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bii wrote:
這個是A8裡頭搭配的...(恕刪)
BURMESTER裝在BUGATTI上您說誰較好,以手錶來比喻BURMESTER大概是pp等級的,b&o比較像時尚品牌如LV......
無意中看到這個,又一直在各個地方看到 B&O 的 ICE Power 系統的東西與廣告... 其實以個人看法來說,這玩意根本就是落伍的東西。印象中先前看的時候,整個設計落後現代的 Class D 設計最少一兩代,許多 IC 大廠推出的 Class D 都比他先進。而這玩意印象中也沒有內建任何的保護裝置 (我不是指喇叭保護,而是自我保護),所以萬一有個什麼問題,你的模組可能就會冒煙了。

為什麼還有人要用?講難聽點,不是求名氣就是求省事。像是 Jeff Rowland,個人就覺得他們頗懶的,就直接在機器裡面塞一個外面不容易買到的 Class D 模組,裝一些簡易線路,然後就賣得貴貴的... 他們應該很高興他們發現了比 LM3886 還省事的玩意,完全不用自己搞電源和主電路板。



B&O 喔,他不能算是 LV 啦... 人家貴至少還有理由,他們貴得莫名其妙的。
amecat wrote:
B&W 超低音內的amp 是B&O 的 


八成是用 Class D 吧?因為超低音耗電大,對於 Class D 的缺陷又特別有忍受力,所以才會用... 而且搞不好只是懶得自己搞,隨便找個能過安規且又是在歐洲的廠商來買模組吧...
zycamaniac wrote:
無意中看到這個,又一...(恕刪)


+1

小弟也有一套基本款六碟+鉛筆型喇叭。

後來開始研究音響....閒逛跑去聽到B&W 805D後,只能說一整個 (還有價格)。

只能對自己說算了....B&O算買裝潢..買面子。

想敗家...功課還是得好好做........

sD.
Jeff Rowland我對他們的印象都不覺得他們是個圖省事的廠商
不管是音質或是機箱做工。

個人推測B&O的ICE Power應該在製作方面有過人之處,不然PASS的Alpha線路也是公開的祕密,但很多DIY玩家滿街找發燒料來兜也兜不出PASS原廠的聲音。
Bang & Olufsen Beolab 5是個人認為造型跟聲音極佳的一對喇叭,
日本StereoSound對他的評價也相當高,
有空間真的要來一對!
jomessha wrote:
Jeff Rowla...(恕刪)


除了那個鋁殼外,有哪邊是很費工的?我真的看不出來... 喔,有啦,訂做的 Cardas 喇叭端子,應該只是訂做那個商標上去而已。

整個玩意看起來就是為了節省設計時所需要傷的腦筋而設計的,整個擴大機就直接買個市面上不容易買到的模組,加個輸入變壓器,然後一些線跟端子... 裝到殼上就搞定了,感覺簡直像是組裝 IKEA 買來的家具一樣...


太贊啦,終於找到比 LM3886 還要簡單的玩意了,耶!
singchang wrote:
他的ICEPOWER...(恕刪)


你多數一個0吧

問過的價錢並沒有這麼誇張...




基本上,要音質好,就很難跟美感劃上什麼等號
因為,就材質來說,B&O採用的是金屬外殼(意即一般所謂的“設計感”)
而一般傳統音響,大多是採用木質外殼
你可以想像,一隻小提琴,把他的木頭外殼換成金屬外殼
那聲音會變得有什麼差別?
然後你會不得不承認,那隻提琴變得很有“設計感”
但聲音呢??
就我多年聽音樂的經驗
聽習慣了傳統音響,再聽B&O,音質不是不好,解析度也非常夠,只是缺少了“感情”
而對我來說,音樂最重要的就是在說故事
少了那一點什麼,對我來說就差很多

最近家中也要裝潢
原本放在房內的傳統音響
為了設計,把他請上了五樓的書房
而原本的房間即將購入B&O 的系統
一來,我們希望真正享受音樂時可以在音場完美的空間
而休息居多的房間,就讓他走簡潔的路線,設計感多一點
但又不會失去享受音樂的快樂


青菜蘿蔔各有喜好,兩個都要也無妨

以上,純屬個人淺見,請各位大大手下留情
Eason-911 wrote:
抱歉抱歉!!或許見仁...(恕刪)


Oh my god, 你把Leica拿來跟B&O 和 Canon比!!

B&O 如何評價這個見仁見智,個人不敢評論;但是Leica跟Canon 1Ds M2? 即使是Canon的老闆都不敢這麼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