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音響系統之漫漫長路(AE1 + XP-200 mono mono / Maranz HD-DAC1入手)

ricky_lin wrote:
換保險絲確實是個便宜...(恕刪)


原來ricky_lin大住高雄阿XD

喇叭線我還在用DIY的MIT線....
不敢花大錢....因為改個擺位可能線就不夠長了

明天想去高雄TEST電源線一下
首先站在一大片鏡子前,然後雙腳呈現半蹲狀態。之後兩手向前伸直,五指並齊,身體些微向前傾。最後把伸直的雙手向內移動....
squcookies wrote:
原來ricky_li...(恕刪)

我老家在高雄,平常都在台北,有時有接南部案子或是過年才回高雄一下~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sandman_ou wrote:
音響路三十年有了.....(恕刪)

要是空間夠大,也是想用雅瑟R1.5
這大概是我最喜歡雅瑟的一個產品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ricky_lin wrote:
要是空間夠大,也是想...(恕刪)


以前...從1.5...2.5...到3.0都用過...
但3.0一台沒記錯的話...是72公斤...
搬起來傷身啊...

這次二台1.5來mono...力道倒也不輸...
而且容易搬來搬去..換著玩...
算小台的啦...

後面的pass x350...早期想換成x600
也是太佔空間才作罷...
AE1 Classic RUN得差不多,但喇叭架缺貨中 :(
就先說一下電源線的差別吧!



目前手上的二條電源線是 品嘉的紫水管 / 惡堡的Power 3.5

在RUN喇叭這段時間,喇叭的聲音從低頻多且鬆,到聲音平衡但悶,然後最後變得三頻平衡且厚度剛好,大部份時間都是用紫水管接XP-200,聲音穩定後我開始仔細聽不同的音樂,覺得聲音偏暗(尤其高音),而低頻稍厚且還不夠密實...

昨天把用在U1上的Power 3.5給換到XP-200使用後,整個聲音明亮了起來,高音比較沒那麼暗,整體空間感增大了,透明感有聽得出來,低頻的厚度減少,但稍微變得更密實了!

紫水管在我用在XP-200 + S-520以及U1+STAR SAT上,都有正面的提升,將S-520的厚度增加而變得較為耐聽,STAR SAT上則加強了中低頻的密實度。

不過紫水管在AE1 Classic上,則變得有點稍厚,然後又壓抑了原本就稍暗的高音(這裡比較的是我二對高音都頗亮的S-520與STAR SAT),Power 3.5則相比下比較中性均衡,而敏感的AE1馬上反映出Power 3.5在空間感與透明感上的優點,而且是沒有犧牲中低頻厚度與密度狀況下。

Power 3.5在U1+STAR SAT上已經聽得出這樣的改變,在XP-200+AE1上則改變得頗明顯,不愧是現在大受好評的Power 3.5,不過價格也高了一倍啊

簡單歸納,不考慮價格的話

紫水管對於想要增加系統中低頻厚度,壓抑稍微過亮的高頻會比較合適

Power 3.5則能提升整個系統質感,空間感與透明感提升後整體讓人眼睛一亮,放在非大推力的擴大機上效果也頗明顯


PS.
沒好好比較其他電源線,這心得僅給大家參考聲音走向,若要當作電源線採購參考,請自行爬文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Topus wrote:
本人很想知道老田 C++...(恕刪)

AE1 Classic RUN得穩定了,就來說說C++喇叭線的感覺,喇叭感覺還是等喇叭架到貨再仔細聽比較準...



因為發現AE1 Classic真的是滿敏感的,雖說之前S-520對於前端也是反映很明顯,但大多是在同一個聽感裡變好或變差。AE1 Classic換個基本壁插,前後移個位置,換個喇叭墊材都會反映出來(不必特別仔細去聽),而像我從沒優化的HTPC換到Macbook Air去播放,換條電源線或是換條喇叭線,甚至有種大動系統的錯覺

SO,先說說喇叭線!目前系統暫時是這樣的

---------------------------

主機 - Macbook Air 11" (WIFI讀取黑金塔iTunes的ALAC檔)
DAC前級 - NuForce uDAC2(USB線 - 音樂黏土 純銀USB線)
DAC訊號線 - Acapella Audio RCA
後級擴大機 - 谷津 XP-200(電源線 - Earlybird Power 3.5)
喇叭線 - Earlybird C++
喇叭 - AE1 Classic(左右約180cm,喇叭後方離牆壁約40cm)
喇叭架 - IKEA的板凳

---------------------------

以這樣的組合穩定後聽了一陣子,一直覺得高音有點暗,雖然滿耐聽的,但少了點刺激感(尤其是Jazz的小喇叭與Rock的電吉他),而且中低頻雖然量夠多,但凝聚力稍差,有點鬆軟的感覺...

想先解決凝聚力還不夠好的狀況,自己也假設了幾個可能性... 板凳問題?DAC太低階?擴大機力量還不夠?其實仔細想來也應該都是有影響。不過,突然想到,之前chario STAR SAT也是有這問題,最後找出換喇叭線是最有明顯改善的感覺...

所以,一想到後就把之前Mogami no.3104分屍後變成二股的no.3103給接上... 哇~凝聚力回來了,但仔細聽幾首曲子,厚度實在太薄,整體跟C++差距不少,所以乾脆把二組二股的no.3103再合體成為no.3104來好好測試...



坐好定位好好的聽no.3104後,凝聚力與厚度都有了,Guitar與Bass的彈性好上許多,聽了一小時的選曲,腦中想著不會又得再買一對no.3104回來吧?

不過聽了一天後,大概把常聽的各種樂風的幾張專輯都仔細回想,感覺no.3104的能量還是稍嫌不足,有些曲子會出現以往聽不夠力的擴大機推S-520時那種不均衡感,總是會覺得某些地方連結不太順,而用C++則沒有這樣的感覺出現。

以no.3104三米一對加上基本香蕉插的價格,剛好跟C++的價格差不多,也正好讓我當作一個比較的基準來描述聽感!

>

C++給我的感覺是,能量充沛,尤其中低頻的量非常的足夠,no.3104已經算是聲底頗厚的喇叭線了,C++更是厚上一小層...如果以我目前的搭配,AE1表現出來的C++厚度是剛好至稍厚,而no.3104則是稍薄至剛好。

C++中低頻的感覺是稍微鬆軟,線條感稍糊但細節仍頗清楚,中頻的泛音稍多,讓許多樂器與人聲都表現得很好聽,但Guitar與Bass的彈性稍微差一些,不過因為量能充沛,許多低音BASS都能表現得出足夠的量出來(只是有點鬆有點糊)。

而no.3104的中低頻則是線條感很好,細節清晰,Guitar與Bass的彈性很不錯,但中頻的泛音稍少,覺得有點乾(喇叭往牆再靠近些會改善),所以大部份的音樂聽來少了那種韻味,沒有C++那麼好聽。低音BASS雖然彈性佳,但量稍少而且下潛比C++差,有些低音BASS聽來感覺像是直接省略掉。

而高音方面,二條喇叭線都有比較暗的感覺,要比較的話,no.3104稍暗(也有可能AE1 Classic本身就稍暗)但感覺音樂仍有刺激感,而C++則算是有點暗,減少了音樂的刺激感。在高音延伸方面,跟低音延伸一樣,C++也是比no.3104來得稍好。

>

喇叭線聽的也不是夠多,對於C++的個人感想大概是 能量充沛,高音有點暗但延伸不錯,中低頻鬆厚稍軟,整體聲音有稍微溫暖的音染,讓音樂整體聽來稍糊耐聽但不失音樂的細節... 我個人是覺得聽Jazz滿好聽,而聽Rock雖然中低頻厚度速度不錯,但覺得線條如果能再冷硬,高音再刺激些會更好~

所以如果是喇叭聲音有點太緊,高音太亮而中低頻不夠厚(哎~這不是我之前的S-520嗎?),搭C++很合適(所以之前聽S-520覺得C++很好聽);但如果你的喇叭已經是那種鬆厚有韻味的聲音的話,搭C++可能會變得太厚太暖(不過也是有人喜愛這種味)...

像我搭chario STAR SAT的話就覺得太過於暖厚了,搭AE1 Classic雖然覺得稍軟稍厚,達不到非常滿意,但這個價位好像也沒有像C++這樣能量充沛、中低頻夠厚、泛音延伸好聽,但高音不暗、中低頻還要快又結實的喇叭線吧?有的話請介紹給我參考參考,但三米一對價格不高於5000,超過的話我可能就比較花不下去了

>

所以,仔細比較後,暫時打消再買no.3104的念頭,等到喇叭架到貨與換好一點的二手DAC/前級後,再來看看能否讓C++的凝聚力更好?(最後答案或許可能是多一臺XP-200來推


PS. AE1 Classic對於聽者與喇叭的高度關連頗明顯(比我其它二對明顯許多),我站著、坐著、臥躺著聽,聽來差距頗大... 所以買喇叭架最好是根據凝聽座位去搭配腳架的高度。自己目前是確定會等 USHER RWS-728 那類型的設計,可以調整二種高度的喇叭架到貨再買喇叭架,因為我頗喜歡亂移動房間的擺設的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ricky_lin wrote:
AE1 Classi...(恕刪)



目前手上還有舊版的PROMISE喇叭線
在小弟目前的系統上並不會覺得它的高音延伸不夠
C++是PROMISE進化版表現應該不差...
結論就是線材最好等其他器材都到定位之後再來作調整比較準
(雖然XP-200可以選擇的喇叭線也很有限...)

基本上老田的線優點就是表現很均衡、很百搭
如果用C++聲音會有高中低音不夠平衡的感覺
可能是系統的器材特性本就如此
(印象中AE1的高音本來就不是特別突出的類型,但延伸&質感算有一定的水準)
線材換再好,器材還是有它的極限在
不會飛天盾地
這是我器材換過一輪的感想...

不過音響很多搭配都影響到聲音
尤其是像AE1這樣"照妖鏡"等級的喇叭
搭配前端器材需要更多花心思
不過這也是玩音響的樂趣之一阿

You're my only star wrote:
結論就是線材最好等其他器材都到定位之後再來作調整比較準...(恕刪)

目前想法也是這樣... 畢竟還有東西還沒到位。

C++我個人是覺得綜合聽起來是比no.3104棒,整體目前應該算是三頻均衡的狀況,尤其聽Jazz時,C++稍鬆厚的聽感恰到好處

想加強的地方是我自己偏好的音色問題... 比如我很喜歡Alessandro M2的聲底,但對很多聽音響的人可能覺得太刺耳,所以覺得高音暗比較大成份是我喜歡稍亮的高音。

而低頻的緊度則是二難
Rock剛好的話,聽Jazz會覺得少了點韻味;Jazz剛好的話,聽Rock又會想要緊一點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ricky_lin wrote:
AE1 Classi...(恕刪)


遇見小老弟



jonqlee wrote:
遇見小老弟...(恕刪)


這個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