就見仁見智了。訊號線材也是一個問題,不用很貴的,但我覺得至少要無氧銅的等級。
加便宜的管前級訊號可能會有點幫助,但不用期望太大。其實你的DAC,擴大機都還有很大的升級空間,喇叭就見仁見智了。訊號線材也是一個問題,不用很貴的,但我覺得至少要無氧銅的等級。



目前使用中的線



上圖這線材原先買做好的,聽了幾次覺得聲音不正常就好奇拆開看,之後按照您的建議方式重新接,這線絲有一條像是塑膠材質的抗拉伸線我是單獨挑出來避開,只有銅線與單根銀線絞繞,另外它原本一字型的香蕉插頭鎖點會崩牙鎖不住,L型的香蕉頭沒這情形,不知是一字型料件問題還是個案。

另外買了「OCC單結晶銅線 0.25mm*19」1.0mm多芯 (還沒到貨),它有1.0與1.5mm,1.5mm 低音過多會影響高音,就買了1.0mm。
lingo1388
蝦皮上商店的宣傳,你當真?以現在「非數十萬級」會不會是想太多了。
watson360
To lingo1388: 抱歉!我對這了解不多,不太知道「行情」合理性~只能就購買資料回答~
推薦一個yamaha擴大機背面印的喇叭線與端子裸接圖, 或許您會了解一般喇叭線裡那一條異色線的功能了( 繞緊固定 )
擴大機喇叭端子不一定要香蕉插, 裸接也是很好的選擇, 尤其環繞擴大機, 十幾個端子, 買香蕉頭要花不少錢, 更別說1m線幾百元, 結果您買個一顆20元的香蕉插? 那個材質是與線材同質的純銅? 純銀? 或根本是鋁的' 鎳的' 鍍錫的? 怎知? ( 好的香蕉頭一顆幾百不意外 ), 音響別輸在最後一公分...( 請接受被騙過的過來人忠告 )

ghleu
香蕉插是圖個插拔方便。如果鎖的好,其實直接用端子裸接可能阻抗還會更低些。然後喇叭線徑太粗(譬如我目前使用的Canare 4S11,四蕊的兩蕊合為一聲道)的話也無法鎖進去端子孔。
watson360
材質寫「銅鍍金、抗氧化 、抗干擾」,痾.....價格判斷應該不是「純銅」
watson360 wrote:
另外買了「OCC單結晶銅線 0.25mm*19」1.0mm多芯 (還沒到貨),它有1.0與1.5mm,1.5mm 低音過多會影響高音,就買了1.0mm。

"低音過多會影響高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和線的粗細有什麼關係?
nimulakilio
通常是指中低頻太多太肥,高音變暗變低
White bear
nimulakilio 這是擴大機的問題吧? 線材不是都希望把訊號如實傳達嗎?
White bear wrote:
"低音過多會影響高音...(恕刪)



下圖是賣場線材說明,紅框處的特點怕過重的低音去影響高音清晰度的表現,產生「轟轟」聲響,也可能是目前使用的聽音設備適配性問題。





另外曾經想試試藍色框說明用單芯+雙芯混絞,查了資料這方式需設備+配比,不是戴墨鏡直接來那麼簡單,容易增加「即膚效應」而作罷,因為聽演奏極少以人聲居多而選了多芯。
White bear
"線越粗,低音越好音值越全面",被解釋成線太粗,低音會過多而影響高音? 應該說是線太細,低音會不好影響音值才對吧? 怕低音太重,應該是要去減少擴大機的低音輸出吧?
watson360
To White bear: 也有參考其他購買人的建議,因為較在意人聲表現,「越全面」總有平均無特點感覺,才選了1.0mm規格。
樓主所貼線材資料, 曾見於北部eTools店家, 他係針對所販售的台製音響線材所做的簡要說明, 對入門網友選購線材確有所助益, 售價也是平實, 據悉店主也歡迎客戶直接意見交流...
不過音響線材這品項系列眾多, 廠商也良莠不齊, 價格百元至百萬等級懸殊, 線材長' 短' 粗' 細, 硬質' 軟質, 銅' 銀' 鍍' 混, 國產台製到歐美銘牌, 掛牌' 貼牌' 代工' 仿品....音響燒友從入門到進階, 長路漫漫, 或許大家都需多面向吸收相關資訊, 而非單一規格' 外觀就認定效能優劣及適用性...
在此推薦巴哈姆特網站, 羅斯洛大神所貼'' 發燒線材基礎知識 ''一文, 列舉全世界十多家音響線材廠商製作之產品, 從線材結構' 技術特性' 屏蔽接地' 選購使用等等...均有所著墨, 而非代廠商推銷產品廣告, 對入門甚至HI END級燒友選購線材絕對均有助益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535&snA=5076
watson360
巴哈姆特這文章很詳盡,感謝提供。
半知半解有時侯比無知還麻煩。
底下這條便宜的線材就夠用啦,比你想亂搞的線材便宜又好用。
最重要的是輕便,好用,又用不壞,又不會常常接觸不良。
不要浪費生命金錢在線材電源,除非你發燒。


watson360
哈哈~也是,設備未燒腦先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