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快三個月, 終於輪到我開箱啦!

話說小弟前陣子在一個發燒朋友的開導下, 把所有電源線, interconnect, 喇叭線全換了一輪, 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 突然驚覺自己的系統功力大幅提昇, 表現不可同日而語!這下重燃小弟對音樂/音響的熱忱, 然後就開始覺得原來的黑膠唱盤不太行, 心裏一直想著"換個唱盤, 類比音樂部份的聽感應該會有大幅度的進步" (也或許只是換換病又發作了開箱分享 - McIntosh MT5 黑膠唱盤

拜黑膠文化的復甦, 其實黑膠唱盤的選擇很多! 從比較親民的Audio-Technica開始, 有Pro-Ject, Marantz, Technics, Musical Fidelity, Luxman, Rega, LINN, Thorens... 各家還有入門, 進階機型, 選擇真的多到眼花繚亂! 我原來的唱盤就是AT...不過AT最近發表的全透明AT-LPA2要價$2000美金也不便宜!(是誰說AT是親民價的啦)

黑膠類比的眉眉角角太多, 水真的太深了!再加上小弟口袋淺, 耳朵柴, 對於音響音樂的鑑賞力還太淺, 乾脆挑個跟綜擴同門的McIntosh MT5! 省掉東挑西揀的煩腦, 留點精力聽音樂比較實在! McIntosh的唱盤就只有三個型號: MT2, MT5, 跟MT10. MT10太貴買不下手, MT2看起來又有點單薄...那就MT5吧!完全沒有選擇困難
開箱分享 - McIntosh MT5 黑膠唱盤

興高彩烈的跑到McIntosh的經銷商下訂付款, 原本以爲頂多一個禮拜就可以從美東運抵加州, 萬萬沒想到一等等了快三個月!真是昏倒!期間經銷商跟McIntosh的區域銷售倒是很客氣, 電話/emails不斷更新解釋...不過沒貨就是沒貨, 罵他們也沒用, 他們也生不出來! 而且網路上還有人說他等了六個月...想想我才等了三個月, 突然覺得自己很幸運
開箱分享 - McIntosh MT5 黑膠唱盤

全新的唱盤是需要組裝的! McInstosh 官網有youTube影片, 組裝其實蠻容易的. 不過我覺得在調針壓那個步驟, 要調到剛好2g...真的有點難度! 我想單單這個針壓, 每台MT5在不同主人調教下, 聲音也許就有些微差異... 我想這也是類比黑膠迷人的地方吧.
開箱分享 - McIntosh MT5 黑膠唱盤
開箱分享 - McIntosh MT5 黑膠唱盤

舊的唱盤早已賣掉, 無法A-B比較測試, 不過整體音質提昇夠明顯, 底噪, 解析度, 音場, 細緻度各方面都有小小的驚艷!而且箱子打開, 一整箱零部件, 得花點時間親手組裝/調教針壓...絕對是賤手工程師的樂趣之一!開箱分享 - McIntosh MT5 黑膠唱盤

最後, 放張Inger Marie Gunderson...在她的美聲中, 祝大家都能找到感動的音樂!
開箱分享 - McIntosh MT5 黑膠唱盤
Aburastar wrote:
等了快三個月, 終於...(恕刪)

McIntosh 加上 Sonus faber 一套西裝真是美麗又好聽,

如加上一台 LINN Next-generation Klimax DSM 完美。
請問MT5是附上它自己的唱頭與唱針是嗎? 是MM還是MC的?

MT5的唱臂跟一般別台唱盤的唱臂看起來有點不太ㄧ樣, 如果要自行換唱頭是否有點困難?
Monte920 wrote:
請問MT5是附上它自...(恕刪)


幫朋友買過一台,原廠配的是sumiko高輸出的MC頭 (輸出為MM電平),好像不同批會配不一樣的型號。這顆高輸出MC看蠻多人會先換。

MT5 使用的是 9 吋直臂,標準 SME 安裝孔距,但不是那種SME bayonet 快拆接頭,不能整個唱頭蓋(Headshell)連唱頭一起拔下換上。很多歐美盤都是類似SME V直臂設計,像是之前用的VPI。有此一說M牌好像是clearaudio OEM? 並不是經典的SME V

這台還不到傻瓜唱盤,原廠主打『開箱即用』都配好也都調好,入手後只需要調針壓。附了一個像蹺蹺板原理的小板子,應該沒人會用。用針壓計或去買個隨身電子小秤(0.01g 精度的小型電子秤,別太高要擺放接近到盤面高度),三兩下就可以調好。0.18g~2.2g的範圍,我試過調在約2.1g偏大一點聲音比較穩 。

朋友用一段時間說馬達輕微嗡聲,轉盤有震動感,這不是台皮帶機嗎? 我們一起東搞西搞,原廠那一小瓶軸承油快點光,水平也喬得很正,底部墊黑金石,現在有好了不少,觀察ing。
warwickwang wrote:
McIntosh 加上 Sonus faber 一套西裝真是美麗又好聽,

如加上一台 LINN Next-generation Klimax DSM 完美。
謝謝大大美言... LINN這台銘機小弟真的只能流流口水, 買不起啊 :)

luxor_w wrote:
幫朋友買過一台,原廠配的是sumiko高輸出的MC頭 (輸出為MM電平),好像不同批會配不一樣的型號。這顆高輸出MC看蠻多人會先換。

MT5 使用的是 9 吋直臂,標準 SME 安裝孔距,但不是那種SME bayonet 快拆接頭,不能整個唱頭蓋(Headshell)連唱頭一起拔下換上。很多歐美盤都是類似SME V直臂設計,像是之前用的VPI。有此一說M牌好像是clearaudio OEM? 並不是經典的SME V。

這台還不到傻瓜唱盤,原廠主打『開箱即用』都配好也都調好,入手後只需要調針壓。附了一個像蹺蹺板原理的小板子,應該沒人會用。用針壓計或去買個隨身電子小秤(0.01g 精度的小型電子秤,別太高要擺放接近到盤面高度),三兩下就可以調好。0.18g~2.2g的範圍,我試過調在約2.1g偏大一點聲音比較穩 。

朋友用一段時間說馬達輕微嗡聲,轉盤有震動感,這不是台皮帶機嗎? 我們一起東搞西搞,原廠那一小瓶軸承油快點光,水平也喬得很正,底部墊黑金石,現在有好了不少,觀察ing。
謝謝大大幫解說! 我就是用原廠附的蹺蹺板調針壓...技術差調到快昏掉. 原本完美平衡的蹺蹺板, 在旋緊唱臂後面的counter weight時, 很容易又跑偏了...花了不少時間才搞定. 就算有電子針壓計, 我這生手還是得搞的七葷八素.

目前聽了ㄧ個多禮拜, 沒有嗡聲, 沒有震動感, 還相當安靜! (fingers crosse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