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討論因偉大的F.SPB口水破壞往後不再討論~也請偉大的F.SPB開一個版來討論

wcg2128 wrote:
你好關於你說的事小弟...(恕刪)


對於改機的觀念,大致分成『電容派』跟『晶體派』。
『電容派』主張把機器裡的電容更換成發燒電容以增進晶片運作之效能或達成調音之目的,
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補品名店『佑昇音響』的李先生。
而晶體派的人士則認為改電容對聲音的影響不如改電晶體來得直接,
而OP AMP在所有電晶體裡又是最容易更換的(幾乎是無須配對、無須考慮訊號匹配問題... ),
幾乎是只要考慮是否可以耐得住供電電壓即可;因此,才會有一大批改OP的DIYer。

以wcg2128網兄所提觀點,是屬於改電容派的。
black gate N系列用於類比電路之旁路,聲底偏解析、中頻會偏乾;
這與ONKYO SE-90PCI所附的5532這顆中低頻肥大、偏糊的特性算是互補。
以『只改電容』的作法,這的確算是一絕!
但在價錢或性能方面,恐怕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四顆black gate N系列少說也要2000元以上... 足以購買OP及所需的電容。
網兄所提的觀點算是讓小弟長見識。
先前所提的立論皆基於電容與OP一起修改之情形。
如有唐突,請見諒之!

要改OP的話,必須連電容也能配合才能發揮其特性。
比方:電容本身高頻尖銳、中頻偏瘦,卻搭配解析、中性、三頻均衡的OP,
可能會把高頻過衝、中頻聲底偏薄的特性表現出來。
以wcg2128網兄的SE-90PCI的改法,若是搭配的OP改為LME49720HA,
包準沒現在的NE 5532來得耐聽(這點,小弟一開始沒想清楚,甚歉!)。
但若是採用LME49720HA配合ELNA SILIMIC電容或philips 136系列,
則中、高頻的透明度、動態範圍、高頻延伸性、低頻下沈度、及三頻均勻性等,
肯定都比NE 5532搭配black gate N系列來得優異許多;價錢方面,兩者卻是相距不遠。

小弟認為:只要是『修改』音效卡上的元件,一定會讓整個聲底偏離原先之設計;
因此,不論是大改還是小改,只要用最少的努力(無論是金錢、還是精力)就能達成目的,
這樣就算是好的修改方式。
小弟於前文裡有提到:【小弟所謂的解析是:高頻不衝、低頻不糊、耐聽而不刺耳、該有的細節都能盡量原音重現。】。
因此,若是像wcg2128網兄所說的『產生機械聲的音質』,那算是失敗的作品!

在此,小弟僅以十年前在陽明大學醫工所修習的『數位訊號處理』碩士級水準之專長,
來辯思wcg2128網兄所提之論調,如有其餘與『訊號處理』相關之專業人士願意不吝指正,
小弟甚幸之!

wcg2128 wrote:
人耳最好的聽力範圍只有20Hz-20kHz
所以太高的解析度也只有機器才聽得到


學理上,一般人的耳膜之頻率響應大約是10HZ~22kHz。
Philips當初制訂Compact Disk(CD)之規格,
就是依據人耳聽感之頻率範圍來設定取樣頻率為44.1kHz。
理論上,數位訊號的取樣頻率必須是類比訊號的最高頻率之兩倍。
也就是說:當數位訊號之取樣頻率為44.1kHz,則頻率在22.05kHz以下的類比訊號可被『無失真』還原!
但是,現今新一代的SACD之規格的取樣頻率是192kHz,DVD Audio之規格的取樣頻率是96kHz;
試問:人耳根本聽不到22KHz以上的訊號,那為何還需DVD Audio或SACD之規格?
答案是:人耳可以『感受到』高頻偕波失真的差異。
DVD Audio或SACD相較於傳統CD之優勢在於其『高頻偕波失真較小』,
進而影響到人耳可聽到的音頻範圍之表現。
這也是為何DVD Audio或SACD音質會比CD優異之處。
另外,在高階耳機的頻率響應上面,亦到處可見最高頻率響應超過30kHz的,此道理自是相通。

『音響學』是門科學、其中卻牽涉到理性與感性雙重因子;『數據漂亮』不代表『聲音好聽』。
所以,真空管音響相較於晶體機的失真度表現雖差,卻讓人醉心。
國家半導體所出的NS LME49720HA這顆OP之諧波失真雖是目前市售OP裡最小,但卻不代表它能發出『美聲』。
小弟認為能否發出『美聲』?其要件是立足於科學之基礎上,再用心思去調整來達成。
在此,願意與諸位網兄一同努力之!
d90006 wrote:
對於改機的觀念,大致...(恕刪)


哇!太利害啦

請問一下你也認識佑昇的李先生喔


wcg2128 wrote:
哇!太利害啦請問一下...(恕刪)


佑昇音響的李先生自是認識,他算是位很健談的人...

昨天winme網兄告知wcg2128網兄所用的紅色電容是ELNA CERAFINE ARA系列電容。
這是小弟眼拙,一時看錯,誤以為是black gate N系列。
不過,會想到用ELNA電容,的確也是很不容易。
ELNA電容的高頻延伸性跟通透性較佳、中低頻較虛(ELNA Silimic系列電容更是如此)。
以『只改電容』而言,這樣的搭配算是相當有『巧思』!
小弟認為:用ELNA Silimic系列電容會更出色。
建議改天wcg2128網兄若是想再改電容,可以考慮之!

由於小弟在不同時期所修習的學歷背景不同(很久以前是物理專長,後來是訊號處理專長,而現在是電波專長),
面對事情時也會有不同角度的辯思。
若是有唐突wcg2128網兄的地方,請見諒之!


耶沒什麼啦!

音響就是這樣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喜好

有些東西在字面上都是很好的

一旦上身卻是另一件事

要好的聲音卻是環環相扣

從...撥放器的電源

音效卡→訊號線→擴大機→喇叭

這些器材的協調性和改裝品的屬性

都要慢慢的做調整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

對了

實不相瞞這張音效卡

就是佑昇李先生操刀演出

現在聲音上還在做調整喔











此文章被F.SPB 所口水~不但毫無建議還破壞此板遠本分享定義

所以~請網後偉大的F.SPB 提出所有的感想及分享

我的文章不值錢也毫無力足之地

也請偉大的F.SPB 來持續PO出建議及分享~假使它都沒作什麼貢獻

那它就是來亂的~~耍口水的

台灣好恐怖專家一堆,我回火星去了

此討論區終結

我沒爽的一天是不會恢復討論~花錢分享還被嫌(還被豪無貢獻的專家閒)
winme_angel wrote:
不過WINA黑的金屬電容好嗎

黑色的WIMA的是WIMA最頂級的BlackBox系列,不過已經停產了,
其次的是MKP10系列

http://www.hifi-efax.com/winziang/04.htm

之前一直在找腳距5mm的0.1uF的BlackBox, 0.1uF的有,不過腳距2X.Xmm....腳距5mm的有,不過容值是0.15uF.....
winme_angel wrote:
不過WINA黑的金屬電容好嗎


若是沒空間限制之問題,可以改用UCC的MKP2000電容。
這電容通透性高,跟『銅線』直通有點像;最重要的是『價錢合理』。
用來替代47uF那幾顆ELNA電解質交連電容,會提升解析度跟高頻通透性不少。
但電容值要採用較低的,建議用10uF並0.01uF即可。

WIMA的電容是不錯,但透明度會稍差一點。
當然,用在主動電路之旁路,會比較『有韻味』就是。
此文章被F.SPB 所口水~不但毫無建議還破壞此板遠本分享定義

所以~請網後偉大的F.SPB 提出所有的感想及分享

我的文章不值錢也毫無力足之地

也請偉大的F.SPB 來持續PO出建議及分享~假使它都沒作什麼貢獻

那它就是來亂的~~耍口水的

台灣好恐怖專家一堆,我回火星去了

此討論區終結

我沒爽的一天是不會恢復討論~花錢分享還被嫌(還被豪無貢獻的專家閒)
此文章被F.SPB 所口水~不但毫無建議還破壞此板遠本分享定義

所以~請網後偉大的F.SPB 提出所有的感想及分享

我的文章不值錢也毫無力足之地

也請偉大的F.SPB 來持續PO出建議及分享~假使它都沒作什麼貢獻

那它就是來亂的~~耍口水的

台灣好恐怖專家一堆,我回火星去了

此討論區終結

我沒爽的一天是不會恢復討論~花錢分享還被嫌(還被豪無貢獻的專家閒)
提升機器的解析度,對音質應該是有正面的幫助,例如dvd-audio有效頻寬可以到達100khz,提升的不只是高頻,所有頻段的密度也會提高,可以提供更精確的波形還原,所以我的目標一直都是往解析走。
電路上提高解析度也有助減少波形放大的失真,最近買了好幾個EL2260的op,無奈25元的散熱片完全不夠稱,A類擴大機都還沒熱,op就已經燙了,只聽了二分鐘就得關機,看來不裝各CPU散熱片是不行的;對於CD電路也造成干產生非常大的雜音擾無法使用。沒有修改線路的知識真的無法使用。
網路查詢也可查到超高迴轉率的OP"如果不改線路板,會因為原電路板的分佈電感、電容導致電路工作不穩定而自激。"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這類的解決方法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